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作者:索倫談技術

那時候《意林》告訴我們,外國孩子從小就送報紙,打掃衛生,當餐廳侍者掙零花錢,等18歲以後,就自謀生路,自己貸款上大學。

以至于那時候花家裡的錢上大學,就有一種負罪感。直到上班很久,結婚了,還覺得自己沒有用,一直是在花父母的錢,而沒有回報父母。

可是,随着出國的人增多,才發現原來它們是在騙我們。

原來,老外也是恨不得把孩子養在身邊一輩子,經常住在孩子附近,上大學也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一起去送。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我和你差不多,覺得已經18歲了,還和家裡要錢,真不好意思。不過我的父母在花錢方面,對我從來沒有吝啬過。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碰到這樣的爸爸,你是該愛他,還是該恨他呢?他先給你錢,然後再劈頭蓋臉的把你罵一頓。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其實大四畢業後,沒有找到工作這段時間,更難熬。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國外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續,而國内覺得孩子是來完成自己的夢想的。自己一輩子辦不到的事,比如當大官,發大财,全部寄希望于孩子。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其實,也不能全怪父母,還有一部分孩子怪父母沒有本事,覺得自己沒有生在一個好的家庭。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你爸爸也是為了你好,意林也是為了你好,想提前培養你自力更生的本領。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莫名其妙,難道你畢業了不該去上班嗎?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這些就是幸存者偏差吧。外國人覺得我們不愛孩子,才把小孩送出國。而我們出國的人基本上都是和外國窮人在一塊兒混,看到外國窮人老早的就不管孩子了,就覺得所有的外國人都不管孩子。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為什麼你設想的是流浪,而不是掙大錢呢?人家雷軍大學就已經賺了200萬。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不用爸媽說,我一直覺得我是欠他們的,從來沒有什麼可以回報他們。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父母愛孩子,應該是所有人類的本性,除非極個别沒有人性的人。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這個說的更徹底,家裡隻要沒有斷氣兒的一塊去送。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看看美國總統老拜登的兒子,四五十歲了還在啃老。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隻有金錢來往,親情就淡薄了。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有些父母就覺得孩子過來就是還債的,對孩子橫挑鼻子豎挑眼,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我看到了一個善良的外國慈父,為了自己的孩子的幸福,千方百計的遷就。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美國人的家庭觀念也樣挺重的,父母支援孩子事業的發展,是應有之義。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深有同感,以前覺得是我們欠父母的,花了父母這麼多錢,一輩子也還不完,有了孩子以後覺得我們欠孩子的,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就應該盡其所能的給他們最好的條件。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原來外國也有媽寶男啊,看來人類的悲歡是相同的。

那些年《意林》的忽悠,外國孩子滿18歲就被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那些年,意林讀者給了我們很多雞湯,有的讓人振奮有的卻有毒現在想來還能朗朗上口。美國霸氣小護照,德國良心下水道,日本馬桶水能喝,印度免費的醫療。

大家還有記得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