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盟宣布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展開“反補貼”調查

作者:全球技術地圖
歐盟宣布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展開“反補貼”調查

科技戰略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将釋出無人機系統頻譜使用規則

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4月8日消息,FCC釋出一份拟議規則通知,将為無人機利用5GHz頻段進行無線通信提供支援。若委員會投票通過,營運商将獲得5030-5091MHz頻段部分的直接頻率配置設定,用于非聯網營運。FCC 主席傑西卡·羅森沃塞爾 (Jessica Rosenworcel)表示:“FCC必須確定頻譜規則滿足不斷發展的技術(例如無人駕駛飛機系統)目前和未來的頻譜需求,這對于災難恢複、急救人員救援工作和野火管理至關重要。”

美國防創新部門與海軍研究所學生院簽署諒解備忘錄,加強學習、實驗和原型設計等合作

據美國防創新部門(DIU)4月9日消息,DIU與美海軍研究所學生院(NPS)當日在海空天會議上簽署一份新諒解備忘錄(MOU),将通過DIU的學生獎學金、人員交流以及與NPS海軍創新中心的項目開展合作實驗,促進教育、研究和創新。此次合作将推動NPS學生了解主要作戰職責以及新興技術,增強其與全球領先公司共同解決現實世界作戰問題的能力。

美議員提出《國防量子加速法案》,加速美國防部對量子技術的采用

據Defense One 4月9日消息,美國紐約州共和黨衆議員埃莉斯·斯特凡尼克 (Elise Stefanik) 和田納西州共和黨參議員瑪莎·布萊克本 (Marsha Blackburn) 提出《國防量子加速法案》,将訓示國防部設立一個新量子顧問,并建立一個卓越中心,以“探索和識别在推進國防部的優先事項和任務方面已證明有價值的量子資訊科學技術”。除此之外,該法案還将訓示一個中心與企業和學術界協調,在短期内開發用于傳感和導航的量子技術原型。IBM政府和監管事務副總裁克裡斯·帕迪拉 (Chris Padilla)表示:“IBM鼓勵國會通過該法案并鼓勵政府開始部署以量子為中心的超級計算。”

日本首相呼籲美企加大對日科技投資

據彭博社4月10日消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呼籲美國企業高管加大在半導體、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關鍵技術領域對日本的投資。本周二,岸田文雄在華盛頓與美國商界領袖舉行的圓桌會議開場上表示:“我們非常歡迎美國對日本的投資,以促進兩國在重要新興技術領域的合作。日本仍是美國最大的投資國,為美國創造了超百萬個就業崗位。他提到,半導體是兩國加強合作的一個領域,IBM正在幫助日本的Rapidus公司制造先進晶片。

資訊

美國英特爾公司推出新款人工智能晶片Gaudi3,性能超過英偉達H100

據路透社4月9日消息,美國英特爾公司推出新款人工智能晶片Gaudi3。相較上一代Gaudi2晶片,Gaudi3在BF16計算能力上提升将近4倍,同時記憶體帶寬增加近1.5倍。英特爾表示,Gaudi3已全面超越英偉達H100晶片,Gaudi3運作AI模型的速度是H100的1.5倍,支援AI模型的推理能力平均提高了50%,能效平均提高40%。據悉,Gaudi3晶片将在2024年第三季度上市。

日本信越化學将投資5.45億美元建設晶片材料工廠

據路透社4月9日消息,日本信越化學工業株式會社計劃投資5.45億美元在日本群馬縣伊勢崎市建立一座工廠,新工廠将成為其在半導體光刻材料領域的第四個生産基地。該基地将成為信越半導體材料業務的戰略樞紐,除了生産光刻膠和其它半導體光刻工藝所需的材料外,還将服務于南韓、美國及其他地區,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此外,該基地還将發展成為先進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基地,實作研究與生産緊密結合,推動其技術創新和産品開發。

美國FTC公布語音克隆識别挑戰賽的獲獎名單

據NextGov網4月9日消息,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宣布語音克隆識别挑戰賽的3名獲獎者名單。該挑戰賽旨在識别人工智能生成的有害虛假語音,獎金為3.5萬美元。三名獲獎者中,兩名來自于民營機構,一名來自于學術界。獲獎者送出的産品分别是:軟體開發商OmniSpeech送出的人工智能算法,可檢測真實語音和合成語音之間的細微差别;OriginStory公司送出的語音檢測應用程式,通過檢測喉嚨和口腔中同時發出的生物信号來識别人類聲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提出的DeFake方法,對數字媒體和其他來源的語音錄音進行水印标記,提高語音克隆的難度。FTC是率先采取行動監管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和深度僞造的聯邦機構之一。

