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策簡報丨張雲飛: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

作者:人大國發院

張雲飛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政策簡報丨張雲飛: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

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新質生産力從發展動力、發展機制、發展條件、發展成果配置設定、發展環境五個方面展現了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的科學内涵。發展新質生産力是貫徹和落實“新的生産力理論”、實作高品質發展、滿足人民群衆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選擇和要求。新質生産力本質是綠色生産力,是通過技術創新、勞動創新、産業創新等一系列環節構成的系統,具備“綠色投資”的特點和優勢,為確定綠色投資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一方面要堅持黨對綠色金融工作的上司,另一方面要推動數字技術與綠色金融的深度融合,發揮其對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支撐作用。

一、新質生産力的科學内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态。新質生産力實作了生産力發展的速度、品質、效益的有效統一,是建立在以綠色、智能、泛在為趨勢和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礎上實作的生産力的質的躍升。結合新發展理念,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把握新質生産力的内涵。

第一,在發展動力方面,新質生産力是堅持創新發展的生産力。當下,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生産力發展的第一動力,知識創新成為新質生産力的顯著辨別,新質生産力是創新驅動的生産力。

第二,在發展機制方面,新質生産力是堅持協調發展的生産力。新質生産力是謀求協調發展的生産力,緻力于通過生産力的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區域等方面的協調發展。

第三,在發展條件方面,新質生産力是堅持綠色發展的生産力。新質生産力具有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等特征和優勢,緻力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緻力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緻力于建設生态文明。

第四,在發展成果配置設定方面,新質生産力是堅持共享發展的生産力。在消滅剝削和消滅絕對貧困的前提下,新質生産力應該堅持以實作共享發展為目标,堅持讓全體人民共享國家改革發展的各方面成果。

第五,在發展環境方面,新質生産力是堅持開放發展的生産力。按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發展新質生産力要從順應全球化轉向引領全球化,促進全球化的健康發展和綠色發展。

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意義

(一)發展新質生産力是貫徹和落實“新的生産力理論”的必然選擇

生産力的發展是在一定生産力理論指導下的發展。中國共産黨在緻力于解放和發展中國生産力的同時,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運用和發展。從“第一生産力”到“先進生産力”再到“新質生産力”,是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創新發展過程。發展新質生産力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發展新質生産力對于實作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意義、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科技創新動力、新質生産力向現代先進産業形态的轉化路徑、綠色生産力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當中的戰略地位和意義、形成與新質生産力相适應的新型生産關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二)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實作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中國要保證第二個“一百年”目标如期實作,就必須實作跨越式發展。高品質發展要實作發展的品質、速度和效益的統一,必須建立在新質生産力的基礎上。隻有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堅持綠色發展,才能實作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的統一。隻有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堅持安全發展,才能實作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的統一。

(三)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滿足人民群衆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選擇

新時代的中國在繼續推動生産力發展的基礎上,着力于解決好生産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是以,必須大力提升發展的品質、速度和效益,必須實作高品質發展。隻有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才能實作高品質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實作社會的全面進步。

三、新質生産力的綠色本質

(一)新質生産力是綠色生産力

傳統生産力具有資源能源高消耗、生态環境高污染等特征和局限,具有破壞力,實質上是“黑色生産力”。新質生産力本質上是綠色生産力,是能将生産力的生态化和生态化的生産力統一起來的可持續生産力。保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即保持綠色底色,是生産力正常進行的基本條件。在一般生産力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新質生産力有效地實作了可持續發展。通過對生産力要素的生态化重塑,新質生産力将綠色、智能、泛在的技術革命性突破成果用于生産力要素的創新性配置,進而成為了綠色生産力。從科技動力來看,綠色生産力由要素投入為主轉向科技投入為主,是以綠色科技為驅動的生産力。從勞動對象來看,綠色生産力是以資訊等可持續資源為勞動對象的生産力。從勞動資料來看,綠色生産力為以數智手段為主要工具的生産力。從勞動主體來看,綠色生産力是以科學的生态文明理念武裝起來的一代新人為勞動者的生産力,是以全面發展的人為勞動者的生産力。在綠色科技的基礎上,對生産力要素的生态化重塑,極大地提升了生産力的可持續發展水準,可以有效實作生态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二)新質生産力與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三者的關系

