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京能新能源:車能融合關鍵在補能

作者:汽車總站網

2024年4月,央視新聞報道“大陸首個電動重卡型虛拟電廠在唐山建成”引發行業關注。

近年來,“鋼城”唐山積極踐行“雙碳”戰略,電動重卡使用量逐年增加,目前已經聚合了11座重卡充換電站電池儲能資源,超過10萬輛次的電動重卡首次參與了電網峰谷調節,可調節的最大電量超過2萬千瓦時,初步建成了電動重卡型虛拟電廠營運模式。其中就有服務于遷西鋼鐵的曹妃甸重卡超級充電站。

專訪京能新能源:車能融合關鍵在補能

汽車總站網在2024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期間,采訪了該超充站的服務公司湖南京能新能源戰略發展總裁孫茂建。

他表示:“車能融合可以借助智能有序充電、超充技術、雙向充電、新型儲能、虛拟電廠等技術實作與電網的雙向互動,進一步提升電網的智能化水準和市場化運作能力,還能優化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行為,為充電系統提供穩定的、有力的保障。”

專訪京能新能源:車能融合關鍵在補能

多業協同,車能融合産業潛力巨大

随着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迅速崛起和電網智能化水準的持續提升,“車”與“能”之間正逐漸形成緊密的融合。2023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建構“車能路雲”融合發展的産業生态。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車能路雲”涉及汽車、能源、資訊、交通。這些行業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是松散組合,未來将逐漸從松散組合過渡到深度融合,這是技術、市場各方面發展的必然趨勢。

孫茂建也表示:“新能源汽車作為高效的儲能單元,在能源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們需要為聰明的車配備可靠的能源,通過組合、充換電、儲充、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等打出一系列的組合拳,推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再上新台階。”

其實,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城市配電網絡負荷的增加,充電企業、汽車廠商、電池供應商三者之間關系已從較為松散慢慢走向緊密融合,充電方式也走向有序充電,光儲充換一體化的新型基礎設施正在全面建設,汽車、電池、交通、資訊、電力系統等将逐漸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另外,車能融合的潛力不僅局限于削峰填谷,調整負荷高峰,更為重要的是,它還能吸引更多投資主體參與綠電市場化交易,激發電動汽車使用者、營運商、聚合商、新能源汽車供應商、電網多個利益主體的積極性,進而推動整個能源體系的低碳化轉型。

随着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大資料、雲計算、AI等技術的不斷創新和互相融合,以及智慧道路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車能融合發展的産業生态愈發廣闊。

車能融合,補能依舊是最大的難題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整個生命周期中,補能是最重要的一環。不可否認的是,目前車能融合,車網互動發展面臨着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充電基礎設施不充分以及補能效率不高。

具體來講,一是充電樁數量不足和布局不均衡。截至2023年年底,大陸充電基礎設施的總數已經達到了859.6萬台,同期國内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按照車樁比1:2來計算的話,缺口明顯。從充電樁布局來看,目前隻有廣東、江蘇、湖北等12個省份的充電站和充電樁實作了城鄉全覆寫。

“京能新能源主要聚焦充電、換電、鈉電儲能,智慧能源平台,光儲充換通檢互能源島等領域。在完善鄉村充電設施方面積極布局,去年年底參與了婁底市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為農村地區提供高效的充電服務。”孫茂建說到。

二是補能效率不高。現階段快速補能主要分為800V超快充和換電兩種解決方案。在800V超快充場景下,充電功率高達600KW,如果800V超快充樁數量集中,對于配電網會造成一定沖擊。同時,換電站投入成本高、數量不足以及相關标準不完善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換電模式推廣。

其實,在提升補能效率方面,京能新能源已取得了先行先試的好成績。其在唐山建設的用于服務遷西鋼鐵運輸的曹妃甸重卡超級充電站項目,自研了當時領先的免維護灌膠子產品和獨立風道技術,解決了重卡車隊運輸中的粉塵等問題。該站自建成之後現有26個電樁實作了滿負荷營運,服務150多台車輛,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開始盈利,與車隊、三一重卡等合作夥伴實作了共赢。

三是車網互動相關标準問題。雖說充電樁标準統一的呼聲持續多年,但出于各種原因,目前各大車企依舊是各自為戰。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加強智能化、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制定統一的标準和協定,打造高品質智能充換電網,形成聚合的車能融合體系。”孫茂建表示。

專訪京能新能源:車能融合關鍵在補能

随着技術不斷的進步和市場持續擴大,汽車、能源、資訊、交通等行業逐漸實作深度融合。屆時也将促使科技創新催生光儲充換通檢互的新型基礎建設,加快形成能源新質生産力,為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目前,我們重點在做的‘能源島’項目就是集‘供、儲、充、換、通、檢、互’為一體,推動充電技術的發展以及車能高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