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東局勢驟變,以色列突然撤軍為哪般?

作者:華語經緯

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4月7日,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表示,除第933納哈爾旅外,以色列軍方已從加沙南部地區撤出所有地面部隊。納哈爾旅的任務是保衛從以色列南部邊境延伸至加沙海岸的“納紮裡姆(Netzarim)走廊”。

“納紮裡姆走廊”以以色列在加沙的前定居點命名,是以軍方在加沙地帶修建的一條東西走向全長6.5公裡的狹長地帶。該走廊使以軍能夠對加沙北部和中部進行襲擊,阻止巴勒斯坦人傳回加沙北部,并允許人道主義組織直接向加沙北部運送援助。

以色列政府發言人表示,盡管以軍已從加沙南部撤軍,但以色列政府會繼續對加沙南部城市拉法發動地面軍事行動。

中東局勢驟變,以色列突然撤軍為哪般?

突然撤軍為哪般?

一、由于戰争造成的人道主義損失及國際人道法問題,以色列正面臨來自國内外越來越大的壓力。

自2023年10月7日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軍在加沙軍事行動已滿六個月。據聯合國估計,沖突已導緻加沙超3.3萬人死亡,加沙大批居民被迫流離失所,絕大多數人口(約220萬人)面臨饑荒的危險。期間,美國拜登政府多次要求内塔尼亞胡不要在拉法開展地面行動。布林肯不久前曾警告稱,“如果進攻拉法,以色列将被世界孤立”。

當地時間4月1日,國際食品援助非營利組織“世界中央廚房”共7名援助人員因以色列空襲死亡,這些遇難者分别來自澳洲、英國、波蘭和巴勒斯坦,還有一人為美國和加拿大雙國籍。以色列此舉遭到國際社會廣泛批評,也導緻力挺以色列的美國拜登政府壓力倍增。

4月4日,拜登與内塔尼亞胡通話時警告,美國在加沙問題上的政策将取決于以色列為保護平民所采取的措施。4月5日,美國國會衆議院共40名民主黨籍衆議員聯合緻信美國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布林肯,要求白宮暫停向以色列移交武器。這些衆議員中,包括美國前衆議院議長佩洛西。

佩洛西是民主黨的資深成員,被視作拜登的堅定盟友。她支援停止向以色列移交武器,表明這一觀點正日益成為民主黨黨内的主流。與此同時,以色列全國各地的示威者走上街頭,高呼讓内塔尼亞胡下台的口号,并要求提前選舉。

4月6日,以色列特拉維夫等地繼續舉行大規模反内塔尼亞胡政府的抗議集會。期間,示威者與警方之間一度發生沖突。4月7日,以色列反對派領袖拉皮德到訪美國,會見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和其他拜登政府官員。拉皮德将美以關系“崩潰”歸咎于内塔尼亞胡,并對内塔尼亞胡政府是否能完全修複兩國關系表示懷疑。

通路期間,拉皮德還與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進行了會談。舒默曾将内塔尼亞胡稱作和平的“主要障礙”之一,呼籲以色列提前舉行選舉,讓選民有機會罷免總理内塔尼亞胡。

中東局勢驟變,以色列突然撤軍為哪般?

二、以色列拉美國下水的意圖未能實作,美國繼續其重返印太圍堵中國的戰略部局。

在過去的半年,以色列采取強力軍事行動進行高效擴張,控制了大片巴勒斯坦領土。期間,以色列一直想把美國拉下水,一旦美國被拉下水,以色列就可以完成快速軍事擴張,以色列的國土面積就能大幅擴大,并控制地中海東海岸的很大一部分。

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後,美國一直被以色列牽着鼻子走,但總體而言美國通過政治上掩護、軍事上援助的方式給予以色列支援,一直避免正面介入沖突。為了拉美國下水,以色列轟炸伊朗駐叙利亞大使館,造成了伊朗包括進階軍事人員在内的多人死亡。

以色列此舉的目的,就是要擴大沖突規模,造成戰火外溢向其他國家“輻射”,當伊朗采取報複行動時,讓美國出面遏阻,使其直接卷入沖突。以色列内塔尼亞胡政府認為,隻要伊朗進行強烈報複,那麼美國就會給其兜底。尤其是如果伊朗真的對以色列發起戰争,最終将迫使美國下場,因為美國無法承受以色列的戰敗。

