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作者:八卦小慫

我叫李婧,大學畢業後嫁給了愛情,成了張家的兒媳。結婚當天,我聽到婆婆王莉娟和周圍的親戚說,“看這場面,下一代肯定是個小王子。”笑語盈盈中,我心想,無論男孩女孩,都是我們的寶貝。可在張家,姓氏傳承卻是一樁大事。

孩子出生那日,太陽照常升起,醫院的走廊裡回蕩着我的呼哧呼哧聲。我緊緊握着老公的手,心裡祈禱一切順利。十幾個小時後,随着孩子的第一聲啼哭,一切疼痛仿佛一掃而空。護士小姐抱着一個皺巴巴的小家夥走來,笑着說:“恭喜啊,是個大胖小子。”

回家後,婆婆的臉上挂滿了笑容,親戚朋友絡繹不絕,都來沾沾喜氣。然而,在洋溢着喜悅的氣氛下,一些“小”事逐漸顯現。有一天晚飯後,婆婆突然提了出來: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張浩,給孩子起個名字吧,得有個好聽的小名。”

老公張浩摸着下巴,欲言又止。“媽,你看叫什麼好?”他看向我。

王莉娟一本正經地說:“得姓張,才算是咱張家的種。”

我插話道:“媽,但是我覺得孩子跟母親姓也挺好,現代社會,很多人這麼做了。”

氣氛突然僵硬了起來,王莉娟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婧婧,這是咱家的大事,得遵循老規矩。”

那晚,家中的氣氛沉悶異常。幾天後,戶口本辦下來時,我做了一個決定,給了孩子我的姓: 李。在最終把戶口本遞給婆婆的時候,我緊張得心都快跳出來了。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婆婆接過戶口本,一頁一頁翻着,臉色從驚訝到憤怒,最終是無奈。她沒有吵也沒有鬧,隻是淡淡地說:“你們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吧。”然後她背對着我們走進了廚房,從此與我多了一道看不見的牆。

随着時間的流逝,家中一直未能平複。每次親戚來訪,談及孩子,氣氛總是尴尬。

直到過年那天,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那是一個傳統、團圓、講述屬于家的故事的時刻。爸爸張國強一直沒吭聲,飯桌氣氛就像凝固的冰糖,我們小心翼翼地品着每一口飯菜。直到,他終于開口了。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那聲“開口”,仿佛春雷在寂靜的晚餐上空中滾過,所有人的目光驟然彙集到張國強身上。

“家族的事,就得家族來商量,這是規矩。”張國強以家長的身份發話,沉穩的聲音在每個人耳邊響起,透着不容置疑的權威。

飯桌氣氛更加沉郁,老公張浩低頭不語,我心裡緊張着,可是還是盡量保持平靜:“強哥哥,我知道姓氏對您很重要,但是時代在變,讓孩子跟着媽媽的姓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嘿!看你說得輕巧!”長輩之一的大舅子張偉不滿地接過話頭,“走到哪兒說咱們張家的男孩兒跟媽姓?那是什麼規矩?傳承怎麼斷?”

“就是,”老太太王莉娟也把筷子一放,“我們王家的女兒嫁人,那是改姓,這不是人盡皆知的事兒嘛。婧婧,你這麼做我們怎麼向祖宗交代?”

我忍不住辯解:“媽,跟媽媽姓不就是兒子和我更親切嘛,不是都說兒子像媽嘛。”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胡說!”婆婆一臉堅決,“這事就得按規矩辦,讓孩子改回‘張’姓。”

争執的聲音此起彼伏,飯桌上本是團圓歡聚的景象,轉為了戰場。我感到這個家似乎一下子有了千絲萬縷的裂痕。

“爸,聽我說。”張浩突然開口,打破了緊張的氣氛,“婧婧可能有她的想法,咱們首先得尊重她。這個家是咱們的,但孩子也是咱們的。咱們能不能...”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不能!” 張國強打斷了兒子的話,“孩子的姓是家族的象征,是我們張家數代傳承的信令,這個不能妥協。”