新質生産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更新而催生,其形成是通過技術創新、勞動創新、産業創新等一系列環節構成的系統,三者之間是層層遞進、逐漸落實的過程。

技術革命性突破是新質生産力形成的動力機制。綠色、智能、泛在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顯著辨別和成果。面對全球性生态環境問題,随着生态科學、環境科學等一系列學科的發展,綠色技術成為技術發展的前沿領域成果,能夠将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有機地統一起來,向整個社會發展提出了綠色化或生态化的要求。随着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整個社會向着資訊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就有了科技基礎。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

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是新質生産力形成的關鍵環節。生産力是由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主體三者構成的系統。勞動對象方面,新質生産力以資訊等可再生資源為重要勞動對象,可以有效節約物質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勞動資料方面,新質生産力以智能硬體等自動化工具為勞動資料,實作了人、機、網的有機結合,擴充了人的腦力,可以有效提升生産力發展的生态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勞動主體方面,新質生産力更為注重人力資本的實力和勞動者的全面發展。

産業深度轉型更新是新質生産力形成的物質載體。新質生産力展現在現代化産業體系上。科技創新和要素重塑必然帶動産業及其結構同樣向綠色、智能、泛在的方向發展。是以需要以新型工業化為抓手,以實作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的協調發展為途徑,将資訊産業化和産業資訊化統一起來,将生态産業化和産業生态化統一起來,促進傳統産業和現代産業的深度融合,促進數字經濟、生态經濟、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實作産業深度轉型更新。

(三)發揮綠色金融對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支撐作用

傳統生産力以資源高消耗和環境高污染的産業為投資重點,具有“黑色投資”的特點和局限。新質生産力則具有“綠色投資”的特點和優勢。實作從“黑色投資”向“綠色投資”轉型,亟需綠色金融的健康發展和持續發展。

轉向綠色投資,一是加強自然資源和自然資産的投入,夯實國家的自然資本實力,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可持續自然物質基礎。二是加強在生态環境基礎設施和其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帶動綠色就業和鞏固生态脫貧成果,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可持續的社會經濟基礎。三是加強綠色科技方面的投入,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可持續科技動力。四是加強綠色産業方面的投入,培育新的增長極,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可持續的産業基礎。

綠色金融是確定綠色投資的重要政策工具,要努力打造“金融+産業+生态”的新型業态模式,在增強國家自然資本實力的基礎上,以發展綠色金融為新質生産力提供金融政策支援和支撐。

發展綠色金融,一方面要堅持和加強黨對綠色金融工作的上司。在撬動社會資本尤其是境外資本參與綠色金融發展時,應加強綠色金融監管,完善國家發展綠色金融的政策體系,加強資訊披露,防範金融投機和金融風險,確定國家的金融安全和人民财産安全。另一方面要推動數字技術與綠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具體而言,要完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等綠色金融産品,積極穩妥地推進氣候投融資創新,持續穩步地加強綠色投資。擴大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規模和效益的同時,也應利用好綠色指數所具有的标尺功能、投資功能、衍生産品标的功能,引導綠色投資。

文章來源:人大國發院《政策簡報》

微信編輯:張菁菁

政策簡報丨張雲飛: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現任院長為校長林尚立。2015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機關,并入選全球智庫百強,2018年初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入選第一檔次梯隊,是唯一入選第一檔次梯隊的高校智庫。

人大國發院積極打造“新平台、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産出”的高端智庫平台。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系四大研究領域,彙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咨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标,紮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緻力于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