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茂被建行(亞洲)呈請清盤,2024或将迎來房企“清盤潮”

作者:钛媒體APP
世茂被建行(亞洲)呈請清盤,2024或将迎來房企“清盤潮”

圖檔來源@世茂集團公告

4月8日,世茂集團釋出公告稱,中國建設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4月5日向香港特别行政區高等法院提出對本公司的清盤呈請,涉及本公司的财務義務金額約為15.795億港元。

受接獲清盤呈請的影響,4月8日,世茂集團股價大跌,早盤跌幅一度超過12%,截至收盤,世茂集團股價下跌18.68%。

針對清盤呈請,世茂集團和此前碧桂園等大多數被債權人清盤呈請的房企持同樣的态度,在公告中,世茂集團表示,“該呈請并不代表本公司境外債權人及其他相關方的共同利益。公司将極力反對該呈請,并繼續推進境外債務重組以最大化其相關方的價值。”

其實,在3月初就有市場消息顯示,德意志銀行正準備在香港對世茂集團提起清盤訴訟,目前尚無進一步進展。

債務重組方案出爐,與相關債權人暫未達成一緻

3月25日,世茂集團對外披露了“建議的境外債重組條款”的内幕消息。但是,據資本市場消息,世茂集團關鍵債權人小組考慮反對公司提出的境外債務重組計劃。據悉,本次世茂集團被提起清盤呈請,或與相關債權人在債務重組一些問題暫時未能達成一緻有關。

2021年,世茂陷入流動性危機。2022年7月,世茂集團因未能如期償還10億美元離岸債權本金及利息,正式違約。随後,包括本金總額約為117億美元以美元計值的優先票據及若幹無抵押境外信貸融資也被視為違約。

經過18個月的債權人協商後,2023年12月,世茂集團推出初步的境外債務重組計劃,主要包括新發債務工具、債轉股、向債權人支付同意費等内容,計劃減少負債約60億至70億美元。

3月25日,世茂集團詳細披露了境外債務重組條款。此次重組涉及世茂集團、Shimao Property Holdings (BVI) Limited(物業公司)及世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債務。

重組方案整體包括以舊換新、債轉股等方式。據悉,世茂集團為債權人提供了短期工具、長期工具、強制可換股債券、不同工具的組合四種選擇,包括将債務轉換為6年期短期工具、9年期長期工具、1年期強制可換股債券,以及這三種工具的混合組合。

具體來看,第一個選項是6年期短期工具,債權人可選擇獲得本金額相等于計劃債權人索償中計劃債權人本金額部分100%的,以短期票據或短期貸款為形式的短期工具。短期票據及短期貸款将由世茂集團發行,年期為6年,本金總額不超過30億美元。利息将按短期票據或短期貸款未償還本金額50%的金額累計并每半年支付一次,方式為重組生效日期起計首四年由公司選擇以現金或實物形式支付,第五年起以現金形式悉數支付。倘若以現金全部支付利息,年利率為5%;倘若以實物形式支付任何部分利息,年利率為6%。

第二個選項是9年期長期工具,債權人選擇的長期票據及長期貸款也将由世茂集團發行,年期為9年,本金總額不得超過40億美元。長期工具未償還本金額的利息将予累計并每半年支付一次,于重組生效日期起計首六年每年3%,全部以實物支付;第七年開始每年2%,全部以現金支付。

第三個選項是強制可換股債券,按每股8.5港元的轉股價将其持有的全部或部分強制可換股債券轉換為公司股份。

第四個選項是不同工具的組合,本金總額相等于這個計劃債權人的本金額100%的不同工具的固定組合。固定組合包括本金額相等于該計劃債權人本金額25%的短期工具、本金額35%的長期工具及本金額40%的強制可換股債券。

此外,世茂集團在重組方案中還披露了股東貸款的轉換情況。一方面,許榮茂通過其全資擁有公司向世茂集團提供本金總額39.63億港元的貸款,以及向世茂集團附屬公司提供本金總額38.39億港元的貸款。另一方面,許榮茂将把本金額6億美元的未償還股東貸款交換為本金額6億美元的新長期票據,未償還股東貸款本金總額減去6億美元換為等價本金額的強制可換股債券。

在4月8日的公告中,世茂集團表示:“公司一直與其境外債權人進行善意重組讨論,并承諾繼續就其境外重組事宜與境外債權人積極溝通。公司鼓勵所有境外債權人仔細考慮公司3月25日公告的重組方案并支援落實重組。”

