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SU7沒有創新?内行看這個“獨家部件”

作者:東拉西車

小米SU7因高仿招來不少批評,指其山寨、走捷徑、抄襲。不過,平心而論,“保時米”在一些小細節上還是有所創新,比如把原本可以标配的一些小零件變成付費小玩具,讓車主花點小錢,就能找點小樂子。

最值得購買的小零件,當屬“中控屏實體按鍵”,隻需499,你就能在一款最新、最酷、最智能的電動汽車上,享受到傳統燃油車中的“高端機械觸感”,并且“從容調控,一鍵直達”。

小米SU7沒有創新?内行看這個“獨家部件”

可加裝實體鍵是小米SU7設計上的一大亮點

這個即插即用的創意小配件,為智能座艙控制提供了新創意。同時,小米SU7不動聲色地披露了一個行業秘密:某些原本簡單的操作,在智能汽車中變得繁瑣複雜。

人控制汽車,當然是越簡單直接越好,一個動作能辦好的事兒,沒必要分幾步。

拿車上最常用的空調系統來說,在老式汽車上你想調調溫度,随手擰一下旋鈕就行,一兩秒時間而已。

小米SU7沒有創新?内行看這個“獨家部件”

汽車上的基本操作都應該是“舉手之勞”

換到現在的智能化汽車上,你首先要深情凝望五彩紛呈的大屏,在五花八門的小圖示中精心挑選,随後,用指尖或點或劃,做出一系列曼妙的動作,這正是:

輕攏慢撚抹複挑,為君翻作琵琶行。

一番無厘頭沉浸式騷操作之後,等你蓦然轉首,視線重回路面,幾秒、十幾秒已悄然而逝。

小米SU7沒有創新?内行看這個“獨家部件”

開車時操作觸控屏可能導緻長時間分神

當然,你亦可未成曲調先有情,禮貌并很有腔調地輕呼某個昵稱,再嬌嗔地抱怨:人家有點熱!然後,豎耳凝神,靜候佳音。

你以為光動動嘴,用語音控制就安全嗎?美國猶他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駕駛者發出語音指令後,最多需要27秒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

小米SU7沒有創新?内行看這個“獨家部件”

使用語音控制會造成最長達27秒的注意力分散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智能汽車。

汽車正在從一部由人類操作的機械産品,向智能化的電子産品演化。目前的尴尬在于,汽車還是要人來操作,但半生不熟的“智能”亂摻和,搞得人像個弱智,智能像個事兒逼。

最惡心人的,就是用顯示屏上的虛拟圖示全面替代實體鍵,仿佛各種實體鍵都是機械時代的餘孽,是智能的敵人,必須趕盡殺絕。

小米SU7最大的創新,就是為中控大屏研發出可付費加裝的實體鍵,這在業内無疑是首創,也可謂一項善舉。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小米深知大屏虛拟按鍵的愚蠢之處,于是,在實體按鍵的售賣廣告中,小米用微言大義的手法,揭開行業黑幕。

廣告原文之一:“配備10個空調按鍵與1個媒體音量旋鈕,提供細膩機械觸感”。

解讀:空調各項功能至少對應10個按鍵,在大屏上操作這些功能難度大,手感差。

小米SU7沒有創新?内行看這個“獨家部件”

機械觸感算不算高端?

廣告詞原文之二:簡單一按或一扭精準調節車内溫度與音量,無需分心設定複雜的二級菜單,專注前方安全駕駛,新手也從容。

解讀:大屏操作複雜、準确度差,而且會導緻駕駛人分心,有安全隐患。

小米造車是新手,但營銷是老手,一個實體按鍵小配件,直擊車主靈魂。

我們先看看觸摸屏操作體驗有多差?

有測試表明,操作觸屏比實體鍵慢4倍。

瑞典汽車雜志Vi Bilägare曾就汽車的人機界面做過對比測試,參與測試的共12款車,最老的一款是2005年款沃爾沃V70,新車包括特斯拉Model 3之類的智能化電動汽車。

測試要求駕駛者在110公裡左右的時速下,進行幾種簡單操作,比如把空調溫度調高兩度、打開除霜功能、打開收音機調到指定頻道、重置裡程表之類。結果,用時最少的是最老的沃爾沃V70,10秒完成,汽車行駛了306米;最差的某電動汽車用了44.6秒才完成,汽車行駛了将近1.4公裡。

老款沃爾沃V70座艙裡一塊大屏都沒有,各種功能單純靠各種實體鍵操作,操作效率和安全性卻超越了所有智能化汽車。這是對“智能”的莫大諷刺。

小米SU7沒有創新?内行看這個“獨家部件”

實體鍵操作效率遠高于觸屏(圖據Vi Bilägare)

再看看觸摸屏操作有什麼隐患?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使用觸摸屏操作一次可能會讓駕駛員分心長達40秒(和上述瑞典的測試結果差不多),這足以讓車輛在時速80公裡的情況下行駛約800米。而分心駕駛是導緻車禍的重要原因之一。

雖然實體鍵更有優勢,但智能汽車正在大舉消滅實體鍵,原先的按鍵功能被一股腦塞進大屏,變成了一個個虛拟小圖示,一級界面放不下,就搞出二級、三級、四級菜單。

設計師們的邏輯很簡單:大屏=智能,實體鍵=不智能。

小米SU7畢竟是剛剛出道,設計師良心未泯,用一個付費小零件坦白地告訴大家,“實體鍵+觸控屏”才是更好的解決方案。

觸控大屏和實體按鍵應該巧妙配合,而不是你死我活;實體鍵不是智能化的敵人,設計師的智商才是。

智能化是方向,但現在汽車還是由人來控制,而且,在可預見的至少未來10年内,也離不了人的控制。人控制汽車最自然、簡單、直接、安全、高效的方式,就是通過各種機械式撥杆、按鍵、旋鈕。

這些機械小部件是汽車“舊時代”的遺産,相比觸控屏上的虛拟圖示,它有很多優勢:一是分工明确,一個實體鍵對應一種功能;二是位置固定,使用者熟悉後可以“盲操”;三是回報直接而清晰。還有一點,就是小米SU7特别強調的“高端機械觸感”。

觸控屏上虛拟圖示的最大問題,就是駕駛者的大腦無法自動“映射”到它們,在操作時視線不能離開螢幕。

“實體鍵+大屏”顯然是目前最優解,常用的主要功能保留實體鍵操作,大屏配合顯示相關資訊,高效、精确又安全。

小米SU7沒有創新?内行看這個“獨家部件”

觸屏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遠不如實體鍵

汽車行業殺死實體鍵的不良傾向已引起專業機構的擔憂,近日,歐洲E-NCAP公布的《2026年新版安全測試标準公開征求意見》中指出,“車輛必須将方向訓示燈、應急燈、喇叭、雨刮器、SOS按鈕這5項重要安全功能,保留為‘撥杆操作’或者是‘實體按鈕操作’,否則無法得到五星安全評分。”

E-NCAP一位負責人說,過度使用觸控屏成了整個汽車行業的問題,在中控屏上操作汽車一些主要功能,會迫使人的視線長時間離開路面,嚴重增加車禍風險。

誠哉斯言!小米SU7開智能車風氣之先,僅花499,既買到了便捷和安全,又買回油車時代的“高端機械觸感”,實在是很劃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