局勢僵持,家族内部的讨論越發激烈。每個人都試圖說服對方,但似乎無人願意退讓分毫。我看到每個人的眼睛裡都寫滿了固執,甚至有的還透出了無奈。

我嘗試說服婆婆:“媽,您看現在不是有很多父母都給孩子取了中性的名字麼?孩子姓李或者姓張,都不會改變他是我們家的一部分。”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可是傳統規矩不就變了麼?你咋不明白呢?”婆婆激動地回答。

這場持續了幾個小時的家庭會議以沒有共識告終。張國強面帶嚴肅,叮囑我們一個星期後再聚來商議,這一個星期内,我不禁思考:難道家族的和睦真的無法與時代的變遷共存嗎?

轉眼過年到來,全家人又坐在了一張餐桌旁。飯桌上擺滿了傳統佳肴,但家中的氣氛卻不如餐點豐盛。每個人的眼神裡都帶着一絲期待與憂慮,都在等待老爺子,公公張國強的發言。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張國強一如既往的嚴肅,目光掃過每一個人,最後停在了我身上。我看着他,心跳不禁加速,顯然這将是一個重要的決定。

“過年了,又一年。”公公的聲音打破沉默,“我們需要談談關于家的事。”

大家屏住呼吸,等待着他的下一句話。張浩握緊了我的手,給我以鼓勵。

“婧婧,”公公的聲音變得柔和,“我知道你為什麼要給孩子姓李,我想了很多,也聽了你們的想法。”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婆婆王莉娟焦急地打斷:“老張,你不會真的...”

“讓我說完。”公公擺了擺手,“我決定,尊重兒媳的決定。”

全家人震驚,沒人能想到這個重視家族傳統的人會這樣說。

“還有一件事,”公公繼續說,“孩子是家裡的未來,我決定用自己的終身俸,來資助孩子的教育。”

我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眶瞬間就濕了。我激動地說:“爸,您...您真的不介意?”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婧婧,我介意的是孩子的将來。”

“那你們的面子怎麼辦?”婆婆憂心忡忡。

“哪有孩子未來重要?”公公語重心長地說。

張浩緊握着我的手,面帶微笑:“爸,謝謝您的了解,咱們都聽您的。”

房間裡的氣氛緩和了許多,連帶幾個硬氣了幾代的老叔叔們也露出了笑容。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從那刻起,我知道這個家真正地包容了我,我的選擇也終于得到了尊重。這個過年對于我來說,不僅僅是對新的一年的慶祝,更是對家庭了解與包容的慶祝。

在公公的話語下,我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但還是沒能忍住,淚水輕輕落下。我的眼前模糊了,但我清晰地感受到張家人流露出的了解與支援。

“謝謝,真的非常感概。”我一邊擦拭着淚水,一邊斟酌着言辭道出心中的感激。

婆婆走過來,輕輕撫摸着我的手臂:“孩子,别哭了,你婆婆我厚着臉皮,但也是為了這個家好。”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媽,這麼多年我都沒替您分憂,今天您卻要了解我的任性。”我心裡暖暖的,家的感覺越發濃烈。

張浩笑着湊近婆婆,調皮地說:“媽,您瞧,這下我們家是不是叫‘張李’全家福了?”

屋裡的氣氛漸漸輕松起來,即使是最頑固的長輩們,此刻也挂着欣慰的微笑。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新舊觀念的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和諧共處。

兒媳先斬後奏讓子随母姓,公公沒吭聲,過年那天他宣布了兩個決定

晚餐後,我們圍坐在溫暖的客廳裡,小輩們圍着拿出來的家譜讨論着如何添加新成員,笑聲在房間中回蕩。我想,或許這就是家的意義:不隻是順從傳統,更關于了解與包容。

我輕輕問張浩:“你說,有比這更溫暖的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