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酒店集團加速擴張,旱澇保收!加盟商何去何從?

作者:行走的涼鞋君

2023年各個酒店品牌方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營收和利潤均實作大幅度的增長,新增收入的最大引擎是新開業酒店數量的狂奔。

可以這樣說,品牌方都生怕在跑馬圈地的環節被落下,進而處于不利地位。

于是上演了“天下功夫,唯快不破”的劇情。

這讓我們想起了當年運動服裝、乳制品、家電等行業争奪市場的場景。然而結局并不怎麼美好,大量的品牌方倒下,僅剩下少數幾個品牌成為頭部。

更令人唏噓的是,加盟商大都在這場商戰中成為白骨。

酒店行業會不會重複這個劇情呢?

恐怕未來有大量的加盟商會成為犧牲者,而最後剩下的品牌方則踩着白骨走向巅峰。2024年,品牌方的争奪戰會更加激烈!加盟商會更加難受!

1

同質化的财報

國内酒店品牌相繼釋出了2023年财報,在行業競争格局和趨勢,未來計劃這兩方面的論述上都很同質化。

同質化就不是什麼好消息,這意味着未來行業會越來越卷,大家都在一個地方厮殺,而沒有差異化。

其結果可想而知!

各品牌方對行業格局和趨勢大都是這樣描述的:

  1. 連鎖化率持續提高,但距離發達國家的60%連鎖化率還有上升空間;
  2. 中高端酒店持續兩位數增長,未來空間還會更大;
  3. 中國旅遊行業是消費更新的重要行業,可以帶動酒店行業持續高增長;
  4. 旅遊行業在2024年還将全面複蘇,看好未來的市場;
  5. 國家有各項政策支援行業不斷增長;
  6. 下沉市場的酒店客房規模龐大,連鎖化空間廣闊。

換句話說,這些财報其實就想說一個觀點:行業好得很,趕緊來加盟!

至于風險方面,财報中的這部分内容每年幾乎都一樣,就是複制粘貼過來的而已。

這其實就是一種屁股決定腦袋的立場。既然這些品牌方都在轉型輕資産運作,那麼就需要大量的加盟商來湊份子。是以對外肯定是報喜不報憂。

各品牌方在提到2024年計劃時,大都是這樣描述的:

  1. 我們今年還要開很多店;
  2. 我們今年要搞更多更新改造;
  3. 我們要繼續大力發展中高端酒店;
  4. 我們要提高效率,要數字化轉型,要運用大資料、人工智能、5G等等;
  5. 我們提升酒店會員體系;
  6. 我們要完善品牌矩陣;
  7. 我們要降低營運成本,提升利潤率。

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東西,透露出來的意思就是:我們要快快快!趕緊搶占市場佔有率。

誠然,對于加盟商來說,賺錢才是硬道理,但對于加盟商來說,恐怕應該更在意品牌方是否能在合作中達成雙赢吧。

酒店集團加速擴張,旱澇保收!加盟商何去何從?

2

旱澇保收的品牌方,最弱勢的加盟商

品牌方現在是越來越卷了,為了争奪市場,使出渾身解數。各種優惠政策是五花八門,但真正落地給到實處的是少之又少。

品牌方之是以要做輕資産轉型,目的就是想把風險轉嫁給加盟商,自己拿旱澇保收的加盟費和管理費,怎麼可能還主動去承擔不必要的風險呢。

而加盟商是酒店生态鍊中最弱勢的群體。既要面對高昂的租金,也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争;既要面對OTA的壓榨,也要面對品牌方的限制;

除此之外,還有高昂的成本和營運費用,以及複雜多變的客戶需求。

加盟商未來的處境會好轉嗎?

恐怕不僅不會好轉,還會越來越處于弱勢地位。

我們都知道連鎖化率的趨勢就是還要繼續提高。随着連鎖化率提高,以及頭部效應越來越顯著,單個加盟商的話語權會更弱。

加盟前把你當大爺,加盟後就是别人的牛馬了。關鍵是,品牌方還養了成千上萬的牛馬,是以人家根本不在乎單個加盟商。

3

加盟商會卷上天

現在品牌方的戰略非常同質化:

  1. 快速開店;
  2. 重心向中高端轉移;
  3. 瞄準下沉市場;
  4. 多品牌布局(最終目的還是擴店);
  5. 完善會員體系,增加直銷占比(目的是制約加盟商);
  6. 更新改造,搶奪終端客戶,同時鎖定加盟商(加盟商投入費用後,産生沉沒成本,使得他們不會輕易離開)

品牌方之間的這種内卷,其實承擔代價的都是加盟商。但這又不可避免,因為這是品牌方的立場所決定的。整個市場本來就是零和博弈,有人多吃一口,就會有人少吃一口。

如果中國連鎖化率的天花闆是60%,2022年已經是39%了,2023年可能會達到45%。而且一線城市的連鎖化率已經高達60%。

留給品牌方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多了,這就難怪他們會如此心急的搶占市場佔有率。當年的運動服裝、乳制品和家電都經曆了這樣的階段,各品牌方是群魔亂舞,街頭加盟店如雨後春筍般生長。

最後又怎麼樣了呢?

