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日菲澳湧入南海,南部戰區秀肌肉:台海若戰,菲律賓或成絞肉場

作者:陶陶讀曆史

4月7日,正值南海局勢緊張之時,南海突然湧入一群不速之客。美國、菲律賓、澳洲和日本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内開展“海上合作活動”。這次軍演一共有5艘戰艦參加,菲律賓出動2艘軍艦——“德爾畢拉爾”号巡邏艦、“艾卡拉茲”号巡邏船,美國“莫比爾”濱海戰鬥艦、日本“曙”号驅逐艦以及澳洲“瓦拉蒙加”護衛艦。

菲律賓的兩艘巡邏艦十分落後,是美國贈送的“漢密爾頓”級巡邏艦,排水量3250噸,裝備僅有76毫米主炮和機槍,相當于一艘炮艇;

美國“莫比爾”号,是咱們的“老朋友”,采用三體艦設計,配備有57毫米艦炮、RIM-116飛彈和直升機。菲律賓多次入侵仁愛礁,“莫比爾号”便在一旁觀戰,但不做任何行動。

美日菲澳湧入南海,南部戰區秀肌肉:台海若戰,菲律賓或成絞肉場

相比于美菲,日澳兩國的戰鬥力反而強很多,“曙”号驅逐艦配備有垂發系統、反艦飛彈、魚雷以及陣控雷達,是一艘以反潛為重點的多用途驅逐艦。“瓦拉蒙加”号同樣配備了垂發系統、反艦飛彈以及多種類型火炮,也是一艘現代化的多功能驅逐艦。

雖然這次軍演并未明确點名哪個國家,但實際處處針對中國。在去年8月,其實美菲日澳已經進行過一次軍演,不過那一次軍演特别搞笑,訓練内容竟然隻是互相敬禮、合影留念。但這一次,顯然不同尋常。

大陸南部戰區聞訊,立即宣布在7日至8日,組織海空兵力,開展戰機巡邏、海空聯合突擊、艦艇編隊戰備巡航等演訓活動,全時保持戒備,針鋒相對的意味非常足。

美日菲澳湧入南海,南部戰區秀肌肉:台海若戰,菲律賓或成絞肉場

乍看來,這次交鋒似乎隻針對菲律賓和南海。但事情的發展哪會是孤立的,而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對于美國來說,菲律賓與台灣實際是有聯系的,同屬于第一島鍊,是遏制中國的第一道防線。

對此,菲律賓是洞若觀火的。2023年8月15日,菲律賓公布一份為期 6 年的國家安全政策檔案,強調菲律賓尋求提高“應對威脅”能力,加強與盟友的關系。菲國家安全政策檔案中還特别提及台灣,聲稱“兩岸關系也存在重大擔憂,它有可能成為爆發沖突的導火索”。

是以菲律賓問題和台灣問題從來不是孤立的,那麼這就有了一個疑問,到時候台海大戰爆發,海上決戰會不會在菲律賓爆發呢?

自古以來,台灣和菲律賓就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1662 年 2 月, 鄭成功成功收複台灣,然而殖民者對于台灣的威脅卻并未解除。這是因為隔海相望的菲律賓,歐洲人依然是那裡的主人。

美日菲澳湧入南海,南部戰區秀肌肉:台海若戰,菲律賓或成絞肉場

台灣攻克後,西班牙人立即清洗當地華僑,唯恐鄭成功重演台灣故事。1662 年 4 月, 鄭成功派遣使者緻書菲律賓總督曼利克·德拉臘,譴責殖民當局對華僑的殘暴行為,表明維護華僑利益的嚴正立場。

聽聞西班牙人怙惡不悛, 鄭成功大為震怒,立即組織艦隊,準備一舉攻上呂宋島,驅逐西班牙勢力。隻可惜不久後,鄭成功便去世了。

鄭成功之子鄭經上台後,同樣将目标指向了菲律賓。1674年,鄭經已經組織好艦隊,準備征讨菲律賓,攻取馬尼拉。怎奈“三藩之亂”爆發,鄭經竟目光轉向了國内的中原逐鹿,西班牙的菲律賓殖民地逃過一劫。

