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白色污染”在準格爾變身→

作者:準格爾旗釋出

田間“減白”,農民“增收”。為進一步促進農業綠色發展,降低農田殘膜污染,準格爾旗“創收增利”,全方位、多角度開展農用殘膜回收,讓農田裡的“白色污染”搖身一變,成為村民手裡頭的“白色資源”。

看!“白色污染”在準格爾變身→

走進十二連城鄉康布爾村的田間地頭,村民這幾天每天都會結伴來到這裡拾撿殘留地膜,零散的地膜被視為農田裡的“白色垃圾”,不僅破壞土壤生态平衡,還遏制種苗生長,經過機械人工的合理作業後,成捆成包的殘留地膜被拉運到農機合作社,兌換成新國标地膜,實作了廢舊資源的循環利用,讓“白色污染”逆襲成為“白色資源”。

看!“白色污染”在準格爾變身→

“籽種點種在這個地膜上,可能造成缺苗斷籠現象。拿舊地膜換新地膜是1公斤舊的換1公斤半新地膜,這對農戶來說負擔就減輕了,每畝地能節省六七十塊錢。”十二連城鄉康不爾村民武全說。

看!“白色污染”在準格爾變身→

在沙圪堵鎮烏拉素溝,今年引進的新型殘膜回收機正在農田裡來回穿梭,隻見機器将遺留在土地裡的殘膜、玉米桔梗一點點的卷入收集裝置,經過分離處理,清理出來的殘膜被整齊的堆放在田間地頭,等待運輸回收。這款殘膜機回收率高達90%,每天100畝的高效作業,讓2000畝的高标準農田徹底告别了白色的斑斑點點,恢複了往年的幹淨整潔。

“我村今年投資21.8萬元購買了一台殘膜回收機,财政就補貼了40%,隻需要10萬多就能拿到手。用殘膜回收機回收地膜,政府每畝補貼25元,預計20天就可以完全收完,省時省力還幹淨,有效減少了對土壤的污染,保護了當地環境。”沙圪堵鎮烏拉素村黨支部書記羅永軍說。

看!“白色污染”在準格爾變身→

廢舊農膜回收,是打好淨土保衛戰,踐行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準格爾旗充分調動農業生産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地膜生産銷售和回收處理企業等多方積極性,發揮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與廢舊地膜離田相挂鈎的作用,在十二連城鄉蓿亥圖村建立地膜廠,目前,這個村集體經濟地膜廠已經進入最後的調試階段,馬上就要進入試生産。該項目投産後,預計可全年生産地膜2400噸,産品包括加厚地膜、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雙色地膜等多種産品。

“該地膜廠是鄂爾多斯首家地膜廠,安裝有8台機組,1天每台機組可生産2噸地膜,8台一天生産16噸,現在已經接收訂單20多萬畝,今後産量上去了,可銷往周邊其他旗區。”十二連城鄉蓿亥圖村黨支部副書記高岸青介紹。

據了解,今年,準格爾旗推廣應用加厚高強度地膜,上級補貼标準26.2元/畝、全生物降解地膜上級補貼标準120元/畝,農戶自籌均為25元/畝,并在全旗10個蘇木鄉鎮設立12個地膜回收網點。6月底前,全面落實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工作,推廣應用加厚高強度地膜4.5萬畝、全生物降解地膜2萬畝,全旗農膜回收率将達到或超過85%以上。

“準格爾旗全旗覆膜面積大約是28萬畝左右,地膜回收率今年要達到或超過85%以上。計劃引進新的殘膜回收機10台,在全旗10個蘇木鄉鎮設定12到13個殘膜回收網點,用來各農戶兌換廢舊地膜。”準格爾旗農牧局農畜産品安全與生态資源保護中心主任王金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