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業彈性增長,險企如何實作長期價值最大化?

作者:尺度商業

“無論什麼知識或者習慣,一經形成就會深深紮根在心裡,就像鐵軌牢牢地嵌在大地上那樣,既不需要時時翻新,也不需要刻意重建,而是沉入潛意識的深處。”

“創新理論之父”約瑟夫·熊彼特這番話,用來形容保險行業再貼切不過。從公衆的角度看,保險意識早已“深深紮根在心裡”,這正是大陸保險業持續增長的底層邏輯和強大動力。

從資料看,也是如此。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釋出的最新資料,2023年,保險業實作原保險保費收入5.12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9.13%,保險業原保險賠付支出1.89萬億元,同比增長21.94%。

更重要的是,目前,大陸人均保費隻有全球平均的約七成,仍有較大市場空間,而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到2035年,大陸人均國内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将比2020年翻一番,這也意味着,保險業正處在增長彈性最大的區間,大有可為。

行業彈性增長,險企如何實作長期價值最大化?

不過,市場空間廣闊,不意味着險企能輕易挖掘。正如公衆和業界都感受到的,近年,外部的金融、投資環境出現變化,保險行業仍然處在持續改革的“陣痛”中,換言之,想要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險企需要有“金剛鑽”。

縱觀國内險企,我們發現A股五大上市險企(包括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各有“金剛鑽”,交出了一份頗有分量的成績單。

據統計,2023年五家險企歸母淨利潤達1655.17億元,平均日賺4.53億元;保費收入共計2.69萬億元,同比增長5.21%。

這之中,中國平安尤為亮眼。年報顯示,2023年,中國平安實作總營收10318.63億元,同比增長4.74%,實作歸母營運利潤1179.89億元;其中,可比口徑下産險保險服務收入同比增長6.5%,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增長36.2%。

中國平安的表現引起業界的關注和探讨,由此延申的焦點話題是,面對保險行業的彈性增長,險企究竟如何才能獲得高品質增長,怎樣才能實作長期價值最大化?

聚焦這些問題,背後其實也反映出頭部險企穿越周期、行穩緻遠的決心與定力,而能直擊、解決這些問題,既能在行業樹起标杆,又能迎來真正意義上的高品質發展。

高品質增長:“組合拳”夯實增長确定性

面對行業的彈性增長,要盡可能挖掘更大的市場空間,險企首先需要将高品質增長落到實處,而這不能倚重單一方式,需要“攥指成拳”。

事實上,各大頭部險企正是這麼做的。根據一位經濟學家觀察,盡管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但各險企在業務轉型、創新發展和成本控制等各個方面都作出了積極努力,使得業績相對穩健。

行業現實和經濟學家的觀察都說明,要高品質增長,要相對穩健發展,險企必須打好“組合拳”。

拆解來看,這套“組合拳”中,各大險企自有側重。比如,在産品端,壽險是“基本盤”,2023年,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五家公司合計實作原保費收入1.61萬億元,同比增長4.9%,而在展現内含價值的新業務價值層面,卻有不同的發展勢頭。

其中,中國人壽一年新業務價值較2022年同期使用新經濟假設重述的結果增長了11.9%,中國人壽表示,這是“公司業務潛力的一個名額”,而人保壽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69.6%,其管理層認為,主要源自保費增長及結構優化。

中國平安則在保費增長、産品體系不斷優化的基礎上,進一步釋放了管道層面的勢能。

據中國平安稱,2023年,可比口徑下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增長36.2%,連續4個季度實作雙位數增長,主要得益于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增長89.5%、代理人管道新業務價值增長40.3%,以及改革後銀保管道勢頭強勁,新業務價值增長77.7%。

行業彈性增長,險企如何實作長期價值最大化?

中國平安之是以能釋放管道勢能,是因為從2019年已推行管道改革,且着力于提升代理人隊伍的品質和專業程度。

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平安代理人數量不足巅峰時期的三分之一,但專業程度躍升,戰鬥力更強,上述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大幅增長,即是力證。與此同時,同期代理人月均收入提升39.2%,達到9813元。

不難看出,中國平安已經摒棄早前的“人海戰術”,用專業程度提升人效,用人效赢得業務增量。

産品、管道之外,作為綜合金融集團,各大頭部險企另一重考驗是,需要直面資本市場的複雜多變。2023年,五大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合計3655.84億元,同比下滑17.31%,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

具體來看,同樣呈現出不同的發展勢頭。2023年,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的總投資收益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有的下滑超50%,而中國平安同期實作總投資收益1238.9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8%。

探究總投資收益下滑的原因時,有險企表示,主要是因為執行新會計準則且股票市場整體下跌導緻相關損益降低。其實,這是每一家上市險企都會遭遇的情況,但各自發展勢頭不同,乃至隻有中國平安一家獨秀,除了外部環境,還與自身的投資理念、執行力度息息相關。

簡言之,在投資理念上,平安秉持的是穩健的價值投資,以償付能力為核心名額,錨定長期投資收益的穩定性。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政策不僅使其在嚴峻的外部環境下仍然維持遠高于行業平均水準的投資收益,還為産品和管道的優化、縱深拓展大大減輕壓力,助推核心業務行穩緻遠。