美國微軟公司将投資29億美元在日本擴充人工智能和雲基礎設施

據路透社4月9日消息,美國微軟公司計劃投資29億美元在日本擴充人工智能和雲基礎設施。微軟将擴大其在日本的數字教育訓練計劃,在未來三年内為300多萬人提供AI技能。此外,該公司還計劃在日本開設一個專注于AI和機器人技術的實驗室,同時深化與日本政府的網絡安全合作。

美國谷歌公司獲得雲端托管機密資料的授權

據NextGov網4月9日消息,美國谷歌公司公共事務部門宣布獲得美國防部和情報共同體(IC)授權,可以托管秘密和絕密政府資料,這一授權使得谷歌的雲産品在政府雲業務中更具競争力。谷歌的分布式雲解決方案包括計算、存儲、資料分析、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功能,為美國政府機構提供安全的尖端技術。這一認證标志着谷歌重新涉足國防工作的新階段。谷歌公共事務部門現在可以與競争對手争奪兩份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同,包括中央情報局的C2E合同和國防部的聯合作戰雲能力合同。

美國陸軍調整網絡态勢感覺計劃

據DefenseScoop網4月8日消息,美國陸軍調整網絡态勢感覺計劃(Cyber Situational Understanding Initiative)。網絡态勢感覺計劃旨在幫助地面指揮官更好地了解網絡和電磁環境,協助他們做出決策。根據新的預算檔案,網絡态勢感覺計劃将被剝離,并從2025财年開始重新調整資金,相關的工具和軟體将被提供給新項目。盡管網絡态勢感覺仍然是美國陸軍的需求之一,但網絡态勢感覺技術需要進行調整以适應未來的需求。網絡态勢感覺計劃的項目成員的新任務将是開發硬體、軟體、數字、射頻和網絡防禦基礎設施的産品組合,該組合以戰術通信和數字系統基礎設施的安全為中心。

生物

日大學研團隊組裝出改善傳染病檢測的金納米顆粒

據全球生物防禦網4月5日消息,日本東北大學科研團隊利用新方法組裝出能夠改善傳染病檢測的金納米顆粒。該團隊開發出一種稱為自組織降水(SORP)的新方法,并利用該方法組裝出大量的金納米顆粒裝飾聚合物(GDNP)。經檢測,GDNP相較普通的金色納米顆粒具有更高的光密度,在檢測流感病毒和抗原抗體反應方面具有更高的靈敏度、有效性和實用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美國化學學會》期刊。

中國研究團隊開展世界首個基因編輯治療先天性耳聾臨床研究

據生物世界公衆号4月9日消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宣布開展全球首個基于基因編輯的先天性耳聾治療臨床試驗。該臨床研究針對一款基于RNA編輯的新療法,修複導緻耳聾的突變OTOF基因的mRNA水準,無需永久性改變基因組本身,更具安全性。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人類神經元新模型,有望帶來阿爾茨海默病新療法

據中國科技網4月8日消息,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科學家開發出人類神經元模型,詳細模拟了tau蛋白聚集體在大腦内的傳播,這一過程會導緻阿爾茨海默病和額颞葉癡呆症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研究團隊使用CRISPR技術修改了人類幹細胞基因組,促使其表達與衰老大腦相關的tau蛋白,以此得出的新模型可助力找到可能阻斷tau蛋白傳播的新治療靶點,是阿爾茨海默病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

美國研究人員繪制首個串聯重複擴增遺傳參考圖譜,将增進對神經系統疾病和癌症的了解

據中國科技網4月7日消息,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上司的研究團隊建構出首個多次重複的短長度DNA遺傳參考圖譜。短長度DNA會導緻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亨廷頓舞蹈病、癌症等50多種緻命疾病。研究人員使用串聯基因組聚合資料庫,開發出一種名為TR-gnomAD的新工具,可用于準确發現某些特征與不同人群和疾病之間的關系,解決了目前生物庫基因組測序工作中一個關鍵難題。

美國腦機接口公司Synchron計劃啟動大規模臨床試驗

據澎湃新聞4月9日消息,美國腦機接口初創公司Synchron透露,其正準備招募患者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以為其裝置獲得商業準許。Synchron已于4月8日啟動線上注冊系統,招收有興趣參加試驗的患者。目前已有約120家臨床試驗中心向Synchron表達了參與運作這項實驗的興趣或意向。

