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藏公路館:繼往開來,弘揚發展“兩路”精神

川藏公路館位于雅康高速公路天全服務區,于2021年9月16日開館,年均接待3000餘組參觀團體或個人,是雅安市民族團結進步基地,以及交通運輸部“兩路”精神工作室授牌的“兩路”精神教育基地。川藏公路館占地約800平米,分為蜀道難、蜀道通、蜀道暢和蜀道人四個部分,展示了川藏公路建設的完整曆程。

川藏公路館:繼往開來,弘揚發展“兩路”精神

圖為川藏公路館入口 攝影:張宇

  館内序廳播放着雅康高速公路的宣傳片,兩側展闆上展示的是毛主席關于修建“兩路”的重要批示,包括1952年8月為康藏公路開工題詞,和1954年12月為慶賀康藏、青藏公路通車題詞。

川藏公路館:繼往開來,弘揚發展“兩路”精神

圖為1952年8月毛主席為康藏公路開工題詞 攝影:張宇

  “蜀道難”部分回溯了青藏高原形成的過程。大約8000萬年前,亞歐闆塊與印度闆塊碰撞,形成了現在的世界屋脊。在曆史上,各民族間的交流就已經在川藏地區的茶馬古道開始了。現在的天全、泸定、康定等地都是茶馬互市的重要場所。展館内陳列着馬镫、銅鈴、茶包等與茶馬古道相關的老物件,以及茶馬古道的老照片。可以看出,舊時進藏道路狹窄崎岖,背夫的生活十分艱苦。

川藏公路館:繼往開來,弘揚發展“兩路”精神

圖為茶馬古道遺物中号厚料錾玄紋銅鈴铛 攝影:張宇

  第二部分“蜀道通”詳細展示了川藏公路的建設曆程,以及紅軍在雅安的英勇事迹。其中包括由十八軍戰士們跋涉1萬多公裡,翻越兩三百座3000至4000米的高山繪制而成的勘測圖,以及軍民同心克服惡劣環境、落後裝置等困難的老照片等珍貴文獻。1954年12月25日,青藏高原迎來了康藏、川藏兩條公路通車,布達拉宮前的廣場上彙集了3萬多人,大家在一起緊緊地擁抱,熱烈地歡呼,共同慶祝這一偉大的時刻。

川藏公路館:繼往開來,弘揚發展“兩路”精神

圖為川藏公路巴河橋梁架通後的歡呼場面老照片 翻拍:張宇

  第三部分“蜀道暢”展示了川藏公路的改建和更新,特别展示了二郎山隧道、雅康高速等超級工程的技術突破。二郎山隧道全長約13.5公裡,穿越了13條地震斷裂帶,位于8度地震烈度區,包含瓦斯、岩爆、融水等不良地質,被稱作是西南地區的地質災害博物館。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下修路,不禁讓人感歎中國築路人的偉大。之前的二郎山盤山公路走完全程需要2到3天,如今穿越川藏公路的二郎山隧道僅需15分鐘,而且避開了冰凍層,實作了全年通車。

  在建設雅康高速的過程中,克服了極其複雜的地形、地質、氣候和生态條件,被譽為是攀登了公路建設的“珠峰”。例如大崗山隧道的施工便道,因為大崗山隧道和318國道垂直落差接近600米,是以要在隧道旁邊修建一個9公裡的施工便道。施工便道修建成功之後,從高處俯瞰便道迂折了24個彎,也被稱為是雅康高速的二十四道拐。在不斷建設、改造、養護川藏公路的過程中,一代又一代築路人豐富并發展了“兩路”精神。

川藏公路館:繼往開來,弘揚發展“兩路”精神

圖為二郎山隧道入口老照片 翻拍:張宇

  最後,展覽進入“蜀道人”部分,展示了來自四川省作家協會成員以及部分退休幹部在親身體驗雅康高速後,深感川藏公路建設之不易,有感而發創作的墨寶,又被稱為“墨香蜀道”。

川藏公路館:繼往開來,弘揚發展“兩路”精神

圖為展館内“慶祝康藏、青藏公路全線通車”雕塑 攝影:張宇

  從1950年初到1954年底,全長約2400公裡的川藏公路在11萬軍民的共同努力下修建完成,打通了由川入藏的交通命脈,成為連接配接民族團結的金橋,創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11萬軍民用生命鑄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兩路”建成通車60周年時強調要繼續弘揚這一精神,“養好兩路,保障暢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終成為民族團結之路、西藏文明進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川藏公路館将這一曆史畫卷生動地呈現在觀衆面前,引發觀衆對川藏公路建設的深思和敬意。

來源:中國西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