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蕉人”請注意,新“防曬衣标準”來了!

作者:壹覽商業
“蕉人”請注意,新“防曬衣标準”來了!

李彥丨作者

木魚丨編輯

壹覽商業丨出品

架着墨鏡,頭套防曬帽,身着防曬衣,壹覽商業觀察到,天氣趨暖,“蕉人”現象再次蔓延。

“蕉人”請注意,新“防曬衣标準”來了!

“蕉人”背後,是硬防曬賽道頭部品牌蕉下。就像身着Lululemon瑜伽褲的“Lulu女孩”,鐘情始祖鳥沖鋒衣的“鳥人”。品類的頭部品牌,正逐漸把自家單品變成一群人的生活符号。

與“LuLu女孩”愛在健身房卷身材,“鳥人”愛研究下回要征服哪座山不同,“蕉人”沒有固定的出沒場所,寫字樓、地鐵站、公園裡、露營地都可見其蹤影,可以說,蕉人無處不在。

“蕉人”請注意,新“防曬衣标準”來了!

如果仔細探究這些蕉人的特征還可以發現,“蕉人”不分性别,不分年齡。在學校附近的公園,一些“小蕉人”正在打羽毛球;在寫字樓、咖啡館門口,準備外出的“打工蕉人”穿上了防曬衣,甚至在郊外的露營集中地,也有一些“蕉人”聚在一起辦派對。

近年來,“戶外”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專業人群,“全民戶外化”趨勢顯現。随着人們的健康意識、護膚觀念逐漸成熟,防曬已不再是大太陽底下的海邊才需要做的功課,硬防曬的核心大單品防曬衣,也進入了生活各個場景,成為了“國民大單品”,在此背景下,春夏愛穿防曬衣的蕉人群體也逐漸壯大。

也正是以,越來越多戶外、運動、常服、白牌商家開始入局防曬衣生意。值得注意的是,當下防曬衣市場依然存在不少亂象,比如标準數值不透明、強調單極防曬、宣傳防曬焦慮等,防曬衣究竟是不是“智商稅”?依舊衆說紛纭。

防曬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将硬防曬日常化的人群,把防曬衣這塊“蛋糕”做大了。

不斷疊加的硬防曬需求,催生出了百億市場。據艾瑞咨詢資料,防曬服配的市場規模,已經從2020年的535億元增至2023年的742億元,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将達到958億元。

規模增長驚人的背後,入局者愈發多、商家競争加劇。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防曬,推動更多防曬單品出新。過去,消費者的防曬單品更多聚焦于防曬傘、防曬霜。近2年,防曬衣已經相對普及,防曬市場也逐漸從供給側推動轉變為需求側驅動,消費者的防曬需求更為日常。

另一方面,行業的行動卻滞後于消費者選購觀念的改變。防曬衣行業功能不全,标準還未統一,一些商家依然會打僞概念的擦邊球。消費者的多元需求還未得到充分滿足。在各個電商平台,關于防曬衣品類的産品從29.9到上千元不等。消費者有心選購“好”防曬衣,卻面對市場眼花缭亂,無從下手。

在壹覽商業看來,2023年以前,防曬圈的亂,亂在僞概念、數值不公開。

“蕉人”請注意,新“防曬衣标準”來了!

例如,在以前,會有商家為追求誇張的UPF數值,使用主打禦寒功能的羽絨服才愛用的“銀層”。反而導緻失衡,消費者不舒适、悶熱,穿着體驗欠佳。

在炎熱夏天,穿上防曬衣卻隻覺得悶熱。在這個階段,消費者對防曬“智商稅”的讨論,更多聚焦于:防曬衣是否必要?

随着各品牌逐漸開始追求輕薄、清涼的防曬衣。如今,防曬圈的亂,開始展現在了秀科技、秀資料上,當下,消費者的關注點變成“到底什麼樣的防曬衣是合适的防曬衣?到底哪些資料/科技是真資料/科技?