一方面是供給嚴重過剩,加盟商成片倒閉;另一方面是品牌方被幹到隻剩下寡頭壟斷。不過酒店品牌方還會稍微有點不同。

4

終局是酒店集團寡頭壟斷,品牌百家争鳴

行業終局是寡頭壟斷的,通常都需要頭部企業具備規模效應,産品更加标準化,産品不容易過時。

是以,家電和乳制品都符合這些條件。

但酒店則不完全符合。由于客戶對酒店的需求變化很快,尤其是年輕人變化得更快。這一點在茶飲行業裡就展現得淋漓盡緻。

通常三年為一個坎兒,這一代的年輕人不會願意去消費上一代人喜歡的品牌。

現在的酒店行業不就有點這種節奏了嗎?越是想留住年輕人,對酒店的挑戰就越大。

相反,那些經典酒店品牌就不怎麼變換風格。是以呀,現在的酒店集團不得不持續的開發新品牌出來。其實不是之前的品牌不好,很多時候,就是簡單的因為客戶不喜歡過時的品牌。

是以酒店行業的終局會是幾個集團寡頭壟斷,但品牌則疊代非常快,呈現百家争鳴的格局。而且品牌的生命周期會越來越短,活脫脫的具備網紅的特性。

起得快,過時得也快。

這對加盟商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畢竟更換品牌或者形象,那都是筆不小的投入 。而且,如果自己所選的品牌過時了,錢就打水漂了。

總之,加盟商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酒店集團加速擴張,旱澇保收!加盟商何去何從?

5

品牌方和加盟商的風險共擔可以實作嗎?

在風險投資領域裡,創始人由于缺少資金,需要向投資方融資。

投資方如果也看好這個項目和公司,有心想要注入資金,通常也要求創始自己及其團隊也必須要投入一部分資金。

隻有這樣才能實作風險共擔。

如果僅僅是投資人拿錢出來,創始人團隊和投資人之間就是老闆和員工的關系了。

如此一來,創始人團隊勢必對公司的營運不會上心,他們可能更傾向于摸魚拿工資,而沒有主觀能動性。有些投資人還會限制高管的收入,用更多的股權來激勵。

酒店的品牌方和加盟商能實作這種風險共擔嗎?

很遺憾,從立場來說,這事很難實作。

首先,品牌方當下的第一要務是搶占市場佔有率。

誰的速度慢了,未來可能會長期處于劣勢,因為一個加盟商選擇某個品牌後,通常會是好幾年的時間。失去先機的品牌方在未來就很難逆勢再搶回來。

既然處于存量争奪的階段,肯定是集中火藥迅速擴張,而不是先考慮品質的問題。

第二,品牌方的資金并不充裕。

從負債率來看,錦江酒店、首旅酒店和華住分别是65.68%、55.34%和80.72%。亞朵這匹黑馬也有68.73%。

各家品牌方手裡的現金也足以讓他們跟加盟商進行風險共擔。

再說了,之是以品牌方要轉型輕資産運作,目的就是為了将風險轉嫁出去。

第三,賺快錢和賺慢錢,這是一個考驗。

當人們在面對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抉擇時,通常都會選擇先把短期利益給賺了再說。

長期的事,那就以後再說。畢竟任何企業都面臨很大的業績考核壓力,高管們的考核壓力更大。是以他們很有動力先賺快錢,然後把問題遺留給下一個管理者。

加盟和自營就是這樣的一個抉擇。

如果品牌方注入資金,就相當于是自營。他們已經嘗過自營的滋味,知道這事不好做。

第四,加盟商處于弱勢地位

面對連鎖化的趨勢,單體酒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經營者大都會轉而擁抱連鎖品牌。

面對這樣的趨勢,加盟商本來就處于弱勢地位,他們跟品牌方在談判桌上的地位天生就不對等。尤其是在交了加盟費以後,兩者的地位将更加不對等。加盟商陷入處于騎虎難下的窘境。

加盟商這種弱勢地位,未來恐怕隻會越來越差。市場上可能偶爾會出現一些品牌方會跟加盟商簽對賭協定。

但在寡頭壟斷的市場裡,除非這些品牌方有雄厚的資金,否則對賭協定隻會讓他們死得更快。

綜上所述,品牌方和加盟商想要實作風險共擔,恐怕難度相當大。

加盟商類似于淘金者,品牌方類似于賣鏟子的人。

淘金者能不能淘到金子,沒人事先知道,但賣鏟子的人通常都是旱澇保收,因為淘金者總是絡繹不絕。

可以預見,2024年,各品牌方的成績可能依然會保持強勁勢頭,但加盟商的日子反而會更難過。并且品牌方新開酒店越多,給加盟商帶來的内卷就越嚴重。

酒店集團加速擴張,旱澇保收!加盟商何去何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