能源

中國自主研制的波浪能海洋生态監測浮标投入使用

據中國能源報4月10日消息,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等機關自主研制的波浪能海洋生态監測浮标“合作者号”于4月9日在深圳大鵬海域投入使用。據悉,該浮标直徑3.3米、高9米、重9噸,能夠把波浪能轉換為電能,為海洋儀器研發提供了具有充足能源的測試平台。目前,該浮标已搭載了多個傳感器和監測裝置,包括監測溫度、鹽度、pH值、溶解氧等傳統海水環境要素,以及監測浮遊生物、底栖生物、遊泳生物等反映海洋生态狀況的重要名額,同時還具有傳統航标導航功能。

全球首台(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成功并網

據中國能源報4月9日消息,由中國能建數科集團和國網湖北綜能共同建設的全球首台(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湖北應城300兆瓦/1500兆瓦時壓氣儲能電站示範工程成功并網。該項目在壓氣儲能領域創造了單機功率、儲能規模、轉換效率3項全球領先,具有數十項國際首創、首次突破,核心技術裝備實作100%國産化。該項目利用電網負荷低谷時的剩餘電力壓縮空氣,将其儲藏在高壓密封設施内,在用電高峰釋放出來驅動膨脹機帶動發電機發電,轉換效率約70%,每天蓄能8小時、釋能5小時,年均發電約5億千瓦時,可有效應對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間歇性和随機性。同時,該項目與其他已投運的鹽穴型壓氣儲能電站不同,該項目不需要燒煤或天然氣來加熱空氣(補燃),沒有任何燃燒、排放,集非補燃和高效率于一體。

歐盟宣布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展開“反補貼”調查

據路透社4月10日消息,歐盟宣布将對運往歐洲市場的、“受到補貼的”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展開調查,并稱此舉是歐盟保護本土企業受到廉價清潔能源技術産品影響的最新舉措。歐盟反壟斷專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表示,歐盟将研究西班牙、希臘、法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風電場,但沒有透露受調查的中國企業名稱。據悉,2023年歐洲風電制造商西門子和維斯塔斯遭遇巨大的品質和财務問題,同時它們在全球市場正面對中國高效、低價的風電産品競争。香港《南華早報》稱,這是歐盟根據2023年通過的《外國補貼條例》發起的第三起針對中國的調查(此前兩起為太陽能電池闆和電動汽車,2023年11月曾宣布對中國風電産業啟動審查)。

海洋

以色列首次部署海軍版“鐵穹”反導系統

據參考消息網4月10日消息,以色列軍方首次部署了“鐵穹”反導系統海軍版本“C-Dome”,以打擊進入以色列領空的“可疑”飛機。“鐵穹”系統已經投入使用10多年,主要用于攔截來自加沙地帶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組織(傑哈德)的火箭彈。“C-Dome”則部署在“薩爾”-6型護衛艦上,是首次實戰使用。

美國DARPA“魔鬼魚”全尺寸無人潛航器原型亮相

據國防科技要聞4月9日消息,諾·格公司為DARPA研制的“魔鬼魚”全尺寸無人潛航器(UUV)原型正式亮線。該公司表示“魔鬼魚”原型機專為在人類無法到達的海洋環境中執行長航時、遠端任務而設計。目前,原型機整體尺寸等細節尚未公開,其特點包括:可攜帶多種有效負載;自主執行作戰任務,無需人工幹預;低能耗,能夠錨定在海底并在低功耗狀态下休眠。DARPA于2019年4月啟動“魔鬼魚”項目,另一家獲得“魔鬼魚”項目合同的PacMar Technologies公司(前身為 Navatek)已在去年9月進行了縮比原型樣機的水下試驗。諾·格公司表示,其“魔鬼魚”無人潛航器原型将在今年進行水下試驗。

航空

美空軍将下調B-21戰機機關成本

據DefenseNews網站4月10日消息,美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表示,美空軍與諾格公司正在針對B-21戰機生産問題進行談判,預計将下調B-21機關成本。目前,美空軍對調整了2025财年B-21戰機采辦預算,但未變動B-21采辦數量和部署範圍。該舉措旨在使美空軍适應B-21進入低速生産階段節奏,為穩定傳遞和持續部署提供支援。美空軍尚未透露目前B-21機關成本。

中國台灣計劃将部署本土巡航飛彈

據TheDefenseNews網站4月9日消息,中國台灣計劃将于2024年部署100枚本土“雄升”飛彈。該飛彈是台灣中山科學院研發的地對地巡航飛彈,是“雄風”-2E巡航飛彈的增程版,射程1000-1200千米,搭載高爆破片彈頭,主要用于執行突防、精确打擊等任務。據悉,台灣當局在2022年預算中總計撥款169億新台币(約合5.35億美元),拟在2025年前采辦131枚“雄升”飛彈。

