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潮汕姑娘複刻非遺禮品,靠賣材料包買下一棟樓,月銷上萬單

作者:電商線上
潮汕姑娘複刻非遺禮品,靠賣材料包買下一棟樓,月銷上萬單

手工有樂趣,禮物有情誼。

文/易琬玉

編輯/姜雪芬

陳之藩在《劍橋倒影》中曾說過:“許多許多的曆史,才可以培養一點點傳統,許多許多的傳統,才可以培養一點點文化。“

林長安是潮汕人,這個90後姑娘,在七年裡複刻了150多款古風禮品。她的靈感來自博物館、古詩詞,甚至是一些模糊的畫作或圖檔……有的禮品有着為人熟知的名字,也有的早已在曆史長河中失去了蹤迹。

非遺竹編油紙燈、嵌銀書簽、仿點翠胸針……這些曾經在曆史長河中閃現,卻又逐漸沉寂的單品,因為複古回潮而逐漸被更多年輕人喜愛。在講究高效、看重成品的年代裡,還是有人選擇購買材料包,跟着教程學習,複刻一份特别又珍貴的禮物。

林長安因為興趣創業。她的非遺禮品材料包獨樹一幟,靠着原創的教程和審美,吸引了約10萬人下單嘗試。和大多數人印象裡“非遺創業難”相反,店鋪的第一款産品“玲珑骰子”就有不錯的銷量。她因為這款開局就火爆的産品辭職,做成了如今這家一顆金冠的店鋪,也在老家買下了一棟樓。

“玲珑骰子安紅豆”

潮汕姑娘複刻非遺禮品,靠賣材料包買下一棟樓,月銷上萬單

(揭陽的國家級非遺,喬林煙花火龍現場)

林長安出生在廣東揭陽。潮汕地區文化氛圍濃厚,從明清時期就建立起來的城鎮,讓社群結合的生活模式得以延續至今,古老的文化習俗和手藝也有了傳承的空間和載體。

林長安從小喜歡古詩詞,但是大學學的電子商務專業,興趣隻能作為閑暇時的愛好。2017年臨近畢業時,她按部就班,去了深圳一家專營食品的電商公司實習,“月薪五千元,五個人擠在一間宿舍裡”。在林長安看來,深圳的繁華離她很遠,以往她熱愛的古詩詞也無處安放,“畢竟有錢才能享受生活,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潮汕姑娘複刻非遺禮品,靠賣材料包買下一棟樓,月銷上萬單

(林長安)

畢業那年,因為“玲珑骰子安紅豆”這句古詩,她想要複刻“玲珑骰子”。或許真的是有些天賦,這類手工她無師自通,“一兩天就弄明白了做法”。因為當時她還在實習,沒有辦法一件件制作成品,就萌生出制作教程、賣材料包的想法。

林長安在讀大學的時候就開了自己的網店,最初是為了完成作業,後來零零散散幫人做海報設計賺點外塊。2017年,她設計好了”玲珑骰子“的材料包,上架沒多久就有了訂單。

剛開始她隻是在下班後挑揀材料打包發貨,偶爾在客戶遇到問題時提供指導,并不耽誤日常工作。但可能是因為那句詩越來越火,買的人又不斷在網上曬圖,慕名而來的客戶也越來越多,單“玲珑骰子”一款産品,月銷就能有幾千單,“而且銷量持續了兩三年,至今仍是店鋪爆款”。

潮汕姑娘複刻非遺禮品,靠賣材料包買下一棟樓,月銷上萬單

“玲珑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庭筠這句詩裡難舍難離的強烈愛意,放到現在絕對是會被嘲“戀愛腦”,惹得人腳趾扣地、頭皮發麻的存在。但在五六年前,互訴衷腸并不會導緻尴尬,“純愛戰士”們費心費力做的手工,就是能代表滿滿情誼。

在林長安看來,她趕上了最好的開端。短視訊的東風讓普通觀衆也對古風禮品心生親近,“我們都不用做宣傳,就有人自發搜尋關鍵詞進店。”而一到節假日,她就忙得“腳打後腦勺”,加班加點揀材料打包發貨,一天隻能睡四個小時。

靠材料包生意買了一棟樓

辭職回老家時,林長安的父母以為她是在深圳“混不下去”才回來的,但其實當時她僅靠一款産品就能月銷上千單。

之後林長安又複刻了許多古風禮品,摸索制作過程就像是解一道謎,或是做一道菜。事情有一些挑戰,又剛好在她的能力邊界内,總有難題又總能戰勝的感覺,讓人很輕易進入“心流”狀态。

潮汕姑娘複刻非遺禮品,靠賣材料包買下一棟樓,月銷上萬單

能夠做喜歡的事情,并且能夠變現,是林長安覺得最幸福的。工作對她來說從來不是壓力,“反而是種享受”。這麼多年裡,她複刻了150多款産品,但是考慮到手工制作的難度和材料包的成本,其中隻有三四十款上架了連結。

創業不到兩年,林長安的批發客戶多了起來,他們大多是企業或者學校的從業人員,一次訂購可能就有上千單。“這些客戶大多需要自己先掌握制作步驟,然後才能在活動中教給其他人”,是以店鋪教程變得格外重要。為此林長安仔仔細細錄了許多版手工教程,并且一再叮囑,“手工本來就難做,有什麼不懂的一定要留言問我!”