業内人士認為,在企業化債過程中,公司大股東願意投入相關貸款額,表明了公司債務重組的誠意;此外,較為豐富的債務處置方式,有利于滿足債權人多樣化的需求,提高債務重組的機會。

甩賣優質資産,2023年虧損145億元

與其他出險房企自救動作類似,世茂集團除了積極進行債務重組外,也在甩賣優質資産、提升銷售、回籠資金,但是,其自救之路并不順暢。

據公開消息顯示,2021年下半年到2023年,世茂處置了旗下包括香港維港彙項目股權、黃浦路229号地塊、北京分鐘寺地塊、廣州亞運城股權、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等近20處資産。2023年10月,世茂股份實控人許榮茂将位于西澳洲的養牛場投資組合推向市場,再次引起市場關注。2024年,世茂仍舊在折價出售多處資産,其中包括2.46億低價轉讓“深圳坪山第一高樓”、2折甩賣泉州台商寶龍廣場,甚至降價26億元公開拍賣核心資産深圳世茂深港國際中心,但目前暫未成功出售。

根據世茂集團最新财報資料顯示,2023年,公司2023年合約銷售額為428.22億元,合約銷售面積為294.7萬方;共實作營業收入594.64億元,同比下降5.7%;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210.3億元,股東應占核心業務虧損約為145.08億元。去年全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僅為9.8%。

虧損的背後是巨大的債務壓力,截至2023年末,世茂集團總資産5432.5億元,總負債4919.99億元,剔除預收款項後的資産負債率約為88.7%,淨負債率約為473.2%,現金短債比為0.04。公司擁有銀行借貸、其他金融機構借貸以及債券的還款額合計約為2639.6億元,其中一年以下為1513.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核數師稽核業績公告披露,“對财報無法表示意見,可能無法在正常經營過程中變現資産和償還負債。”

2024年或将迎來房企“清盤潮”

據了解,此次世茂清盤申請人建行(亞洲)截至目前已經對四家房企呈請清盤。包括3月向香港法院呈請德信中國清盤;2月呈請大發地産清盤;2023年呈請中梁控股清盤。目前,大發地産和中梁控股還在等待聆訊中。

根據國有六大銀行近期釋出的2023年财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國有六大行房地産業貸款餘額合計約4.09萬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2534.92億元,同比增長6.6%。但是,從占比上來看,房地産業貸款餘額在貸款總額中的占比有所下降。

世茂被建行(亞洲)呈請清盤,2024或将迎來房企“清盤潮”

資料來源:銀行财報,由钛媒體APP制圖

截至2023年末,國有六大行房地産業不良貸款餘額合計約2144.96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167.36億元。其中,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的房地産業不良貸款餘額較2022年末分别下降77.94億元、35.74億元,其他四家銀行均有所上升。在房地産業貸款不良率方面,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不良率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餘三家的有所上升。

世茂被建行(亞洲)呈請清盤,2024或将迎來房企“清盤潮”

資料來源:銀行财報,由钛媒體APP制圖

對此,交通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殷久勇在業績會上表示:“過去一年受制于房地産市場整體行情影響,房地産不良貸款、不良貸款率有所暴露。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産行業的貸款品質管控仍将是銀行一項重點領域的工作,将持續加強對房地産業務風險的管理,持續跟蹤出險房地産企業和項目風險的變化情況,對風險早識别、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努力保持房地産行業貸款的整體品質總體穩定。”

業内人士指出,不管是德意志銀行還是建行,暴露出險房企的信用風險及信用危機,對整個房地産行業及金融市場都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某種程度上清盤是投資者增加話語權、對出險企業施加壓力、防範企業股東暗箱操作的一種政策,也是維護投資者自身債權權益的重要機制;對于這些被清盤呈請的企業,應該積極應對投資者的訴求,主動協調和修複投資者關系非常重要。”

3月9日,住建部部長倪虹曾表示:“對于嚴重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該破産破産、該重組重組;對于損害群衆利益行為,依法堅決予以查處,讓他們付出應有代價。”

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16家房企在香港被債權人呈請清盤,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包括恒大、碧桂園等規模房企是由一般債權人提出清盤呈請的,而此次同樣為規模房企的世茂卻由銀行直接提請。業内人士指出,2024年或将迎來房地産史上的房企“清盤潮”。(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王健,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幹貨,請關注钛媒體國際智庫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