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龍探極”之中國極地科考船

作者:中國金币

雪龍号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簡稱“雪龍”号(英文名:Xue Long),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是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維他斯·白令級破冰船。中國于1993年從烏克蘭進口後按照中國需求進行改造而成。

“雪龍”号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雪龍船耐寒,能以1.5節航速連續沖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

“雙龍探極”之中國極地科考船

“雪龍”号(圖檔來源:自然資源部極地中心)

1994年10月首次執行南極科考和物資補給運輸,“雪龍”号已先後31次赴南極,至2014年7月已6次赴北極執行科學考察與補給運輸任務,足迹遍布五大洋,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

2018年3月11日,正在南極阿蒙森海及附近海域執行海洋綜合調查任務的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搭乘“雪龍”号極地考察船深入西風帶中心海域和氣旋影響區,獲得了南極繞極流核心區域全深度斷面觀測資料。

2018年11月29日13時09分(中原標準時間),“雪龍”号以13.4節(1節約合每小時1.852公裡)的航速穿越南緯66度33分,進入南極圈。

2019年1月19日,“雪龍”船在執行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任務期間,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航行中,因受濃霧影響與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無人員受傷,船上裝置運作正常。

2019年3月12日報道,2013年底2014年國中國破冰船“雪龍”号參與營救被困俄羅斯船隻的英雄事迹将被翻拍成電影。

名字來源

“雪龍”号這個名字是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部教授、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中國南極科學考察事業的奠基者群組織者武衡起的名字,‘龍’代表中國,‘雪’意味着南極的冰雪世界。

建造背景

“雪龍”号是蘇聯解體前準備造的8條同型的供給北冰洋地區的一個運輸公司使用的破冰船之一。前蘇聯解體後,因為這條船是在烏克蘭赫爾松船廠于1993年建造的,沒有辦法繼續造下去,中國以1750萬美元低價購得,然後船廠按照中國的需求,投資改造成極地考察船,于1993年3月25日改造完工。

改造曆程

1993年,“雪龍”号第一次改造國家海洋局投入約三千萬人民币。

1994、1995年,“雪龍”号第二次改造,再次投入了近三千萬人民币。

2006年,“雪龍”号進行了大規模的徹底改造,前後投入了将近2億多人民币。

2007年3月,“雪龍”号駛進上海浦西修船碼頭進行更新改造。通訊導航系統是船的“眼睛”。經過改造,“雪龍”号的通訊導航裝置全部更新,摒棄了原有的指南針指引航向,采取雷射路徑指引航行。改造後的“雪龍”号成為世界上第一艘配有“寬帶全球區域網絡”(BGAN)系統的科考船。這種移動通訊系統可以實作每秒鐘512K比特的上網速率。此外,改造後的“雪龍”号還安裝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機艙自動化控制系統,可以實作無人值班,船舶的主機、副機、鍋爐及相關輔助裝置全部可以在駕駛室内進行控制。耗資1億多元的更新改造,使“雪龍”号船的内部布局更為合理,可以為科學家提供更為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環境。

2009年,船上的海洋科學考察裝置也全部更新換代,采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表面海水采集分析系統,這一系統應用在船上在中國還屬首次,在世界上也隻有美國等極少數國家使用。

更新改裝

該船原設計為北極地區多用途運輸船,經更新改造後,“雪龍”号主甲闆以上的所有裝置設施全部更新。船上的潔淨實驗室面積也從原來的200多平方米擴大到580平方米,并全部更換了實驗室裝置,還建立了大氣取樣室、資料進行中心、樣品間、伸縮吊車等科研設施。改造後的“雪龍”号具有先進的導航、定位、自動駕駛系統,配備有先進的通訊系統及能容納兩架卡-32直升機的機庫和1個停機坪及配套裝置。還配備了1架“雪鷹”号直升機、1艘黃河艇以及1隻中山駁,以提高航行保障和運輸能力。

