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古詩詞裡那些扣人心弦的雨聲

作者:史書淩軒閣

1、虞美人·聽雨——蔣捷〔宋代〕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聽到的雨聲,是命運的時光,是一生的輪回。

年少之時,常常于琴瑟笙歌中尋覓心聲,歌樓上,紅燭搖曳,微光下羅帳輕舞,細雨敲窗,如同悠揚的音符,躍然心上。而人到中年,身處他鄉,孤舟蓑笠,望那綿綿細雨灑落江面,水天一色,盡顯蒼茫。西風中,一隻落單的孤雁,聲聲哀鳴,觸動了我漂泊異鄉的愁緒。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古詩詞裡那些扣人心弦的雨聲

如今白發蒼蒼,歲月在鬓角落下斑斓的痕迹。獨坐僧廬之下,靜聽細雨如詩。思緒萬千,回想起人間的離合悲歡,似乎都是天命的安排,人力的無奈。心中湧起一種超然的豁達,既然命運如此,何不放下執念,任由窗外細雨,悠然自得地滴落到天明。

在曆代詩人的筆墨之下,細雨總是與愁思糾纏不清,仿佛每一滴雨都承載着一份哀愁。但在蔣捷的詞中,同樣的“聽雨”,卻因時、地、情的不同,感受也截然不同。從年少到白頭,雨聲伴我走過了一生。而今,我坐在僧廬之下,聽着階前雨聲,心中卻是波瀾不驚。“一任”兩字,道出了我心底的平靜與決然,卻也難掩那一絲絲的不平靜。畢竟,身處紅塵,又怎能真正做到心如止水?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古詩詞裡那些扣人心弦的雨聲

2、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李煜〔五代〕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别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聽到的雨聲,是心頭那抹揮之不去的哀愁,是心頭那抹似有似無的過往。

暮春之晨,五更的夢境已随風逝,薄如蟬翼的羅衾難擋清晨的微寒。簾外細雨如絲,淅淅瀝瀝,洗盡了殘春的落寞與孤寂。身陷囹圄的他,默默承受着歲月的流轉,内心的苦楚已無法用言語表達。落英缤紛的時節,風雨中的飄零更添他内心的凄涼。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古詩詞裡那些扣人心弦的雨聲

眼前翠竹依舊,彎月如昔,然而故人與故土,卻已遙不可及。每個春天終将凋零,世間萬物聚散離合,随緣而起。有人淡泊名利,心境平和;有人卻深陷憂傷,難以自拔。人生短暫,春花秋月總帶傷感,真正能随遇而安者寥寥無幾。

對于李煜而言,心中的苦澀更是難以名狀。水流花落,無情離去,觸動他内心的悲涼;曾經的江山如畫,如今隻能成為痛苦的回憶。水流花落,春逝人去,這首詞的終結,似乎也預示着他生命的落幕。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古詩詞裡那些扣人心弦的雨聲

3、滿江紅·寫懷——嶽飛〔宋代〕

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嶽飛聽到的雨聲,是激昂的戰鼓,是陷陣殺敵的号角,是仰天長嘯,是壯懷激烈!嶽飛,字鵬舉,少年時便遭遇家鄉被金兵侵占之痛,然其矢志不移,堅守民族大義,憤而從戎。其麾下之軍,骁勇善戰,戰功赫赫,以緻敵軍畏之如虎,尊稱其為“嶽家軍”。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古詩詞裡那些扣人心弦的雨聲

嶽飛乘勢追擊,金兵敗退至朱仙鎮,距離故都汴京僅咫尺之遙。眼見中原收複在望,然而宰相秦桧為求和于金,竟連發十二道金字牌,召其回朝。嶽飛深感悲憤,“十年之功,毀于一旦!”秦桧誣陷其抗诏不遵,以“莫須有”之罪将其殺害,時年僅三十有九。

嶽飛雖出身微寒,卻重氣節,好學不倦。其詩詞中流露出對國家的深情厚意,如《滿江紅》透露出對國土淪喪的悲痛與恢複中原的渴望,《小重山》則展現了其對故土的眷戀與悲涼。其文采斐然,備受後世贊譽。

蜀漢之諸葛亮,唐之郭子儀,宋之嶽飛,三人皆間世而一出者也。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古詩詞裡那些扣人心弦的雨聲

4、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隐聽到的雨聲,是親人的思念,是飄過千山萬水的“西窗夜話”。

此詩所寄何人,曆來衆說紛纭,有認為是寄給友人,有認為是寄給妻子,亦有人覺得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尚無定論。然而從詩中流淌出的濃烈思念與深情纏綿,似乎更傾向于這是李商隐寄給亡妻王氏之作。

想象一下,在秋意漸濃的夜晚,秋雨如絲,淅淅瀝瀝,池塘水漲。詩人孤燈獨坐,思緒萬千,不禁想起遠在家鄉的妻子。他回味着與她共度的往日時光,那些溫馨的畫面曆曆在目。秋雨之夜,最易惹人愁思,詩人的心,早已飛回了故鄉,與妻子在西窗下共話家常,那份深情,那份喜悅,仿佛就在眼前。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古詩詞裡那些扣人心弦的雨聲

5、浣溪沙——秦觀〔宋代〕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挂小銀鈎。

秦觀聽到的雨聲,是夢境一般的朦胧,是袅袅而升的寂寞離愁。

每逢春日降臨,便是一次心靈的觸動,勾起了詞人們内心的愁緒。“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他們不禁要問,為何新愁總是如影随形,揮之不去。此詞以淡雅的色彩,簡約的筆觸,巧妙地渲染出一種别樣的氛圍,将無形的春愁化作有形的藝術畫卷。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古詩詞裡那些扣人心弦的雨聲

在這幅畫卷中,每一片風景都仿佛在訴說着詞人的心境。微風輕寒,薄霧缭繞,主人公的寂寞與閑愁在其中輕輕升騰,如夢似幻。景色與情感交織,景生情,情生景,互相映照,相得益彰。

飛花輕舞,細雨如織,構成了一幅迷離而又朦胧的畫卷。遠處的飛花與細雨,仿佛承載着詞人無限的愁緒,透過窗戶,飄向無垠的天際。這種将情感推遠的寫法,使得整首詞更加婉約柔美,如夢如幻,美不勝收。即使是不懂文字的人,也能感受到這天生麗質的詩意。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古詩詞裡那些扣人心弦的雨聲

6、臨安春雨初霁——陸遊〔宋代〕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陸遊聽到的雨聲,是壯志難酬的可悲,是華年虛度的寂寥。

詩人孤身在小樓之上,聆聽了一夜的春雨細語。清晨,深巷中賣花女那清脆的吆喝聲,傳遞出春意漸濃的消息。這持續的春雨,在詩人的耳畔低語,而春天的氣息則在花香叫賣中悄然彌漫。這場景被詩人巧妙捕捉,形成了一幅鮮活靈動的春日畫卷。

然而,“小樓一夜聽春雨”所蘊含的,遠不止是對春光的贊美。這細雨如絲的夜晚,詩人無眠,家國的憂慮與個人的哀愁随着雨聲交織心頭。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棂,詩人靜坐在案前,鋪紙揮毫,草書幾行。晴好的窗下,一杯清茶相伴,似乎是一派甯靜悠閑的光景。但在這甯靜背後,卻隐藏着詩人的深深歎息,那些未酬的壯志與難言的感慨,都在這茶香墨韻中悄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