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耶倫訪華回國不到24小時,美國就叫嚣要硬起來,確定兩岸永不統一

作者:孫緒聞

就在美國财長耶倫結束訪華行程,啟程回國不到24小時後,拜登政府又再次就台海議題發表了錯誤言論。據觀察者網援引路透社釋出的消息,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在接受采訪期間,又一次公開炒作所謂的“中國威脅”。伊曼紐爾宣稱美日加強軍事合作,有助于在面對“中國壓力”時最大限度增強威脅。伊曼紐爾還揚言,一個強硬的同盟将拉大中美之間的差距,美菲日澳将團結起來在印太地區“孤立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伊曼紐爾公開對中國撂狠話的第二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飛赴華盛頓,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美國總統國安事務助理沙利文在接受日媒NHK專訪時大談美日關系,沙利文先是稱贊岸田此次訪美是“曆史性”的,并且将互動頻繁的美日菲稱之為“問題解決者”。在提到台灣問題時,沙利文展現出極為高調的姿态,妄稱“中國大陸單方面改變了現狀”。當被問及台灣問題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出現意外的可能性有多大時,沙利文信誓旦旦稱“美國将確定這種意外永遠不會出現”。

耶倫訪華回國不到24小時,美國就叫嚣要硬起來,確定兩岸永不統一

不難看出,面對着已經抵達華盛頓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以及即将在11号開幕的美日菲三國元首峰會,拜登政府充滿了期待。這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僅有的能夠以“領袖”身份站在國際輿論面前的機會。這對于深陷俄烏、巴以旋渦,同時還背負着選舉壓力的拜登政府而言,無疑是個用來修複形象的絕好機會。但是,将中國作為抨擊對象,而且還是以如此高調的方式“展現團結”,隻能讓美國色厲内荏的本質暴露得更加明顯。

事實上,從特朗普拿出“印太戰略”,再到拜登上台之後的所謂“重回多邊”,美國在印太地區能夠集結的力量,相較于過去其實是不增反減。而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持續了兩年的俄烏沖突,嚴重損耗了北約歐洲成員的實力,當歐洲還在為如何援烏頭疼不已時,自然無暇顧及“圍堵中國”,更何況歐洲對于“亞太小北約”也存在着抵觸心理,不願意在惡化對俄關系之後,繼續搞砸對華關系。

耶倫訪華回國不到24小時,美國就叫嚣要硬起來,確定兩岸永不統一

這使得美國隻能将希望寄托在亞洲的幾個追随者身上。可問題在于,日本、南韓、菲律賓、澳洲、印度,這些國家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唯美國馬首是瞻,可内地裡都是各懷鬼胎,所有國家都有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不當出頭鳥。即便是近段時間,在我南沙群島瘋狂挑釁的菲律賓,也隻能在美國出面的情況下,逐漸逐次地更新挑釁,一旦發現中美之間出現了關系緩和的苗頭,就會第一時間降低反華調門。由此可見,所謂的“抗中聯盟”,從頭到尾都是美國自己的獨角戲,餘者不過是随聲附和。

至于“確定台灣有事永遠不會出現”,沙利文的這番話未免有些過于托大。目前,西方援烏的聲量正在快速萎縮,以色列也暫時放棄了進攻拉法的計劃,回防本土、全力龜縮。

耶倫訪華回國不到24小時,美國就叫嚣要硬起來,確定兩岸永不統一

倘若美國真的有心阻止中國實作國家完全統一,最好先拿出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仍然是那個可以随手消滅一個中等軍事強國的超級霸權,而不是樂忠于搞“麥克風外交”,以試圖用輿論來威脅中國以麻痹所謂的盟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