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蓮英是怎麼得到慈禧太後的寵幸的?

作者:豔苓【專題】

曆史上有不少出了名的太監,但在大清朝,要說哪個太監最有名,那李蓮英排第二的話,絕對沒人敢排第一。

之是以說他最出名,除了他曾經是慈禧太後跟前的大紅人之外,更在于他在幾十年的太監生涯中,地位一直穩若磐石,自始至終都深得慈禧太後的寵愛。

那麼,李蓮英究竟有多受慈禧太後的寵愛呢?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超越了主仆關系。

李蓮英是怎麼得到慈禧太後的寵幸的?

根據《晚清宮廷生活見聞》記載,慈禧太後與李蓮英,兩人平常幾乎是形影不離,慈禧太後到哪裡,李蓮英必定也在哪裡。

即便是兩人分開不見面的時候,也會互相派太監或者宮女進行問安。

不止如此,兩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像是上下級的關系,通常慈禧太後在和李蓮英說話時,口氣相當随和,比如,慈禧想要走走轉轉,就會對李蓮英說“蓮英啊,咱們去遛彎兒。”

這口氣,哪裡有主仆之間的生硬和指令,分明就像彼此依靠的伴兒。

這還隻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慈禧太後對于李蓮英的寵愛,甚至達到了不惜違背祖制的程度。

為了他,慈禧太後不惜打破祖制,将他提拔為清朝曆史上唯一一個有二品頂戴的太監。

要知道,清朝在入關之後,吸取了明朝太監專權的教訓,在對太監的态度上,與明朝可以說是大相徑庭。

比如,康熙皇帝就曾說過,太監屬于是“外似謹厚實則叵測”之徒,最擅“無由弄權”。

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清朝制定了諸多限制太監的規定,在順治帝時,就頒布了嚴禁太監幹政的禁令,并且還制成鐵牌,分别立在了交泰殿、内務府和刑慎司。

另外,在對太監的管理上,清朝可謂是“事無巨細”,小到吃飯睡覺,大到日常行為舉止,幾乎每一樣都有極其嚴格的制度。

而在這其中,有一條規定十分特别,那就是要求太監的品級,最高不能超過四品。

也就是說,不管這個太監如何受寵,但他的品級說破天,也不能超過四品,這是清朝入關後定下來的祖訓,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哪怕是太監中的大總管,都沒有突破過四品這個天花闆。

但到了慈禧太後掌權時,卻因為李蓮英,打破了這條祖訓。

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慈禧太後下令,升任李蓮英為四品花翎總管,這一年的李蓮英,剛滿31歲。

而到了李蓮英三十七歲的時候,也就是光緒十一年,慈禧太後再次下诏,加賞李蓮英三品頂戴花翎。

這還不算完,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在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46歲的李蓮英再次獲得封賞,這一次,他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

雖然說,李蓮英的二品頂戴,并不像朝中大臣那樣掌握有實權,更多的是一種榮譽的象征,但這可是自打清朝入關以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事兒。

至于是不是違背了祖制,慈禧太後壓根兒就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一個太監,尤其是清朝的太監,能做到李蓮英這份上,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了,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李蓮英有什麼特殊的本事,能如此讨慈禧太後的歡心呢?

李蓮英是怎麼得到慈禧太後的寵幸的?

在坊間,有這麼一種說法,是說李蓮英當初在進宮時,淨身的手術沒有處理幹淨,結果,傷口自然愈合之後,他居然還有那麼一部分能力。

而慈禧太後,從26歲就開始守寡,在她遇到了李蓮英這個“絕無僅有”的太監後,可謂是如獲珍寶,

靠着這個,李蓮英才會極為受寵,并且因為如此,他還得以平步青雲。

甚至,坊間還傳言,慈安太後的暴斃而死,就是因為她在某一天無意間撞見了慈禧與李蓮英的“好事”,為了防止醜聞外露,慈安才會被滅口的。

這種說法真實程度有多少呢?難道慈禧太後真的是因為那個才寵幸李蓮英的嗎?

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别的不說,單說李蓮英淨身不幹淨這個事兒,在清朝就不可能發生。

清朝在選拔太監時,有着相當标準和嚴格的制度與流程,尤其是在太監入宮,做淨身手術這方面,更是嚴格到滴水不漏。

清朝負責淨身的人,在當時被稱為“閹役”,也稱“刀兒匠”,這些人都是祖上傳下來的手藝,自然淨身時的刀法也相當精準,根本不會存在割不幹淨這一說。

況且,這些閹役本身就是吃皇糧的,他們所做的每一個淨身手術,都會記錄在案,比如某年某月給某人淨身等,假如淨身不徹底,将來一旦被追究起來,這可是死罪。

另外,在淨身手術完畢後,宮裡還會派人檢查,確定不會出現問題。

還有,在清朝,皇宮裡還會定期對已經進宮的太監“涮茬兒”,也就是再次檢查,發現有不符合要求的,就會進行二次手術,直到達到标準為止。

在這種情況下,若想沒有被淨身幹淨就入宮,并且在宮裡瞞天過海,那無疑是癡人說夢,做不到也不可能。

是以,李蓮英得到慈禧太後的歡心,肯定不是靠着沒有被淨身徹底,而是另有原因。

李蓮英是怎麼得到慈禧太後的寵幸的?

