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熱火鍋為什麼不火了?

作者:鳥哥筆記

來源:尋空的營銷啟示錄

自熱火鍋曾一度以其新奇和便捷的特性在市場上掀起了一股熱潮,但如今,這股熱潮似乎已經悄然退去。你還記得上一次品嘗自熱火鍋是什麼時候嗎?

對我來說,那已是大約兩年前的事了。那是一次戶外出遊,為了友善解決午餐,我選擇了帶上自熱火鍋,然而,這次的就餐體驗并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

首先,自熱火鍋的包裝雖小,但重量并不輕,對于追求輕便的旅行來說,這無疑增加了負擔。其次,吃的時候需要消耗自帶的水,這對去戶外玩的我來說是一種浪費。更讓人頭疼的是,享用完畢後,需要處理掉一堆垃圾。

當然,最重要的問題是,它并不好吃。

問了身邊不少的朋友,他們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紛紛表示已經很久沒有購買自熱火鍋了。他們認為,相比自熱火鍋,同樣的價格還不如去吃一碗麻辣燙。

市場資料也證明自熱火鍋在變涼。

根據前瞻産業研究院的報告,雖然2021年中國自熱火鍋市場規模預估為103.7億元,同比增長18.5%,但增速相比之前有所放緩。艾媒咨詢的資料預計2023年,自熱火鍋将達到148.9億元,這個增長率也并不高。

自嗨鍋作為自熱火鍋市場的頭部品牌之一,其銷售資料也反映出市場的變化。根據公開報道,自嗨鍋2019年全年銷售額近8億元,而2020年銷售額達到10億元,但2022年營收下降至8.2億元,收入下滑近20%。

那麼,自熱火鍋為什麼不火了?

01 食品味道差

自熱火鍋之是以能夠迅速獲得市場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作為一個全新的食品品類,提供了一種新奇的食用體驗。

然而,其口味上的問題卻是比較緻命的。

自熱火鍋的食材通常需要經過特殊的加工和儲存,以確定長期儲存。這些加工過程往往包括冷凍、真空包裝、預煮等,這些步驟會對食材的口感和風味産生不利影響。例如,蔬菜會失去其鮮嫩的口感,肉類會變得較為幹硬,而海鮮等食材的鮮味也會在加工過程中流失。

自熱火鍋的制作工藝是為了實作快速友善的食用體驗,但這同樣限制了食物的味道。由于自熱火鍋依賴于化學發熱包來加熱食物,這個過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在這個過程中,食物無法均勻受熱,導緻食材的口感和味道與現煮火鍋有較大差距。

此外,自熱火鍋的調料包通常需要與食材一起加熱,這種預混合的調味方式難以複制傳統火鍋的層次感和豐富性。

自熱火鍋為什麼不火了?

這樣的制作工藝,決定了自熱火鍋的味道跟真正的火鍋相比,差距過大。

一開始,自熱火鍋憑借其新穎性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嘗試購買,畢竟不用開火就能吃到火鍋是一種不錯的體驗。然而,随着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經過幾次嘗試後發現其口味平平,自熱火鍋就逐漸失去了重複購買的動力。

回顧我的線上消費記錄,上一次購買自熱火鍋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

02 成本效益低

消費者在選擇吃一頓飯時,最關鍵的考量是“值不值”,即他們能否從所支付的價格中獲得相應的滿足和體驗。如果一種食品既不經濟實惠、味道又平平,自然會被消費者摒棄。

自熱火鍋的定價通常不低,一個400克左右份量,普遍需要二三十元一盒。對許多消費者而言,這個價格如果能換來非凡的味道體驗,或許還算值得。然而,自熱火鍋的口味相比其價格來說可稱為“很差”,這導緻其成本效益極低。

在同一價格區間内,消費者有多種餐飲選擇,比如麻辣燙或者外賣,而在南城香,30多元甚至可以吃到一頓自助火鍋了。

在目前消費環境下,人們對于食物的選擇越來越講究成本效益。自熱火鍋雖然在特定情況下,如旅行、加班等無法外出就餐的場景中提供了便利,但從成本效益角度來看,它并不是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

是以,盡管消費者可能會出于好奇購買一兩次嘗試,但由于成本效益低,這種嘗試很難轉化為長期的消費習慣。

03 疫情之後,人們有了更豐富的就餐選擇

疫情的影響對各行各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為某些産品如自熱火鍋帶來了短暫的繁榮。

特殊的時期限制了人們的外出,使得居家成為新常态,這一變化直接催生了自熱火鍋等便捷食品的火爆。在沒有太多就餐選擇的日子裡,不願意或無法下廚的人群将自熱火鍋視作一種友善快捷的解決方案。

根據相關資料,2020年自熱火鍋等友善食品迎來了爆發,市場規模顯著增長,部分品牌在疫情期間的訂單量增長超過200%,顯示出疫情期間自熱火鍋的火爆程度。

然而,随着疫情的逐漸控制和生活的逐漸恢複正常,人們的就餐選擇變得更加豐富。餐廳、外賣服務等傳統的餐飲方式重新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與此同時,消費者對于食品的選擇也更加注重品質和成本效益。

自熱火鍋為什麼不火了?

在這種情況下,自熱火鍋的味道一般和成本效益不高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消費者在有了更多優質選擇後,自然傾向于放棄那些在品質和價值上不具競争力的産品。自熱火鍋作為一種應急食品,其市場需求随着生活正常化的推進而逐漸減少。

04 市場競争激烈

随着自熱火鍋在市場上的火爆,這個細分市場迅速成為衆多品牌關注的焦點。在巅峰時期,市場上湧現出了數百個品牌開發自熱火鍋品類。為了占領市場佔有率,各品牌不得不投入巨大的營銷成本,進而加劇了市場的競争壓力。

在自熱火鍋品類火爆的同時,其他友善食品品類也在迅速發展。自熱米飯、螺蛳粉、即食麻辣燙等産品以其獨特的口味和便捷的食用方式,逐漸成為消費者的新寵。這些替代品不僅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也在價格和味道上對自熱火鍋構成了挑戰。

自熱火鍋為什麼不火了?

自熱火鍋在價格上往往高于其他友善食品,而在味道上卻難以與現煮的火鍋相媲美,這讓它逐漸在與其他食品的競争中敗下陣來。

05 消費者對健康的要求提高

在當代社會,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新鮮、低碳、低熱量的食品成為了許多人追求的目标,這種趨勢反映了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關注以及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然而,自熱火鍋的産品特性與消費者對于健康飲食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為了保持食材的穩定性,自熱火鍋在生産過程中會使用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劑,雖然這些添加劑在合法範圍内使用是安全的,但消費者對添加劑的過度敏感和對“化學成分”的擔憂使得自熱火鍋在健康形象上受到負面影響。

同時,自熱火鍋的熱量通常較高,特别是一些肉類和調料包中含有較多的脂肪和鈉。長期食用可能導緻熱量攝入過多,不利于健康。此外,自熱火鍋的食材種類相對單一,難以提供均衡的營養,這與消費者追求全面營養攝入的健康飲食理念不符。

前瞻産業研究院釋出的《中國友善食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中的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報告顯示,有22.7%的消費者表示試過自熱小火鍋但以後不會再消費了,超過35%的消費者對自熱火鍋體驗度差的原因是“食材不新鮮”、“感覺不健康”。

既不好吃,也不健康,那消費者就沒有理由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