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作者:UniDesignLab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轉自:Studio Alpha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Clayton

Wake Forest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 Studio Art 雙專業

GPA: 4.0/4.0

TOEFL 118

GRE 332

關于自己:

我的後腦勺長了個巨大的反骨。

SA老師評語:

恭喜獲得了出色的申請結果。你有着專注的行動,清晰的交流,極緻的态度。更難能可貴的是你對自己的創作自信堅持,但又十分的克制。同時你能客觀的過濾沉澱建議,擁抱批判思辨,不斷歸納提升。和你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你在用匠心和熱情創造,沉浸而快樂。希望在未來的學習當中,你能繼續從創作中擷取進步和享受。

他參與的SA專題課程

SA OpenProject 207 | 重構備援 - 機器學習作為輔助(該課題今年再開,點選下方圖檔檢視詳情)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錄取結果

截止至今日:

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M.Arch Professional 獎 $65600/y

耶魯大學 Yale

M.Arch I 獎 $62,300/y

麻省理工學院 MIT

M.Arch I 獎80%學費 + $10,000/y

哈佛大學 Harvard GSD

M.Arch I 獎 $15,000/y

康奈爾大學 Cornell

M.Arch I 獎 $30,000/y

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M.Arch I 獎 $30,000/y

賓夕法尼亞大學 UPenn

M.Arch I 獎 $50,000/y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M.Arch I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WUSTL

MArch I 獎 $20,659/y

香港大學 HKU

MArch (Design)

輔導老師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Rui Li

Harvard,MArch

哈佛GSD M.Arch I (2020),新加坡國立計算機大學(2014),現任職于Gehry Technology. 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和軟體工程師,并在清華大學IRCCD,洛杉矶 Belzberg,洛杉矶Gensler,紐約Woods Bagot,波士頓CertainMeasures有實習工作經曆,曾任AA北京訪校助教。擅長發展建築概念與叙事,同時擅長深化形體,空間以及構築細部。對跨學科設計與研究,尤其是計算機科學與建築設計的交叉有一些心得。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Gretchen

Yale,MArch

Gretchen大學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築系,對于建築的空間氛圍,場地氣質以及城市關系更感興趣。大學畢業設計與鄉村有關,并且在畢業時獲得了SOM 中國區旅行獎,赴台灣宜蘭等地進行鄉村建設的調研,對黃聲遠的田中央工作室進行采訪考察。之後在耶魯大學建築學院繼續學習,在這裡既接收了 Peter Eisenman等較為系統的建築形式分析研究,也接觸到了歐洲和南美等新銳建築師多樣化的建築實踐。在建築系傳統課程之外,嘗試了耶魯戲劇學院的舞台設計,以及機器學習在未來建築設計中的可能性。畢業之後,目前在美國建築事務所工作。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Alfred Pun

Harvard,MArch

本土香港人,美國麻省注冊建築師,哈佛MARCH1 AP 畢業生,目前擔任SNOHETTA建築事務所建築師。大學就讀香港大學建築學系,以一級榮譽並連續三年獲得院長榮譽(Dean’s Honours) 成績畢業。在學期間成為其中兩名到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交換的學生之一。先後在香港LAAB建築師事務所和瑞士蘇黎世著名建築師事務所E2A Architekten任職,再以Advance Placement (AP)跳級方式進入哈佛建築系(MArch1 AP),成為該年GSD全球申請者中十位AP之一。在哈佛修學期間,設計作品和畢業設計被列進哈佛設計院年刊(Platform 11) 、年度展覽和學校網頁,並以優異成績畢業。

為什麼選擇轉建築?

因為執念吧。建築設計是我自有記憶起的第一個職業夢想,從那以後就一直在腦海中兜兜轉轉,但一直沒有機會付諸實踐。大學因為興趣和職業前景選擇了計算機專業,又因為程式設計無法滿足心中對生活和社會感性認知的表達欲(簡而言之:手癢)而同時選擇了工作室藝術。盡管我很喜歡我現在的專業,但在思考未來時心裡一直有一個聲音:“雖然不知道學了建築後會怎樣,但如果不學建築,我一定會後悔。”我希望将來能通過自己的創作給身邊的人和生活提供更多意義。對我而言,沒有什麼比建築空間更能直接影響人們的感覺、心态和生活方式的途徑了。

計算機,藝術和建築的關聯性?

從學科應用而言,計算機和藝術是比較抽象的,能夠被運用到幾乎所有其它學科中去輔助表達和思考;建築則是具體的,通過空間結構來達成設計者的某種目的。而在問題的發現和解決方面,我覺得計算機和藝術是微觀的,而建築是宏觀的。藝術提供了提出問題的方法,計算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建築囊括着發現、提出、審視、解決問題時所需要的所有思維方式。

接到GSD電話通知是什麼感覺?

前一天半夜收到program director的郵件說第二天想打電話,整個人都懵了。完全沒想到會用這種形式告知申請狀态,一晚上沒睡好。第二天還是不太敢相信,為了降低預期一直告訴自己:“可能是專門打電話拒絕我的!”直到告知錄取時心裡的石頭才落地。接完電話在宿舍樓梯上恍惚了十分鐘。真的很開心,感覺這麼久的努力和等待終于有好的結果了。

集齊“哈麻普耶”的感受是?

