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瘾性行為背後的真相

作者:苑九芬家庭教育與心理
上瘾性行為背後的真相

沉迷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些人明知道一些食物不健康,就是控制不住吃。比如辣條,街攤食品等;有的人有計劃通過節省儲存一些錢,可是看到直播間的衣服或者其他的忍不住買買買;盡管明天有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可今晚就是舍不得放下手機;本打算再看一集電視連續劇就睡覺,結果看得太入迷了就看到了半夜甚至通宵......

這些事情雖然不是大事,但是如果總是出現,出現得多了,生活就會受到影響了。比如身體會出現亞健康或者自己預期目标達不到而灰心喪氣。

其實從心理學分析這是常見的輕度上瘾的一些現象。心理學認為,上瘾行為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我們知道這樣不好,可卻控制不住自己。這個過程讓人掙紮内耗,時間久了,人也會變得挫敗,甚至是以厭惡自己。為什麼就控制不住呢?難道是自己意志薄弱嗎?到底該如何改變呢?

在心理學看來,當一個人内心狀态紊亂或者是痛苦,就更容易沉迷于上瘾行為中。我咨訪的案例中發現一些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某晚又是沒明沒夜地玩遊戲,這個孩子是又遇到傷心事情了 。經過咨詢,确實如此。因為人本能地有着逃離痛苦的功能。

上瘾性行為背後的真相

上瘾背後的真相

那怎麼能走出上瘾的行為呢?我想說,想要走出上瘾,需要我們學會看見和面對内在的痛苦。我們通常會認為,一個人總是戒不掉瘾,是為了追求快感,但事實卻未必如此。

一位來訪說:自己明明知道有些東西用不上,就是看到直播間便宜的東西就是想買。隻是耐不住當時的那種感覺,而不是真正需要那個東西。于是就這樣一次又一次下單,淘回來很多東西。之後,看到有些東西不用,扔了可惜,不扔又亂混混的。自己就是陷入這樣一種狀态。

另一位來訪說,自己明知道吃這麼多東西會長胖,但是就是想吃,無奈就暫時滿足口欲吧。接下來再想辦法減肥。就是這樣,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中。

當一個人沉迷于上瘾行為時,快感隻是一部分體驗,背後還有一種容易被忽視的體驗:麻木。一個人持續上瘾,背後往往是他持續遭受到不願面對的痛苦,想要把它麻痹掉。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都具有麻痹痛苦,讓人上瘾的特點,比如刷短視訊、喝酒、玩遊戲等。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直接戒掉瘾,是因為背後的痛苦還沒辦法處理。

是以,想要走出上瘾,光是強制控制自己的行為,往往見效甚微。關鍵在于,要去看見背後的痛苦。

上瘾行為背後的痛苦通常有3類:1.痛苦的情緒;2.空虛和孤獨;3.覺得我不好的痛苦。

第二類空虛和孤獨這類痛苦通常表現并不直接,也不太強烈,但依然讓人難以忍受。其實,人都是渴望關系的,如果身邊缺少有品質的人際關系,人就會轉向與别的事物建立關系。比如瘋狂買衣服包包,是在試圖填滿關系缺失帶來的空虛感。這種上瘾行為,隻是一種低成本的建立關系的方法,難以給人真正的心靈撫慰。但很多人沒能意識到這一點,誤以為上瘾行為能給自己安慰,于是深陷其中。常會以為:再買完這件衣服,我就滿足了。而事實是,她真正核心的需要是與人建立關系,購物對空虛感僅能起到隔靴搔癢的作用。如果無法覺察到這一點,人就會一直沉浸其中。

在生活中,有些孤獨、無所事事的人,會容易沉迷賭博、遊戲,也是同樣的道理。

第三類,覺得我不好的痛苦。這類痛苦是一種持續的低價值、低自尊導緻的。當一個人深深地對自己不滿、對現實無力時,就會通過上瘾行為,來追求低品質的價值感。比如青春期的孩子一直沉迷玩電子遊戲。你如果特意觀察這個孩子玩遊戲,他每次擊敗了對面玩家,都會特别興奮,然後發資訊嘲諷對方——很沉醉于遊戲中自己的強大。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爸媽總是數落他坐姿糟糕、寫字難看、成績差、學習不自覺等等各種毛病。

一旦一個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的都是我不好,那他就會跑到網絡遊戲中,因為在那裡,孩子才能讓他自我感覺稍好一些,自然便會對後者上瘾了。

誠然,上瘾行為不能讓人真正變得強大,但它往往能給人提供一種輕松變強大的錯覺。

生活中我們隻有學會辨識上瘾行為背後真實的痛苦,我們才有戒掉上瘾行為的可能。看到上瘾背後的痛苦後,意味着我們需要先學會了解自己——不必因為上瘾行為過度自責;而是去看見,自己正處于艱難無力的時刻,渴望尋求支援,隻是暫時找錯了方式。

上瘾性行為背後的真相

了解自己

其實我們應當明白,上瘾行為雖然不好,但這也是每個人會經曆的時刻。畢竟,誰的人生都可能遭遇痛苦,也沒有誰能保證,自己時刻有那麼合适的方式擺脫痛苦。“遇到加班、工作受挫,會感到煩躁其實很正常。”“在難受的時候,想要發洩,會對一些事情上瘾,其實也是人之常情。”“在短期内,上瘾行為改不掉,也是很正常的。”

當我們了解了自己,減輕那些痛苦情緒後,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其它小技巧,來緩解上瘾。

1. 識别背後的情緒。當發現自己正對某些事情上瘾時,可以先強行讓自己停下,然後坐下來,用紙筆進行「自由書寫」。

把當下腦海浮現的感受,無論牢騷、煩躁、孤獨或是自我厭惡......把它們呈現出來。這可以幫助你看見自己壓抑下來的感受。

2. 做有正向回報的事。可以安排自己做一些簡單的、同時能切實改善狀态的事。比如一天10-20分鐘的運動,寫日記、拍照片、練字、冥想等等,從小目标,甚至小小目标開始。進而實作正向的循環。

3. 與人聯結。去交友、去表達自己、去參加活動,去與你感興趣的人聯結。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減少孤獨,另一方面,正向的聯結會為人注入力量,減少上瘾。

4. 重塑評價标準。生活中,過度的高标準,會讓孩子難以走出上瘾,要學着看到孩子學習中的小進步,那樣,他才不必老是因為挫敗而逃到遊戲世界裡。作為成年人也是如此,當我們剛試圖走出上瘾,去做新的事、接觸新的人時,一定不會一帆風順的,不必是以覺得自己不好。相反,我們更應該去看到自己的難能可貴。因為,任何一個人,在遭遇痛苦時,依然願意反思、去想辦法改變自己,這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最後,我想說,當發現自己有上瘾行為後,不必過分着急自責。這是一個信号,提醒你去關照自己的内心——去看見痛苦的情緒、空虛與孤獨、以及低價值感。這也是一個成長的機會,希望有困惑的家人們能真誠地看見痛苦,跨越低谷,找回生活的掌控權。一步步走進自己的内心,迎接真正的滋養和能量。

上瘾性行為背後的真相

綻放自我

我是一名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家長成長導師,敬請關注我的頭條号,将會獲得更多關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經驗和實操,持續更新,敬請期待!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如果喜歡就“關注”、“點贊”、“評論”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援!如需幫助和咨詢,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