潮汕姑娘複刻非遺禮品,靠賣材料包買下一棟樓,月銷上萬單

靠着細緻和真誠,林長安有了一大批回頭客,陸陸續續約有10萬人通過她接觸到了這類非遺禮品。2018年底,這個潮汕姑娘在老家買下了一棟樓。幾十個房間供她布景拍攝,“既是住房、拍攝間,也是我的倉庫”。

興趣變現帶來的好生意,讓這個潮汕姑娘很自豪。2019年春節,她帶着全家去北京旅遊。春節的年俗氛圍濃,“我一回酒店,手機裡就多了幾千個訂單,一個月下來能有上萬單”。

而這麼多年最有成就感的,是她摸索出了已經失傳的“青篦扇”。這是一款宋代流行的扇式,扇面以細木杆為軸,木杆兩側以細密排布的竹篾絲為骨,再裱以絹或紙。因其所用材料且形如梳頭所用的篦子,而得名“青篦扇”,在當時它是貴族才能用的起的珍品。

潮汕姑娘複刻非遺禮品,靠賣材料包買下一棟樓,月銷上萬單

(林長安複刻的青篦扇)

這款已經失傳的奢侈品,林長安複刻出來了。但她盤算了一下,“光材料包就要四五百元,而且需要用到七八百根竹篾,動手太麻煩,應該鮮有顧客會感興趣”,是以隻好自娛自樂。

承認失敗也是一種樂趣

目前,店鋪裡最受歡迎的是竹編類産品。由于這項非遺技藝逐漸受到重視,來自個人以及機關的大批量訂單也逐漸增多,“有時一個客戶就能買上千個”。

她的第一款竹編産品是潮汕地區的竹編油紙燈籠。點燈祈福是傳統民俗裡人們祈願美好生活的古老符号。正月初四是潮汕話裡“老爺落天”的時候,當地的人們還保留着到廟裡點燈的習慣,祈求五谷豐登、阖境平安。而在潮汕方言中,因為“燈”與“丁”、“竹”與“德”同音,竹編的油紙燈籠,又代表财丁興旺、德澤綿長。

潮汕姑娘複刻非遺禮品,靠賣材料包買下一棟樓,月銷上萬單

竹編作為一項非遺,制作其實較為繁複,“它不是看步驟就能做出來的,而是需要不斷練習,找到手感”。在林長安準備的材料包裡,包括了十幾種材料。這一個小小的燈籠,包含“竹編”和“燈籠”兩個制作工序,共計56個步驟,盡管林長安十幾分鐘就能編好,但大部分顧客得花費一兩天。

而且,竹編在制作過程中,需要保持竹篾一直濕潤,尤其是收口時,如果太幹,材料極易折斷。但北方的冬天尤其幹燥,不少顧客手不夠快,還未編完竹篾就幹透了,需要再次泡水,也要花費不少時間。

潮汕姑娘複刻非遺禮品,靠賣材料包買下一棟樓,月銷上萬單

在評論區裡,圓滿做出成品的顧客,字裡行間都是雀躍。有人熬了兩個夜才做出油紙燈籠,“隻可惜字寫得歪歪扭扭”;有人進行到最後一步,但沒想到“收尾沒收好竹條直接炸開”;也有人屢戰屢敗,“還是交給老婆來拼”……

但也有不少人,通過承認失敗,獲得了一份樂趣。比方,第一步就不會的新手,“燈籠是編不會了,給自己編個竹席吧”;還有人原本想編竹鈴铛,但是怎麼看怎麼像個羽毛球……不過,大部分人但求完成,不求完美,手工本身就該是放松快樂的。

潮汕姑娘複刻非遺禮品,靠賣材料包買下一棟樓,月銷上萬單

偶爾翻看評論區,對林長安來說也是一味生活調劑。她的工作和生活并不算分得很開,生活裡的形色種種都可以成為她的靈感來源。除去最受歡迎的竹編,她的店鋪裡還有各類仿點翠的飾品,制作飾品也是一門考驗細心和耐心的手藝,一到節假日,有不少人下單購買,将其作為禮物表達一份情誼。

去年林長安設計了一把竹編團扇作為新品,上架的時候其實已經過了夏天,但還是賣出兩萬多套。清明過後,春風漸暖,她料想竹編扇子和風車,又會成為新的熱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