除了開心就是糾結...手心手背都是肉。

MArch1的文書問題還是喜歡寫GSD的

GSD和耶魯都有比較具象的文書問題,其中我更喜歡GSD的。因為GSD的五篇文書篇幅要求都很短,需要把足夠的資訊量用簡明的語言包裝起來,很刺激。相比起其他申請的同學我比較特别的是自己的雙專業背景,是以會在文書中在此基礎上做延伸,将它與我申請建築專業的動機有說服力、有感染力地聯系起來。

去年5月就準備完成的申請時間線

●2021.12

考GRE

● 2022.01

加入SA

● 2022.01~05

雕塑系列作品

● 2023.06

OP207

● 2022.07

GSD Design Discovery暑校

● 2022.09-2023.04

裝置作品

● 2022.11

數字媒體項目

● 2023.05

照片書項目完成(從2021年9月開始陸續制作)

● 2023.12

遞交申請

我的作品集

沒有刻意設定主旋律。形式比較自由簡單,但在作品中都有隐藏一些自己對當代語境下科技、文化、和生活體驗之于空間和藝術創作的關系的反思。我想呈現出一個有視覺節奏變化的完整叙事,通過作品集表達對數字化技術的認可,和從代碼中抽離出來回歸手工工藝的執念。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最滿意的項目:裝置項目Within

裝置項目Within它回應了我從小對住宅設計的濃厚興趣。項目立意上,我希望通過雕塑語言探讨“居住”的概念,呈現我心中理想的居所能對人感官和心理産生的影響。技術上,它是我将代碼和傳統木工有機結合的一次嘗試,是讓二者相得益彰的一處平衡。這個項目也是我在大三一學年中由自己提出,再與教授協商之後,單獨開出的一門課題。期間的種種困難和嘗試,從模組化設計,到程式設計計算,再到親自與木材廠老闆讨價還價,直到加工木料并最終組裝完成,都是别有一番滋味的獨特經曆。當然,其中也少不了Rui老師和大學教授不斷對作品理念和形式的challenge和打磨,才使它最終能呈現出現在的效果。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說一說你的“建築初體驗”吧~

是參加Gretchen老師的OP207。是很好的一次“建築初體驗”。第一次使用模組化和渲染軟體,Gretchen老師也循循善誘,在我對項目産生不同想法的時候引導我找到自己最有興趣的方向發展下去。同時因為OP以機器學習為工具,我也利用自己的背景在項目所使用的神經網絡基礎架構上進行調查、調整和延伸。項目過程中該肝還是得肝,但我蠻享受從零開始一點一點打磨想法,最後用圖紙一步步呈現的感覺。

如何在申請季消除浮躁?

攝影 + 手沖膠卷

不插電的傳統工藝可以讓我在浮躁中慢下來,很容易進入心流狀态。我很享受慢慢花時間去打磨一張照片的過程,屏蔽掉外界的雜音,安安靜靜地和自己相處。

在計算機圈或許我是孤獨的

有時候孤獨一下挺好的。我的大學大學沒有建築專業,身邊的朋友也大多是計算機學生,是以在專業領域外其他很多我感興趣的話題并不是很能和大家聊得來,同時我們研究所學生申請和未來工作的方向都不一樣,是以時常會覺得蠻孤單的,做作品時也絕大多數都是自己一個人。申請時大部分的迷茫都是不太清楚自己在同樣申請建築的同學中競争力如何,或者将來有沒有能力和大家一起做設計。但也許這樣的好處就是自己不會停止思考,并且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來探索自己在創作思維或技巧上更多的可能性,激發更多的潛能。

對學弟學妹們的話

創作也好申請也罷,開始每件事之前可以先花上幾秒鐘再想想最終目的是什麼。

對我們而言或許享受過程遠比完成任務更重要。

多堅持一下,萬一自己是對的呢。

最後的感謝

感謝外婆,媽媽,爸爸,一直以來無條件的關心、信任和支援。感謝Cecilia同學的陪伴和完全不講道理的鼓勵給我信心。感謝SA每位給我的學業規劃和作品集提過建議的老師。感謝Gretchen老師耐心地帶我在第一個OP中摸爬滾打。感謝Alfred老師的建築啟蒙和文書啟發。特别要感謝Rui老師,在我剛加入SA正在和衆多老師談話試圖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師時,在我對自己未來的方向非常迷茫時,堅定地給我支援和鼓勵,不介意課時逾時地跟我打電話探讨之後為了準備申請可以做的準備,和需要學習的技能。後來在我的作品和作品集制作過程中,Rui老師也不斷地引導我、挑戰我深化思路和創作。選擇Rui老師作為指導老師是我做過最正确的決定。

我的植物

香菜

(沒有寓意,單純愛吃)

一人集齊 “哈麻普耶” !計算機生的頭鐵建築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