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轟-6D到轟-6N,空軍戰術打擊數次演變,40年間轟-6都是主力?

作者: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日前,CCTV-7在《國防軍事早報》節目中,展示了轟-6K精準打擊地面/海上目标的非正常畫面,也喚醒了外界對這款國産轟炸機的别樣記憶。從俄烏戰争經驗來看,如何發揮空中精确打擊平台優勢,對戰局發展至關重要,而國内在這一塊給外界的印象并不好。

從轟-6D到轟-6N,空軍戰術打擊數次演變,40年間轟-6都是主力?

▲在外界印象中轟-6K系列主要投擲遠端武器

俄羅斯空天軍在開戰後,以極小代價摧毀了烏克蘭空軍,掌握了正常意義上的戰場制空權,但烏克蘭防空部隊仍有殘餘力量在活動,後續對由于制導炸彈匮乏,不得不低空投彈的蘇-34/24,造成了巨大損失。俄羅斯直到2024年初,才真正解決制導炸彈的量産問題,随之而來的就是蘇-34損失銳減,以及俄軍地面攻勢大增。與此同時,規劃中執行近距支援任務的蘇-25,以及專注發射空基巡航飛彈的圖-95MS,則成為蘇-34/24的搭檔。盡管空天軍序列中,還有其他理論上适合執行對地任務的機型,但實際上就是圖-95MS、蘇-34和蘇-25這三級結構。

從轟-6D到轟-6N,空軍戰術打擊數次演變,40年間轟-6都是主力?

▲蘇-34是空天軍毫無疑問的中堅打擊力量

這三者單次攻擊強度遞減,戰損數量依次遞增,總的來說,空天軍是在蘇聯遺留裝備、彈藥和打擊思想的基礎上,艱難走出一條路。盡管走得不太順暢,但現階段表現還可以。中國空軍沒有這麼豐富的前輩遺澤,在這條路上走得很苦,不過好歹也是走過來了。具體來說,80年代問世的轟-6D,配合專門研發的鷹擊-81,是國内第一次實作空中制導打擊。後續伊拉克使用轟-6D,打擊油輪和伊朗儲油罐等地面裝置,表現也還可以。隻不過海灣戰争後,美國對繳獲的鷹擊-81進行測試時,發現基本能做到100%幹擾,轟-6D實際威懾嚴重不足。

從轟-6D到轟-6N,空軍戰術打擊數次演變,40年間轟-6都是主力?

▲轟-6D本質上隻是過渡裝備

到本世紀初,國内以航電/雷達更新的轟-6M/H/G/,配合殲轟-7A和強-5,初步組建起遠中近三級打擊體系,國産雷射/衛星制導炸彈也初步成熟,一切初具雛形。2017年,強-5全部退役,殲-16崛起并将殲轟-7A往下擠了一個位置,再加上進一步更新的轟-6K系列,國内空軍現在是轟-6K/N、殲-16和殲轟-7A搭檔的模式。這三者組合的奇怪之處在于,殲-16和殲轟-7A表面重合度略高,兩者本質上都屬于中遠端打擊平台。在俄羅斯空天軍中,蘇-30SM和蘇-34也是類似關系,并且原本飽受好評的蘇-30SM,實戰表現非常尴尬,根本沒有多用途戰鬥機的風光。

從轟-6D到轟-6N,空軍戰術打擊數次演變,40年間轟-6都是主力?

▲殲-16化身“炸彈卡車”目前還隻是期待

國内殲轟-7A和蘇-34同屬戰鬥轟炸機行列,但技術水準不到三代,載重也不及大噸位出身的殲-16,按說殲-16應該是對地攻擊主力。但事實上,在空軍戰術訓練中,殲-16承擔對地打擊任務的比例不高,殲轟-7A仍然是國内最主要的制導炸彈發射平台,而殲-16則是護航和伴随攻擊的定位。換句話說,兩者和蘇-30SM、蘇-34的關系類似,隻不過殲-16沒有蘇-30SM那麼不堪。轟-6K/N雖然性能資料不如圖-95MS,但遠端發射空基巡航飛彈還是沒問題的。

從轟-6D到轟-6N,空軍戰術打擊數次演變,40年間轟-6都是主力?

▲殲轟-7A現在還是對地攻擊的主力

也就是說,國内空軍經過30多年摸索,也組建起一個相當不錯的空中打擊平台。相比于美俄,國内最大的特點是早早放棄近距支援的強-5,而美制A-10和俄制蘇-25還在服役。有趣的是,蘇-25戰場表現并不好,其至今仍然是空天軍戰損數量最多的機型,而美國也開始着手退役A-10,強-5退役這一步,其實已經走到美俄前面。從技術上來說,武裝直升機甚至察打一體無人機,都擁有足夠的近距支援能力,蘇-25和A-10有此遭遇并不讓人意外。但投擲制導炸彈的意義仍然存在,而殲轟-7A目前後繼無人,殲-16必須做好正式接班的準備。

從轟-6D到轟-6N,空軍戰術打擊數次演變,40年間轟-6都是主力?

▲轟-6K已經率先邁進新領域

殲轟-7B的方案沒有獲得空軍認可,對現役殲轟-7A的更新速度也不快,再加上展台上出現的殲轟-7E,海空軍對這款戰鬥轟炸機的态度已經不言而喻。殲-16雖然是雙座多用途戰鬥機,定位和美制F-15EX類似,但實際上這麼多年一直以對空作戰為主,這也符合國内空軍的一貫需求。不過在殲轟-7A已經不符合潮流的情況下,殲-16是空軍未來唯一選擇,盡管這個成本相當高昂。屆時,萬衆期待的“轟-20”應該也已問世,空中三級打擊體制再次重組,但思路和水準都将遠遠超過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