于是,消費者的“智商稅”,“稅”在了為超配數值買單,“稅”在了被部分白牌的市場競争套路。

以某電商平台的一款賣點為原紗防曬、透氣、速幹、高彈、涼感、UPF260+的防曬衣舉例:壹覽商業從一位行業人士處了解到,防紫外線性能檢測一般會檢測UPF(平均值)和UPFav(最低值),很多商家會用這個UPFav的數值,來直接與UPF畫等号,其實是混淆了概念。

在原紗防曬次元,該産品宣傳其使用原紗防曬,但并未對該面料進行報告檢測,比如主流檢測次元系“多次水洗不減防曬力”一般為30次,該面料卻未能給出相關證明。

在透氣、速幹、高彈、涼感的說法上,客服也未能給出有說服力的解釋,這幾個功效均需做對應報告檢測才可以使用,故該産品也存在虛假宣傳嫌疑。

壹覽商業還了解到,部分市面上的防曬衣,還喜歡使用的“色牢度”的說法,該說法其實沒有科技含量,一般的面料都可以達到,産品使用該檢測報告,更多意圖通過認知不對稱,制造産品科技感及功能性的錯覺。

“蕉人”請注意,新“防曬衣标準”來了!

總體來看,面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防曬衣,一直以來,消費者都很難用統一的标準進行産品選購,更多僅能靠一些表面的資料,買回産品後根據主觀的感受進行産品回報,行業急需一個能讓消費者看懂的防曬衣标準。

壹覽商業觀察到,近日,防曬衣市場頭部玩家蕉下攜手艾瑞咨詢,并由《中國消費者報》聯名倡議的《中國防曬衣行業标準白皮書》(點選文章末尾處連結檢視完整報告)正式釋出。

消費者能看懂的底線标準

在這份白皮書中,蕉下針對消費者在天氣、體感、功能、場景下對防曬衣的真實需求,給出了一件合格的防曬衣至少需要滿足的六個次元及底線數值:

“蕉人”請注意,新“防曬衣标準”來了!

壹覽商業發現,單拎這個标準的任一次元出來看,平平無奇,要求仿佛并不難達到。

畢竟,現在在電商平台搜尋防曬衣,可以看到多個産品打上了UPF2000+或者紫外線阻隔率100%等标簽。

那麼,蕉下為什麼要提出數值如此之低的标準呢?

壹覽商業從行業專家處了解到,UPF目前國标隻有“40+”及“50+”。也就是說,上述數值其實不符合國标要求,是商家營造的單極防曬誤區,導緻消費者為不需要的數值買單,付出不透氣、不舒服的代價,自然會質疑防曬衣是“智商稅”。

再舉個例子,從友善了解UPF實體意義的角度來解釋,UPF值為50,就說明有1/50的紫外線可以透過織物。50分之一,可以換算成2%,1-2%=98%,就說明紫外線阻隔率為98%。

我們知道,現在市面上很多防曬衣,紫外線阻隔率遠超98%。确實,紫外線阻隔率還能做到更好,這是因為,其包含了長波UVA (曬黑)及中波UVB (曬傷)兩個波長。健康及有效的防護,不止能滿足UPF,高效的紫外線阻隔率,更能防曬傷和防曬黑。

囿于目前UPF的國标次元,從結果上無法直接展現出紫外線阻隔率這一标準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壹覽商業發現,在該份《白皮書》中,蕉下對“紫外線阻隔率”做了單獨的展現。來證明紫外線阻隔率可以做到更高。

在壹覽商業看來,告訴行業和消費者,何為“達标”的防曬衣?這或許是這份《白皮書》存在最大的意義。

UPF50+,為消費者提供了高标準日曬防護;紫外線阻隔率>99%,讓使用者皮膚既不會曬黑,也不會曬傷;耐洗度是防曬衣水洗多次後UPF依舊50+的保障;足夠的透氣率能讓皮膚保持長時間幹爽;涼感系數則面料提出了要求,得以讓消費者不僅觸膚即刻有清涼感,且能久穿依舊涼爽。

“蕉人”請注意,新“防曬衣标準”來了!

壹覽商業觀察到,即便白牌在資料标準化方面的意識稍差,市面仍有諸多品牌能公開3-5個标準數值,但六個次元都能公開數值的,還隻有蕉下。設限次元越多,對産品的要求自然也越高。那麼,蕉下為何要做這件事?