“雪龍”号船裝有可調式螺旋槳,航行時操作靈活,有利于破冰。船體用E級鋼闆制作,即使在零下40℃的嚴寒氣候條件下,也不會變形。該船可運輸雜貨、大型重型貨物及各種車輛(帶滾裝倉)、冷藏貨物、貴重貨物、炸藥、礦物、标準集裝箱以及各種油料。

實驗室

船上設有大氣、水文、生物、計算機資料進行中心、氣象分析預報中心和海洋實體、海洋化學、生物、地質、氣象和潔淨等一系列科學考察實驗室。在“雪龍”号的水文資料采集室中,安裝了可以用來探尋磷蝦及其它極區水生動物的魚探儀;可在航行時測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譜勒海流計;以及用于測量海水溫度、鹽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進的儀器裝置。

内部艙室

一般考察隊員兩人一屋,每間10平方米左右,有中央空調,有24小時供應熱水的衛生間,冰箱、衣櫃、寫字台等一應俱全,房間裡還有端口可供上網發郵件。“雪龍”号還設有遊泳池、圖書館、健身房、室内籃球場、網吧、卡拉OK、洗衣房、手術室等完善的醫療設施和生活娛樂設施。遊泳池所用的海水都是從潔淨的大海裡新抽取的,自然沒有污染。船上有鋪位128張,為極區考察工作提供了基本必備條件,可航行于世界任何海區。

“雪龍2”号極地科考破冰船是大陸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破冰船,它能輕松穿越20米冰脊,能輕松破除1.5米高的冰層、0.2米厚的雪,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雪龍2”号之是以能夠在冰寒極地暢通無阻、安穩航行,與它的船型設計密不可分。“雪龍2”号船型采用可360度旋轉的雙向推進器,船在冰層中有更強的機動性,脫困能力也就更強。而且,“雪龍2”号采用雙軸雙槳,也就是配備了2台推進器,即使一個出現故障,還有一個備用,大大降低了風險。

“雪龍2”号全長122米,排水量約1.4萬噸,可搭載101人。與“雪龍”号相比,“雪龍2”号的排水量小了,船身也比較短,但破冰能力反而提升到了PC3級。

何為PC3級?國際上把破冰船的破冰能力分成7檔,從PC1到PC7。PC1級破冰能力最強,PC7級破冰能力最弱。PC3,屬于中高冰級,破冰能力可以兩節的航速,破1.5米的冰加0.2米的雪。

“雪龍2”号還是全球首艘獲得智能船體符号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它可以實時感覺船體遭受各類載荷狀況,為船舶冰區操縱、運維提供科學決策依據,也為大陸業界冰載荷研究工作提供了唯一的系統化資料支撐平台。

由于是專門為科考設計建造的船,“雪龍2”号還設定了實體實驗室、通用實驗室和月池工廠中的房間。實體實驗室是整艘船實驗室的核心區域,全船的各類實驗裝置可以投放在螢幕上。“雪龍2”号基本上把涉及海洋研究、地質學研究等裝置配備齊全了。

自從有了“雪龍2”号,大陸的極地科考事業翻開了“雙龍探極”的新篇章。

“雪龍”号自1994年開始每年去南極完成科考任務,單船航行不僅孤零零的,而且風險很大。有了“雪龍2”号以後,兩艘船形成了良好的船隊合作模式。“雪龍”号以運送物資和人員為主,“雪龍2”号則以科考調查為主。兩艘船一起進入冰區時,“雪龍2”号破冰能力強,沖在前面,為“雪龍”号開辟航道,減少風險。兩艘船互相配合,破冰前行。

與目前國際上新一代的極地科考破冰船相比,“雪龍2”号在極地科考破冰船中首創雙向破冰和下沉式龍骨設計,首次采用智能船體和智能機艙設計,具有中國特色,也具備了國際先進水準。

來源: 雪龍探極、科技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