顯而易見,不管是産品、管道,還是投資,都不能孤立發展。中國平安的實踐和戰果也表明,打好“組合拳”,全方位提升,持續夯實增長确定性,這才是高品質增長。

長期價值最大化:用科技插上騰飛“新翅膀”

高品質增長蘊含的一個“要求”是,險企不隻要一時高增長,還要追求長期價值最大化。

問題在于,如何追求長期價值最大化?業内的共識是,除了要打好“組合拳”,更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正如在寫給平安員工的内部郵件中,創始人馬明哲所言:“隻要緊跟科技革新的步伐,科技會為我們插上騰飛的新翅膀。”

從五大上市險企的行動和表現看,在年報中,“金融科技”是各家險企的高頻詞,而在具體業務中,對“金融科技”也有不同程度的加碼。

以中國人壽為例,2023年,其全面啟動金融科技數字化工程建設,優化科技能力,強化科技賦能,強調“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并賦能公司經營管理各領域”。

中國人保加強前沿技術研究與創新應用,不斷提高産品開發、産品銷售、投資管理、風險管理等業務流程的數智化水準。其中,釋出了人保大模型,希望借助AI來加強科技賦能。

中國太保則希望通過打造數字太保專業力量,基于大模型技術釋出數字員工,還深化RPA技術應用,提升集約化營運效率。

相比之下,在金融科技領域,中國平安頗具前瞻性,也做到了長期深耕。不說上世紀90年代初,平安便重視IT技術的運用,也不用說近些年以數字化相關理論為基礎,推進全面數字化戰略及經營,成為國内最早開展數字化轉型、卓有成效的領軍金融企業,僅看2023年,平安用一系列“第一”夯實了自己的行業地位,就讓業界為之矚目。

2023年12月,中國知識産權出版社釋出的《金融科技行業2023年專利分析白皮書》和《醫療健康行業2023年專利分析白皮書》顯示,中國平安在金融科技行業的專利申請總量高居第一,在金融科技行業中采用人工智能、大資料技術的專利申請量均位列第一,在金融科技行業的風險防控、智能客服、保險理賠、數字化經營應用場景的專利申請量也都位列第一;中國平安在醫療健康行業的專利申請總量位列第一,在醫療健康行業中采用人工智能、區塊鍊、大資料技術的專利申請量位列第一;在醫療健康行業的醫學圖像處理、康養養老和智能問診應用場景的專利申請數量均位列第一。

在此背後,是大量科技人才的“團戰”。年報顯示,平安擁有超2萬名科技開發人員、超3000名科學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隊伍,人才聚集、團戰,上述一系列“第一”也就水到渠成。

結果是,平安的科技硬實力被運用在金融業務各個環節,收到了提質、增效、提升風控水準的良效。

從資料看,2023年,中國平安實作智能引導客戶自助續保3003億元,同比增長13%。平安還依托國際領先、亞洲最大的後援服務平台,AI坐席服務量約22.2億次,智能化理賠攔截減損108.2億元,同比增長16.0%。

而從效應看,科技賦能不僅提升營運品質和效率,還築高了中國平安的服務壁壘,更重要的是,為平安獨特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模式注入強勁動能,使用者價值、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得以不斷深化。

行業彈性增長,險企如何實作長期價值最大化?

舉個例子,平安打造的居家養老服務平台,開創了智能管家、醫生管家、家庭管家“三位一體”的管家服務模式,顯然獲得了科技賦能,也由此全方位覆寫醫療養老需求場景。

資料顯示,目前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覆寫全國54個城市,累計超8萬名客戶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資格,并建立了完善的居家護理服務體系,可提供600多項如“無憂護”上門康複及住家護理服務。

正是在“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模式下,中國平安提供了包括居家養老在内的豐富、高效、專業的服務,讓使用者獲得“省心、省時、又省錢”的消費體驗,并進一步挖掘使用者價值,釋放醫療養老生态圈的整體價值。

截至2023年底,平安集團個人客戶數2.32億,較年初增長2.2%,而在2.32億的個人客戶中,有近64%的客戶同時使用了醫療養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務,其客均合同數約3.37個、客均AUM達5.59萬元,分别為不使用醫療養老生态圈服務的個人客戶的1.6倍、3.5倍。

在平安生态圈裡,使用者價值、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相輔相成,協同向上。可以預見,疊加“組合拳”與科技優勢,持續推進之下,中國平安将會實作長期價值最大化。

對投資者而言,無論是高品質增長,還是長期價值最大化,都使中國平安擁有更大的價值成長空間。

對中國平安而言,“更大的價值成長空間”是某種必然。在業績釋出會上,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直言:“中國平安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始終如一,十厘清晰,主營業務穩健,加上強硬的執行力,平安未來會給資本市場帶來價值回報。”

回望過去,此前10年,中國平安的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5.4%,超過内含價值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展現出穿越周期的投資實力;展望未來,以深廣、長遠的價值吸引價值投資者,實作雙向奔赴,樹起行業标杆、引領行業高品質發展的同時,中國平安也将更有看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