航天

NASA釋出《綜合太空可持續性戰略》,為推動太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援

據NASA網站4月9日消息,NASA釋出《綜合太空可持續性戰略》第一卷,為推動太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援。該戰略旨在分析太空資源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以應對地球軌道天基物體日益擁擠的環境。該戰略設定了6個目标:一是深入了解天基在軌物體潛在碰撞和産生太空碎片問題的複雜性;二是明确影響太空安全的核心問題;三是探索控制太空碎片産生的經濟化太空感覺解決方案;四是制定關于軌道碎片管理、太空态勢感覺、太空交通管理、太空環境等相關技術轉讓過渡計劃;五是出台和更新支援太空碎片清除或減緩的美國本土政策;六是協調NASA、美國政府、商業太空以及國際夥伴間太空合作關系。

美太空司令部邀請德國、法國和紐西蘭加入“奧林匹克衛士行動”,共同加強太空防禦合作

據NASA網站4月9日消息,美太空司令部邀請德國、法國和紐西蘭加入“奧林匹克衛士行動”,共同加強太空防禦合作。“奧林匹克衛士行動”是由美戰略司令部發起,旨在協調美國與其盟友太空防禦合作的一項工作。目前,英國、澳洲和加拿大已加入入“奧林匹克衛士行動”。

美國Max Space公司開發充氣太空站子產品,将為商業太空站建設提供支援

據微視航天4月10日消息,美國初創公司Max Space公布了開發充氣子產品的計劃,将可為商業太空站建設提供支援。該公司正在開發一系列可擴充子產品,其中第一個子產品計劃于2025年在SpaceX的拼車任務中發射。該公司表示,最大的太空子產品在發射時的體積僅為2立方米,在軌部署後可擴充至20立方米,将是迄今最大的可擴充太空子產品。

新材料

中國東華大學研究團隊在智能纖維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據techxplore 4月7日消息,中國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先進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智能纖維領域取得重要突破。該研究提出了基于“人體耦合”的能量互動機制,并成功研發出集無線能量采集、資訊感覺與傳輸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智能纖維,由其編織制成的智能紡織品無需依賴晶片和電池便可實作發光顯示、觸控等人機互動功能。這一突破性成果為人與環境的智能互動開辟了新可能,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科學》期刊。

中國華東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研發新型通用晶體生長技術

據中國能源報4月6日消息,中國華東理工大學清潔能源材料與器件團隊自主研發了一種鈣钛礦單晶晶片通用生長技術,将晶體生長周期由7天縮短至1.5天,實作了30餘種金屬鹵化物鈣钛礦半導體的低溫、快速、可控制備。金屬鹵化物鈣钛礦是一類光電性質優異、可溶液制備的新型半導體材料,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管、輻射探測器以及新一代高性能光電子器件制造上展現出應用前景。長期以來,國際上未有鈣钛礦單晶晶片的通用制備方法,傳統方法僅能以滿足高溫環境、生長速率慢的方式制備幾種毫米級單晶,極大限制了單晶晶片的實際應用。華東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研發了以二甲氧基乙醇為代表的生長體系,通過多配位基團精細調控膠束的動力學過程,使溶質的擴散系數提高了3倍。在高溶質通量系統中,研究人員實作了将晶體生長環境溫度降低60攝氏度,晶體生長速率提高4倍。基于這一突破,團隊組裝了高性能單晶晶片輻射探測器件,不僅可實作自供電輻射成像,避免了高工作電壓的限制,還大大降低了輻射強度。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期刊。

先進制造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基于光纖束的微型視覺觸覺傳感器,可應用于醫學診斷

據TechXplore網站4月9日報道,美國Meta AI公司、斯坦福大學和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及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迷你視覺觸覺傳感器——DIGIT Pinki。該傳感器使用光纖束和迷你相機技術,通過捕捉矽膠指尖的變形圖像并運用機器學習算法解讀觸覺資訊。該傳感器可應用于受限空間内的癌症診斷。這一技術創新将促進醫療診斷領域和機器人系統的發展。

美國海軍與3D列印公司簽約,将開發3D列印固體火箭發動機

據3DPrint.com網站4月8日消息,美國海軍與Ursa Major(一家總部位于丹佛的3D列印公司)簽訂合約。該公司将利用其Lynx制造流程為美國海軍标準飛彈(SM)項目開發和測試固體火箭發動機(SRM)原型。此項合作旨在解決目前美國飛彈生産中存在的短缺問題,并推動美國國防制造業的現代化和創新。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注明

歐盟宣布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展開“反補貼”調查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大陸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态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号,緻力于向公衆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位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号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