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作者:墨子翟的日記
“你爺是奴才,你爹是奴才,你憑什麼不自稱奴才?”

對于年羹堯這個人,更多的印象應該就是嚣張跋扈、目中無人。

不過年羹堯也确實有實力,為雍正付出了太多太多,雍正能夠穩坐皇位,很大一部分功勞也在于他。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但最後雍正還是賜死了年羹堯,而狂妄自大的年羹堯甯願死掉,也不肯低頭認錯。

究竟是什麼原因,為何一向能猜透聖心的年羹堯,能在這一次讓雍正生這麼大的氣?

又是什麼原因讓年羹堯不惜選擇了自盡?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年羹堯的選擇

年羹堯作為西北綏遠的大将軍,一生戰功赫赫,為大清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自從雍正登基之後,年羹堯就一直在雍正的手下做事,為雍正立下了不少的軍功。

可以說,雍正能夠穩坐皇位,很大程度上都是年羹堯的功勞。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年羹堯和隆科多作為雍正的左膀右臂,他們的地位也在随之不斷地升高,在雍正心中的地位更是越來越重要了。

作為重要的政治、軍事方面的人物,年羹堯在朝廷中是非常有威望的。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但也正是這樣的威望,讓他逐漸迷失了自己,甚至以下犯上,直接冒犯了皇上。

原本年羹堯和雍正不僅在朝廷上是好搭檔,在私下更是一對非常好的朋友,總會坐在一起談天說地、一起玩樂。

但随着年羹堯地位的不斷升高,他開始目中無人了。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俗話說“不可一世”,年羹堯就是這樣的人,他狂妄自大,在西北邊境,他甚至把自己當成了皇帝。

在這裡,他幾乎是享受着皇帝般的待遇,每天晚上都要翻牌子來選擇侍奉他的妃子,生活過得好不快樂。

除了翻牌子,他還動不動就濫殺無辜,隻要是違背他、忤逆他、讓他不開心的,一律斬殺不留情面。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就在一位押糧官因為天氣原因而導緻送糧食的時間推遲了一天的時候,年羹堯根本不聽解釋,直接下令斬殺。

還有雍正因為不放心年羹堯,就派了九王爺帶領着10名精兵去監視他,沒想到剛到的第一天,年羹堯完全不留情面地殺掉了那10位侍衛。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年羹堯這樣的行為實在是讓人恐懼,他完全就是目中無人,連雍正都不放在眼裡了。

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底線,讓雍正再也忍受不了了。

明明雍正那麼器重他,甚至在他立下戰功回來的時候,雍正親自接見,還讓各大文武百官都在門口下跪相迎,可年羹堯就是記不得。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他依然不顧雍正的情面,我行我素,在西北地區直接稱帝。

如此驕傲自滿的他,到最後還是害了他自己,那一句“他們在軍營待慣了,隻知道軍令,不知道皇上”,更是惹怒了雍正。

就這樣,年羹堯被雍正下令賜了自盡。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面對這樣的旨意,年羹堯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更别說向雍正低頭認錯了。

所有人都沒想到,年羹堯竟然會選擇吊死在城門的洞下。

對于年羹堯的選擇,很多人都以為他是狂妄自大、不願低頭,但事實是這樣嗎?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年羹堯自盡背後的隐情

年羹堯被雍正賜死,主要就是因為他目無君上,越來越嚣張的他也讓雍正心中生出了芥蒂。

說到底,還是雍正不放心他,年羹堯本就是一個不太服從管教的人,要是雍正就這樣放任下去,他指不定還會做出什麼樣的事。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雍正從繼位開始,就一直推行的是勤儉節約,包括他的後宮,也跟着他一起省吃儉用、節約用度。

而年羹堯完全撞到了雍正的槍口上,他A錢受賄,就是他一個人就存了八百萬兩銀子,而那個時候,就算是國庫也隻有七八萬兩,可見年羹堯不知背着雍正做了多少受賄和私吞的事。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雍正最忌諱這樣的行為,這也導緻雍正對年羹堯失去了信任。

還有年羹堯立大功還朝的時候,竟然要求各大官員給他行大禮,還揚言上任将軍就是這樣的待遇。

年羹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他是臣子,而上一任将軍是親王,一個君一個臣,待遇他能一樣嗎?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這樣傲慢又自大的性格,必然會惹得皇上不開心。

除了這些以外,年羹堯還曾私自殺掉了孫嘉誠,孫嘉誠作為雍正身邊的親信,更是雍正放在年羹堯身邊的眼線。

而年羹堯的殺害,直接就是冒犯了雍正,連雍正的人都敢殺,年羹堯實在是無法無天了。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随着年羹堯的越來越過分,雍正把他貶到了杭州去守城門。

昔日那風光無限的大将軍,如今竟然淪落到了守城門的下場,誰又能接受得了,更何況是年羹堯呢。

不服氣的年羹堯穿上了那件滿是戰功的黃馬褂站在了城門邊,他想讓大家知道,這件早就泛黑了的黃馬褂就是他的從前,他依然是那個大将軍。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就是這件黃馬褂,讓本來還能留條性命的年羹堯走向了死亡。

種種事情加在一起,雍正是越來越忍受不了這樣的人了,明明是他的臣子,自己卻管不了,下令賜年羹堯也是雍正深思熟慮的結果。

但是最讓人了解不了的就是,為什麼年羹堯甯願吊死,也不願意向雍正低個頭。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就算是他再跋扈、再自大,也不可能不要命吧,說不定一低頭一認錯,雍正就能念在從前的情分上原諒他。

可年羹堯絲毫沒有這樣做。

并不是說年羹堯不想認自己的錯,也不是他一身反骨不願低頭,而是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站在年羹堯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似乎他還真是沒有太大的錯誤。

就拿殺孫嘉誠這件事來說,雍正派孫嘉誠去西北,就是想讓他帶領年羹堯、帶領西北一起推行新政的。

而年羹堯其實早就和雍正講過,西北地區的現狀并不适合新政,是以在之前雍正提起這件事的時候,年羹堯拒絕了。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是以在孫嘉誠來到西北打算推行新政的時候,年羹堯就誤以為是雍正想要殺掉孫嘉誠的借口,這才有了接下來的事。

是以說,雍正和年羹堯之間的隔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兩個人的理念和想法不同。

不過不管怎麼說,君臣有别,年羹堯還是有些自大在身上的,面對君子,他理應低頭和順從。

再看《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堯為何甯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

年羹堯為朝廷做出的貢獻,雍正也全都看在眼裡,但皇上總會有很多迫不得已的時候。

或許,年羹堯的死就是必然的,又或許,年羹堯注定就是大清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