甲午戰争後,日本奪占了台灣,并且時刻準備以台灣為跳闆,攻取菲律賓。珍珠港事件後,日本果然以台灣為海空基地,奪取了菲律賓群島。

美日菲澳湧入南海,南部戰區秀肌肉:台海若戰,菲律賓或成絞肉場

二戰時期,美國反攻菲律賓。為了防止日本的支援,美國制定了攻取台灣的計劃。雖然沒有成行,但也對日軍在台灣的港口和機場進行了轟炸。

由此可以證明,台灣和菲律賓本就是互相聯系的。若台海發生戰争,作為美國的小弟,菲律賓不可能獨善其身。不說出兵,起碼會成為美國的基地。

再看這次軍演,除了菲律賓以外,美國、日本和澳洲都很可能是台海戰役的參與方。日本早就有言:“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澳洲呢?則跟着美國身後亦步亦趨,事實上早在北韓戰争時期,中國就與澳洲交過手。若台海有事,澳洲沒理由不插一杆子。

有了這個前提,台海戰役的決戰地在南海,是絕對有可能的。

美日菲澳湧入南海,南部戰區秀肌肉:台海若戰,菲律賓或成絞肉場

若美國直接軍事幹涉台海之戰,必然會以菲律賓、日本為基地,向台灣方向進發。若如此,南部戰區則必然依托島礁、陸基航空兵以及南海艦隊與美國交鋒。菲律賓沿海,将是交鋒的第一道陣地。

若美國不直接參戰,而是妄圖複制“烏克蘭模式”,菲律賓也必然成為美軍“援台”物資的集散地。若不切斷美國、日本、南韓、澳洲對台灣當局的援助,戰争很可能曠日持久,軍人、群眾的傷亡肯定會增大。

是以菲律賓外海依然可能成為台海決戰的地點之一。

對于中國來說,決戰于外海,遠比攻島有利。首先,台灣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台灣人民也是我們的同胞。一些綠營人士再跳腳,但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始終是自己人。同室操戈本就是萬不得已的悲劇,傷亡巨大的同室操戈更不可取。

美日菲澳湧入南海,南部戰區秀肌肉:台海若戰,菲律賓或成絞肉場

其次,自台海分隔以來,台軍在台灣沿海和内陸建立了相當堅固的工事,攻打着實不易,我軍的傷亡也會很大。我軍作戰,一向講究穿插、迂回,不提倡用蠻力硬攻。

是以,決戰于外海,阻敵于國門之外反而是相當好的選擇,也有極大可能性。若能在菲律賓外海擊敗美國以及其仆從軍,有兩大好處:

其一,能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李世民攻打洛陽的王世充,他沒有選擇攻城,而是直取前來救援的窦建德。最終,李世民在虎牢關之戰中一舉擒拿窦建德。王世充見狀,也不戰而降。

台灣就和王世充一樣,其所憑依的都是域外勢力。隻要能擊敗域外勢力,就能斷絕台灣的念想,打擊台灣的士氣,最終可能到達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其二,如果台軍不投降,我軍在菲律賓沿海擊敗美國以及其仆從軍,也能完全斷絕台軍的援助,使其成為真正的孤島。若失去外部援助,台軍這支缺乏造血能力的一次性軍隊,很快就會崩潰。

美日菲澳湧入南海,南部戰區秀肌肉:台海若戰,菲律賓或成絞肉場

最後,菲律賓沿海決戰很有好處。經過填島行動,我軍已經在多個地區營造出“不沉的航空母艦”。縱使美國航母再多,大陸海軍也能依托島礁上的空軍以及“東風快遞”,有效地擊敗對手。

當年中途島戰役,美國海軍軍艦數遠不及日軍,都可以用陸基航空兵翻盤。而我軍所擁有的戰艦絲毫不遜于美軍,勝算很大。

當然如果菲律賓迷途知返,與帝國主義勢力劃清界限,一切都還好商量。但若菲律賓執意将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恐怕台海戰役的分戰場——菲律賓海戰是難以避免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