然而,美國深知其中兇險,拒絕被以色列拉下水。美國在伊朗大使館遇襲後,不但主動與伊朗聯系澄清,還要求伊朗在報複的時候注意美國設施,對伊朗可能采取的報複行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拜登政府全方位向以色列施壓,要求其調整加沙政策。

與此同時,從現實的表現來看,伊朗盡量避免沖突激化,不希望與美國直接為敵,是以針對以色列的報複行動一直比較謹慎,避免引發其與以色列的直接沖突。在此情況下,以色列匆忙宣布撤軍,就是認識到目前美國并無意卷入中東亂局,進而破壞其重返印太圍堵中國的戰略部局。

另外,目前以色列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來自北方。伊朗有可能利用黎巴嫩真主黨對以色列發動打擊,這是伊朗為遏制以色列打造的最前沿的軍事力量。以色列此次從加沙地帶撤軍後,很可能将這些軍隊部署到北方防禦。此外,伊朗也可能使用無人機等對以色列境内目标發動襲擊。是以,為應對伊朗迫在眉睫的報複行動,以色列趕緊從加沙南部撤軍,以避免伊朗的軍事打擊。

中東局勢驟變,以色列突然撤軍為哪般?

三、短期内巴以雙方無法實作真正停火,中東地區局勢還将持續保持緊張狀态。

半年來,加沙地帶戰火不僅在當地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其外溢效應不斷向其他國家“輻射”,黎巴嫩、葉門、伊朗等地區多國相繼入局。與此同時,圍繞永久性停火、釋放被扣押人員的談判尚無進展。

雖然以色列進一步減少在加沙地帶兵力,但考慮到日趨複雜的地區局勢以及以美兩國的真實目的,加沙真正實作停火目前還看不到希望。巴以最新一輪非直接談判于3月31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4月4日,哈馬斯進階官員烏薩馬·哈姆丹說,停火談判目前“沒有進展”。

輿論普遍認為加沙真正實作停火“道阻且長”。其根本原因在于,以色列右翼政府的強硬立場以及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都難有實質性轉變。目前,以色列社會反對政府聲浪高企,不少群眾呼籲政府盡快與哈馬斯達成協定,釋放被扣押以色列人,并呼籲總理内塔尼亞胡下台、舉行議會選舉。

近期,以色列群眾在全國各地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有分析認為,沖突結束後,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勢必面臨來自反對派和民意的清算,是以将沖突延續下去是他挽救其政治生命的唯一方法。這讓他傾向于采取更加強硬和極端的政策,也成為停火談判的重大阻礙。而以色列能維持強硬立場,則離不開美國的支援與偏袒。

本輪沖突爆發以來,美國一直在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和政治掩護。據美國現任和前任官員透露,沖突爆發後,美國已認證100多筆軍售向以色列輸送大量武器。在聯合國安理會,美國多次否決旨在幫助實作加沙停火的決議草案。面對國内外壓力,美國近來不得不在一些公開場合對以“施壓”。而這并非美國真心實意推動加沙停火,而是拜登政府出于自身考量所為,以圖挽救美國國際形象和提振國内選情,以期于己有利。

而與此同時,未來伊朗方面仍将大力支援哈馬斯、胡塞武裝、伊拉克、叙利亞、黎巴嫩的武裝等,讓他們直接打擊以色列,造成沖突外溢效應不斷擴大。

中國該如何應對?

一、借巴以沖突,主動創造出讓美國陷入三線作戰的被動戰略局面。

建議中國增購伊朗石油,或簽訂“石油換商品”協定,并考慮對伊朗軍事技術支援。伊朗有了經濟實力,就可以支援巴勒斯坦、黎巴嫩真主黨、叙利亞牽制以色列、美國。

二、繼續推動石油人民币結算,在中東地區延展中國經濟的戰略縱深。

中東戰火促使阿拉伯反美,伊斯蘭世界更靠向中國,這将有利于去美元化及中東财富流向中國。在巴以沖突持續期間,建議加強與沙特、阿聯酋、伊朗等地區主要國家的政治和貿易聯系,推動石油人民币結算,削弱美元地位,促進人民币國際化,并加強中東基建,推進“一帶一路”布局,在中東地區延展中國經濟的戰略縱深。

三、促進中國與中東國家的軍火貿易。

此次的巴以沖突短期内難以實作停火,将造成中東地區阿拉伯缺少安全感,必定加大對軍火的采購。建議中國主動與中東國家聯系,提供高品質、具有價格競争力的武器,如戰鬥機、武裝無人機、防空飛彈等,提供相應的維護、備件和教育訓練,并且堅持在對外軍貿中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