一方面,蕉下給行業,給消費者都提供了更清晰的底線标準。觀察這六個标準可以發現,這是蕉下根據消費者對防曬衣品類在天氣、體感、功能、場景的實際需求提出的,壹覽商業了解到,這也是蕉下做防曬衣一直以來的内部底線。這次選擇将其公布,既予以行業提質更新的方向,也給了消費者采購的參考。消費者也可以少交“智商稅”,僞防曬的生存空間将會越來越小。

另一方面,該《白皮書》提出的數值并不難達到,蕉下隻是通過底線思維在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而不是在卷科技。壹覽商業觀察到,蕉下最近上線了一款“防暴曬防曬衣”。這款防曬衣将紫外線阻隔率數值做到大于99.9%的同時,透氣率達200mm/s。打鐵還需自身硬,可以看出,蕉下具備卷科技的能力,推出《白皮書》更多是站位行業與消費者。

“蕉人”請注意,新“防曬衣标準”來了!

無處不在的蕉下,重回防曬“大學營”

如果說去年,蕉下聯合艾瑞咨詢釋出的《輕量化戶外行業白皮書》,首次提出并定義了輕量化戶外行業。今年推出的這份《中國防曬衣行業标準白皮書》,則是蕉下回歸防曬大賽道本身的行業宣言。

在競争日趨白熱化的硬防曬賽道,蕉下再次選擇做實核心品類,鞏固防曬這個第一心智,來帶動行業一起進步繁榮。

防曬這塊“大蛋糕”,大家都想來分一塊。不僅戶外生活方式品牌、垂類防曬品牌在做防曬,諸多傳統戶外品牌、常服品牌也推出了防曬單品,還有相當大一部分市場被非品牌的白牌占據。

蕉下攜《白皮書》重新回歸防曬主陣地,既給行業打了個樣,也提醒了市場,在防曬圈,蕉下一直具備“主場”優勢。

《白皮書》顯示,2023年,蕉下在淘系平台的防曬衣市場占有率26.5%,蟬聯多年位列行業第一。2019年至2023年銷量複合增長率超300%,累計銷量超千萬件。去年618期間,在戶外服飾預售排行榜上,蕉下更是登頂涼感防曬衣品類,超越了此前一直霸榜的北面。

“蕉人”請注意,新“防曬衣标準”來了!

在壹覽商業看來,可觀的資料背後,離不開蕉下以防曬為基本盤,逐漸把路走寬的“想象力”。

一把出圈的小黑傘,打破了以往天堂傘在人們心中的夏日壟斷地位;防曬衣、折疊墨鏡、防曬帽給了人們更日常的防曬選擇;全地形戶外鞋、氣絨沖鋒衣、滑雪服,是蕉下步入戶外市場的更多探索。

有趣的是,近日,蕉下還上線了針對兒童群體的迪士尼聯名款防曬衣。也就是說,目前,蕉下做到了:服飾、傘具、配飾、鞋履、用品五大核心品類俱全;女性、兒童、男性全人群全覆寫。

這種“想象力”還展現在蕉下對代言人的選擇上。周傑倫具有大牌感,是當之無愧的全民歌手,也是男裝品類極具号召力的傳播者;楊幂是國民度極高的演員,具有和蕉下一樣真誠坦蕩态度,在圈内對時尚、服飾的影響力使其成為了傳播“六維标準”的最佳人選。

被更多消費群體認可的代言人,傳遞出了蕉下正在“全民化”的決心。

正因為這樣的想象力,才有了開頭所述:蕉人無處不在。防曬是蕉下的根基,戶外是蕉下的延續。

這種“無處不在”,既指蕉下的産品線覆寫的場景足夠密、也指針對防曬需求蕉下提供的選擇足夠多。在此節點,蕉下推出《白皮書》,是選擇了回歸防曬,也是選擇了回歸消費者。

一方面,若行業标準無法統一,無謂的價格戰持續不止,行業容易陷入“劣币驅良币”的陷阱,消費者想選購一件優質的防曬衣需要花上更多成本。

另一方面,消費者選購防曬衣的金錢、時間成本降不下來,本能選購一件合适的防曬衣,卻在一次次試錯中失去耐性,消費者的“防曬智商稅論”也難以有正确解答。

縱觀無數消費企業,一個能穿越周期的品牌,共性往往在于其解決了“無處不在”的問題。這種無處不在,既指具體的場景,更指在這個場景下,消費者的需求。從防曬到戶外,從戶外再回歸于防曬,無處不在,蕉下做到了。

點選檢視艾瑞咨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