天天看點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作者:兜兜曆史迷

張居正可以說是明朝非常不錯的一位官員,盡管後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不過他的确挽救了當時的大明王朝。

張居正的改革過程中,曾用到了“問路斬樵”這個非常殘忍的手段,而且還倚仗了一個小人,用負面手段和小人來做正事,張居正是如何辦到的?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張居正的卸磨殺驢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問路斬樵,這是和西漢大将韓信有關的一個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卸磨殺驢。

在行軍過程中,韓信向一位樵夫問了問路,問完後韓信就示意手下将這個樵夫殺掉。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衆人聽後不禁一臉疑問:“那位樵夫剛才幫了我們大忙,是我們的大恩人,我們為何要恩将仇報?”

韓信聽後解釋道:“萬一敵人碰到了他,他把我們的行蹤洩露了怎麼辦?”衆人聽後啞口無言。

“是以我們隻有把他殺了以絕後患,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曆史上這樣卸磨殺驢的故事還有很多,張居正雖然用過,不過并沒有這麼殘忍。

明穆宗駕崩後,年幼的明神宗繼位。在太後的強烈推薦下,張居正成功代替高拱成為了内閣首輔。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此時的大明王朝可以說是岌岌可危,外有倭寇騷擾邊境,而内部也早已腐朽,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軍事、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早已混亂不堪。

是以張居正成為内閣首輔後,他的擔子可是非常重啊!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切,必須得進行改革。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當時明朝每年的收入連300萬銀子都不到,而每年的花銷已經超過了400萬,許多官員的工資已經拖欠了好幾年了,再這樣下去,估計明朝就可以提前滅亡了。

為解決官員們工資的問題,張居正提出了“折俸”政策,意思就是把外國進貢的物品折算成俸祿。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外國給明朝進貢,這并沒有什麼稀奇的,早在西漢王朝的時候就有了。

外國人進貢,也是經常送一些比較珍貴的物品。這些大多都被放在了國庫中,雖然挺珍貴的,但基本上沒什麼用。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與其在國庫中堆積如山一無是處,還不如當成工資發給那些大臣們呢!這樣既解決了貢品太多的問題,又解決了官員們的工資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話雖如此,但是那些官員們可就不滿意了:“這玩意能當錢花嗎?你這不是騙三歲孩子呢!”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面對衆多官員的質疑,張居正也是趕緊解釋道:“這些貢品在如今的市場上都非常稀有,你們随便找個商人都能賣個好價錢,這樣不就成功變現了嗎?”

“現在國家财政緊張,還望大家多多體諒一下。”衆官員聽後也是非常無語,他們也隻能心懷不滿地去國庫中領賞。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那事實真的如張居正所說的那樣嗎?當然不是。

這些貢品雖然珍貴,但它們對于大多數商人來說,買來并沒有什麼用,隻有極少數人才會用到。

但這種解決方法的弱點很快便暴露了出來。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對于那些進階官員們來說這并沒有什麼,畢竟有沒有工資他們照樣能活下去,但低級官員們可就不行了,他們主要就是靠薪水來養活家人的。

而且部分比較正直的官員還不收别人的錢,這就導緻他們的日子雪上加霜。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情況愈發嚴重,有的官員不是被活活餓死,就是走投無路自盡身亡。眼見問題越來越嚴重,張居正隻能請那些富商們出山了。

張居正以内閣首輔的身份對那些商人說道:“你們去把官員們手中的貢品買了吧,價格不要太低。”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說實話,這些商人們即便有錢也不太願意,畢竟買來真的沒什麼用。但礙于張居正内閣首輔的面子,再加上有的人想讨好張居正,是以商人們就把那些貢品通通買完了。

如此以來官員們終于有錢花了,而張居正并沒有對那些商人們有多好。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這就是張居正的“問路斬樵”手段,雖然有點陰險,容易招商人們嫉恨,但是最起碼解決了官員們的工資問題。

其實張居正的做法也可以了解,畢竟那麼多商人,他自己一人哪能顧得過來,是以隻能舍小為大。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想必這時就會有人問了:“每次改革都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那這些人就沒想過報複張居正嗎?”

