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一三不做,做了禍易興”,明天三月初一,“3不做”指啥?

導讀:

“陽春三月天氣新,湖中麗人花照春。滿船羅绮載花酒,燕歌趙舞留行雲。五月湖中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不知不覺已到陽春三月,這個時候,楊柳吐翠,燕子泥喃,溪水流潺,百花盛開。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暖意。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日子當中,民間人們講究也比較多。

“初一三不做,做了禍易興”,明天三月初一,“3不做”指啥?

到了三月,我們其實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溫度的升高,降雨的增多,同時濕度也比較大,這帶來的好處,就是作物可以很好的播種,也更容易存活。在舊時,人們是非常重視這樣的日子的,比如在農曆的三月初一,人們就有“初一三不做,做了禍易興”的說法,那麼明天就是三月初一了,“3不做”指啥?

“初一三不做,做了禍易興”,明天三月初一,“3不做”指啥?

三月初一到底是啥日子?

它是朔日,同時也是祭祀嫘祖的日子,在舊時每逢三月初一,就開始準備養蠶的各種事宜,養蠶周期較短,關乎人們穿衣,是以古人們也相對更加重視。人們在這天祭祀嫘祖,也正是感謝她的一個功勞,嫘祖發明了養蠶,史稱嫘祖始蠶。它的這項發明讓人們得以遮蔽風寒。

“初一三不做,做了禍易興”,明天三月初一,“3不做”指啥?

是以,我們可以簡單的總結一下,三月初一它也是一個祭祀的日子,同時也是一個耕種的日子,尤其是天氣變化比較大,我們更要注意,及時的調整,以适應節氣的一個變化。

明日是農曆的三月初一,這個“3不做”指啥?

1、貪吃瓜果不保暖

在三月初一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管住嘴,不要去亂吃,老話常講“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這是大自然循環的正正常律。我們在飲食上,就要跟随這個節令來。正如古人所講“不時不食”,

“初一三不做,做了禍易興”,明天三月初一,“3不做”指啥?

瓜類食物屬于寒涼類食物,在三月的時候,其實天氣還有穩定,尤其是氣溫變化還比較的大,我們更不應該吃的過于的涼性。

2、遠行出遊不歸家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三月初一,也就是三月的朔日。朔日月亮和太陽同時位于地球的對立面,同時對着地球發力,會影響到地球上生物,容易發生不愉快的事。正如古人經常說的“既望不出門,既朔不歸家”,說的就是在初一和十五前後,最好不要遠行在途。

“初一三不做,做了禍易興”,明天三月初一,“3不做”指啥?

明日是三月初一,最好是不要選擇在這樣的日子出遠門,這天屬于強引力時期,很容易給人帶來不順。

3、摘花折柳洗涼水

到了陽春三月,有些地方溫度已經很高,這個時候百花盛開,但是水溫還是比較低的,是以我們此時,一定要注意花粉的一個過敏,不要去碰這些花,以免引起呼吸道問題,另外還要注意此時節水溫比較低,沾涼水很容易讓寒氣和濕氣進入體内。

“初一三不做,做了禍易興”,明天三月初一,“3不做”指啥?

是以在三月的時候,我們不要摘花折柳洗涼水,以免給身體造成傷害和影響,尤其是不要在水邊去玩耍,以免帶來麻煩。

“初一三不做,做了禍易興”,明天就是農曆的三月初一了,民間講究頗多,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告訴我們,不管是生活起居,還是飲食,都要跟随時令的腳步,這樣才能讓生活更加如意。

—The end—

從傳統文化中,學習新的知識,歡迎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