首先,李蓮英很聰明,尤其很有眼力見兒。

李蓮英小的時候,念過幾天私塾,但他與其他隻知道搖頭晃腦讀書的孩子不同,李蓮英特别會伺候老師。

比如,老師想喝茶了,李蓮英馬上就會遞上去,老師想抽煙了,一煙袋鍋滿滿的煙絲,就會被他很快遞到老師跟前,甚至老師喝茶水撒了,不用等說,李蓮英就會拿着抹布開始擦桌子。

這份眼力見兒,在他小的時候就有,而在他進宮之後,更是發揮得淋漓盡緻。

最開始進宮的時候,李蓮英隻是一個伺童,也就是倒馬桶刷廁所的小太監,但就是憑借着這份機靈和伶俐,一路升遷,僅僅十七年,就坐上了儲秀宮首領太監的位置。

而他在伺候慈禧太後時,察言觀色,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被他拿捏得極準。

清朝皇宮裡,在大年初二有個接财神的習俗,按照這個習俗,當天皇宮上下都要吃餃子,并且,吃的時候,還有個有意思的小環節。

什麼環節呢?就是在餃子裡,包上一個黃豆大小的小金元寶,這樣的餃子做四個,混在一鍋裡煮,煮好後,送給慈禧太後以及後宮的嫔妃們去吃,誰吃到金元寶,誰就有福氣。

為了每次都讓慈禧吃到,李蓮英是煞費苦心,他總是親自去包餃子,并且把這個四個包有金元寶的餃子特意做上記号,這樣一來就能讓慈禧吃到,以哄慈禧開心。

但有一次,慈禧一碗餃子都吃完了,隻吃到了三個,另一個被隆裕吃到了。

得虧隆裕心細,沒敢聲張,悄悄地吐出來藏在手裡,忙給李蓮英使眼色,而李蓮英一看就知道了怎麼回事,不動聲色的繞到了隆裕的身後,接過小金元寶,拿到後廚,又包了一盤,端給慈禧太後,說老佛爺您吃點熱的。

最終,這四個小金元寶還是讓慈禧太後吃了出來,慈禧太後也很高興。

這件事雖說是一件小事,但是通過此事就能發現,李蓮英身上的機敏和眼力見兒,是他能夠一直受到慈禧寵愛的原因之一。

還有,李蓮英對慈禧極為忠心。

李蓮英對慈禧的忠心,說一句不好聽的話,真的比狗對自己主人還要忠心得多,他的一門心思,完全都是在慈禧身上

當初,八國聯軍來時,慈禧帶着光緒皇帝等一衆人倉皇而逃,這一路上颠沛流離,自然在吃穿用度上比不上宮裡,慈禧沒少是以遭罪。

但在這一路上,李蓮英鞍前馬後,處處想着如何伺候好老佛爺,每天隻有等慈禧安歇了,李蓮英才敢去眯一會。

中間有一次,天氣突變,剛好這群人走到了一處荒山野嶺中,由于雨天路滑,加上視線不好,慈禧所乘坐的馬車踏空,眼看就要翻到山溝裡。

關鍵時刻,李蓮英從車上下來,連滾帶爬地跑到慈禧的馬車旁,往下一跳,借着山溝裡的樹根撐住身體,硬是用肩膀将慈禧的馬車輪子扛了起來。

最終,慈禧安然無恙,李蓮英則因為支撐不住,摔了下去,受了不小的傷。

并且,在他被侍衛們救上來後,第一件事就是問老佛爺怎麼樣,有沒有傷到,全然不顧自己身上的傷勢。

這樣忠心護主的李蓮英,如何不讓慈禧感動?如何不讓慈禧對她寵幸異常?

李蓮英是怎麼得到慈禧太後的寵幸的?

另外,李蓮英巧舌如簧,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樣的話。

慈禧喜歡聽平劇,是以宮裡經常會有民間藝人來演出,某次,有個演武生的楊小樓,在演出結束後,因為演得精彩,讓慈禧聽得十分開心。

這一開心之下,慈禧就準備賞賜給楊小樓點什麼,回頭一看,桌子上擺滿了點心,就說要把這點心賞給楊小樓。

而這楊小樓呢?也是雞賊的很,他心想,要這一桌子點心做什麼?好不容易進宮見了慈禧太後,不如讓她賞給自己點墨寶,回去之後臉上也有光。

于是,他就跪倒在地,開口請求慈禧,請慈禧賜給他一幅字。

得虧慈禧當時高興,楊小樓的這個請求得到了恩準,刷刷點點之後,一個鬥大的“福”字,就呈現在衆人面前。

不過,等到楊小樓拿過來一看,頓時就傻眼了。

為什麼呢?原來這“福”字的偏旁部首,慈禧太後多寫了一撇,說白了,就是慈禧太後寫了一個錯别字。

此時,不僅楊小樓發現了,周圍的人也發現了,關鍵是,慈禧太後本人同樣也發現了。

但問題是,這總不能說慈禧太後寫錯字了吧?那要是說出來,豈不是打慈禧的臉嗎?是以,一時間,氣氛相當尴尬。

而關鍵時刻,還是李蓮英說了一番話,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

李蓮英說,楊小樓啊,太後老佛爺這個福字你可不敢領,為啥呢?因為這個福字不一般,那是比别人多一點的,是天大的福氣,你承受不住。

這番話一說,楊小樓福至心靈,馬上跪倒說,老佛爺這福是洪福齊天,小人怎敢承受呢?還請佛爺另行賞賜。

一場危機,就這樣被李蓮英消弭于無形,有這麼一個聰明會說話的下人,别說慈禧,任何人都喜歡的不得了。

李蓮英是怎麼得到慈禧太後的寵幸的?

可以說,李蓮英在宮裡,不管是其忠心程度,還是他的眼力見兒,另外還有他的聰明會說話,都滿足了慈禧的心理需求,同時,也讓久處深宮的慈禧,有了一個能和自己在感情上有共鳴的伴兒,這樣的李蓮英,被慈禧寵愛,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