當然有過,這就涉及到開頭所說的“小人”了。這個小人叫馮保,是當時權力非常大的一位太監,他的權力差不多和張居正持平。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張居正的“小人之道”

如果大家是張居正,那你會如何對待這個喜歡A錢收錢,而且有點心狠手辣的太監?那當然應該排斥他,這是正常人的想法。

但作為一個英明的人,他不會選擇排斥,而是選擇利用。是以接下來就是張居正利用馮保的故事。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俗話說:“鬥則兩敗俱傷,合則互利共赢。”大明王朝正是岌岌可危的時候,張居正迫切想要做的就是改革,如果他排斥馮保,那大明王朝的情況注定會雪上加霜。

是以為助力自己改革,張居正和馮保逐漸走到了一起。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之前内閣首輔是高拱,這也是個心狠手辣人物,而且他和馮保、張居正兩人都有過節。

後來高拱雖然下台回家養老去了,但他指使自己的親信們經常暗中陷害張居正。這種情況下,和馮保聯手就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張居正和馮保聯手鏟除了高拱的親信們,之後兩人正式開始了合作。

那時候馮保經常A錢,張居正雖然知道,但從來不聞不問。收了别人的錢,馮保肯定要給人家高官,這就得向張居正請示了。

當馮保提出要提拔别人時,張居正向來都是點頭同意。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長此以往,馮保對張居正越來越信任。當時大明朝上下,馮保可以說是最忠于張居正的一個人,而且還是宦官。

那時候宦官當道勢力越來越大,随後張居正與馮保商量遏制一下官宦勢力的發展,馮保見狀則是承諾道:“我一定會限制好自己的手下。”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除此之外,張居正還借馮保之手懲治了許多其他宦官的勢力,比如孫德秀、孫海等身居高位的大太監。

雖然仗着有張居正保護,但馮保也不是肆無忌憚,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馮保做什麼事之前都會和張居正商量,得到張居正同意後他才會行動。而且張居正表示,馮保從來沒有幹預過自己主持朝政。

或許在許多人看來,權勢滔天的太監就是一無是處,其實隻要利用好了,注定會利大于弊。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在馮保的支援下,張居正開始了大刀闊斧地改革,每條政策基本都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沒辦法,國家總是要救的。

張居正所實施的主要政策有孝成法、一條鞭法等。這些政策可以說是提高了老百姓們的收入,而那些豪紳貴族們可就不滿意了。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不滿意了肯定會有人站出來反對,這怎麼辦?當然是讓馮保出面收拾他們。

張居正隻負責頒布并實施新政策,至于那些比較“髒”的事,則是由馮保等人來做。

其實張居正之是以敢大刀闊斧地改革,就是因為他手中有一把利劍。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在張居正的努力下,大明王朝的情況終于出現了轉機。财政赤字沒有了,年收入每年正在穩步上升。

在軍事方面,民族英雄戚繼光等人成功得到重用,各地的叛亂也相繼得到平定。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孝成法”政策的實施使得政治逐漸清明,腐敗之風逐漸被消除。

雖然張居正這個人也有不少缺點,比如有人說他A錢、縱容小人什麼的,但從他所做的貢獻來看,于整個國家有益,那他們的個人利益又算得了什麼?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或許這時就會有人說了:“張居正和馮保同流合污,他的行為就是與狼共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行為的确有點同流合污的味道。不過張居正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想要做什麼,馮保于他而言隻不過是一枚棋子。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張居正也知道自己的行為肯定會被大家說三道四,是以他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吾雖不便于流俗,而他日去位後,必有思我者。”

意思就是說,我現在的行為的确有些不太好,但我離開後,注定會有後人懂我做法的,他們一定會了解我的苦衷。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張居正通過滿足馮保一人的利益,由此換來的是整個大明王朝富強,這個買賣隻賺不虧,這便是他的“與小人相處之道”。

如果能以犧牲個人利益換來大部分人的利益,那張居正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做,這就是他曾經所說的不要有“婦人之仁”。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俗話說:“為成大事不拘小節,且何懼逆流?”如果隻是因為許多人反對自己,就放棄自己所堅持的,那注定什麼都不會成功。

縱觀大陸曆史上的每次改革,失敗的原因大部分都與小人離不開關系。

做事不要有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他學學如何對待小人

如果這些改革者能找一個實力強大的小人來為自己保駕護航,成功的機率或許會大很多,是以如何與小人相處,也是一門學問,畢竟也可通過他們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是以有時候不要太過于“剛”,因為過剛易折。名聲與整個國家利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