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遠離人潮 “反向旅遊”成年輕人“新寵”

作者:南昌新聞網

  當有人抱怨在熱門景點裡人擠人,得不到好的旅遊體驗時,有人已反向奔赴“非主流”旅遊目的地,避開人潮洶湧的熱門景點,選擇奔赴一批小衆旅遊目的地。非團隊化、去中心化、弱景區化的“反向旅遊”成了近年來許多年輕人的選擇。

  “反向旅遊”為什麼火了?在南昌,大家發現了哪些“反向旅遊”目的地?“反向旅遊”火爆,小衆旅遊目的地如何“接招”?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探訪。

  從紮堆趕趟到回歸本心

  根據同程旅行釋出的《2024年清明小長假旅行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南昌登上清明小長假目的地熱度榜第五;同時,根據攜程網釋出的《2024年清明節假期出遊總結》顯示,清明期間,南昌旅遊預訂量同比增長143%,景區門票訂單量增長397%。“網紅城市”氣質再一次展現。

  記者走訪發現,來昌旅遊的遊客中,卻有一些年輕人選擇遠離人潮、“背道而馳”的反向旅遊。

  4月6日上午,天空中飄着細雨,在位于青山湖區羅家鎮的謝埠老街,記者碰到了從安徽阜陽來南昌旅遊的大學生高怡珂、謝思瑩。“我們從南昌東站下車,從地圖上看離謝埠老街很近,就直奔這裡來了。”她們告訴記者,這次出行并沒有做太多攻略,“走馬觀花式的景點遊未必能深入了解一座城市,我們不趕時間,‘開盲盒’似的随處轉一轉,就是為了回歸本心。”

  盡管是清明假期,謝埠老街的人流量卻不像珠寶街人頭攢動,甚至有些安靜,“你看,這裡的每塊牆磚上還印着萬壽宮的繁體字樣。”高怡珂、謝思瑩走近有着600多年曆史的萬壽宮,擺弄起她們的膠片相機,拍下這些曆史建築的“肌理”。

  除了在空間上的“反向”,還有一部分人将目光望向時間上的“反向”。十一長假、春節等旅遊旺季過後,機票和酒店的價格大幅“跳水”,不少遊客利用這個機會開始“反季遊”。

  “我和朋友特意把年休假放在這個時候,就是為了避開節假日擁擠的人群,想去的景點、想玩的項目都不用排隊。”3月28日,在八大山人梅湖景區,來自湖北十堰的遊客張先生告訴記者。

  “春節後旅遊市場‘淡季不淡’,目前我們旅行社手頭有七八個團體訂單,上個月買票就發現不太好買,很多酒店已經訂出去了。”江西南方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成群表示。

  小衆景點正在“崛起”

  美景不稀缺,讓人體會到“放松感”的景色才稀缺。在微網誌“反向旅遊”話題下有網友表示:旅遊是為了放松身心、放飛心情,在擁擠的熱門景點紮堆打卡反而玩得不盡興,體驗不佳,達不到旅遊的目的。

  連日來,建立區先鋒小鎮迎來許多從市區驅車來此欣賞郁金香、紫藤花的遊客。在南昌高新區五星墾殖場,不少遊客來此露營,一席天幕、幾把椅子、一張蛋卷桌,幾個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着天……随着“反向旅遊”的出現,小衆景點也随之“崛起”。

  記者在“小紅書”平台搜尋發現,“南昌反向旅遊”“南昌小衆景點”這兩個詞條下,有300餘篇相關筆記。其中一篇人氣頗高的筆記中,制定的旅遊線路為“文泉禅寺——湖濱東路——青山湖風景區市政公用廣場——燕鳴島公園”,收到了網友8173次收藏。

  對于“反向旅遊”的興起,旅遊從業者有着更明顯的感覺。“以前是以景區為中心,而現在旅遊目的地的核心更傾向于深度的生活體驗。今年開年,我們就根據旅遊市場的新趨勢做了一些私人定制團,”告别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定制遊綜合了個性化、高自由度和深度體驗等特點,受到年輕人喜歡,市場反響很不錯。”黃成群說。

  如今,不少人都開始将目光投向南昌除了滕王閣、萬壽宮、八一廣場等著名景點之外的旅遊目的地,“解鎖”更多南昌旅遊地圖。

  旅遊消費呈現個性化

  “反向旅遊”緣何“走紅”,這種新的旅遊消費理念和心理的形成有哪些因素和動機,“反向旅遊”是一時興起還是會持續發展?

  “‘反向旅遊’展現出旅遊消費呈現個性化、多樣化趨勢,這反映出當下人們出遊動機的變化,從觀賞打卡的動機到放松、暢爽、幸福獲得動機的轉變。”南昌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王佳說,“反向旅遊”為“詩和遠方”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是旅遊生活化的重要路徑。

  王佳表示,在“反向旅遊”興起的背後,一方面是各地旅遊吸引力在不斷提升,特别是中小城市旅遊發展内生動力更強,品質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是自媒體時代旅遊營銷手段多樣化,遊客資訊擷取更加便利,旅遊目的地的宣傳效果顯著提高。同時,快速交通的迅速發展使得景區通達性不斷提高,遊客出遊時間成本大幅下降,推動旅遊發展進入“大文旅”時代。這種旅遊活動會持續發展,随着遊客規模的擴大,旅遊逐漸生活化,遊客年均旅行次數逐漸增多,對于熱門旅遊目的地的重複消費減少,風景好、文化優、特色明、關注高的小衆旅遊目的地必然會進入大家視野。

  “酒香也怕巷子深,小衆旅遊目的地需要通過新營銷手段,讓旅遊地資訊被遊客所認知,才能形成‘旅遊印象’,進而刺激旅遊消費。”王佳說,要不斷提升整個城市的旅遊服務能力,完善政策保障和相關配套設施,關注旅遊市場需求變化,推動旅遊産品疊代和創新,滿足人們個性化、獨特化、多元化的旅遊需求。此外,單個旅遊景區往往難以形成發展氣候,需要打好“組合拳”,與大景區、熱門景點、周邊景點甚至跨區域的景點進行合作,共享資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洪觀新聞記者 吳潇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