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配享太廟”?古代榮譽界天花闆的門檻有多高?

作者:賞月賞花賞詩詞

“配享太廟”這個詞……是怎麼被廣大網友“靈活運用”起來的?

還記得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為《知否》)中,王大娘子王若弗常常把“我父親配享太廟”這句話挂在嘴邊,以此表達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演員劉琳的生動演繹讓這句台詞更加深入人心,使得這句話在網絡上迅速火爆出圈,逐漸在網上演變成一種對他人的進階别贊美方式。比如河南龍年春晚,精妙絕倫,大家看後紛紛感歎:每一幀都是視聽盛宴,河南衛視“配享太廟”!

但網友們脫口而出的一句贊歎,在古代要想實作其實絕非易事。

配享太廟真的很了不起!

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是放置皇帝和其先祖牌位的地方,為古代最高規格的廟宇。配享太廟則指的是大臣憑借生前的勳業,去世後得以祔祀于帝王宗廟。

“配享太廟”?古代榮譽界天花闆的門檻有多高?

木金漆簋,為太廟陳設,每案設二,簋底和蓋書有年款。來源/故宮博物院

太廟,在夏朝時期,被稱為“世室”,象征着世代相傳的家族紐帶;進入殷商時期,它改名為“重屋”,展現了更為莊重的祭祀氛圍;到周代,又叫 “明堂”;直至秦漢時期,才正式定名為“太廟”,并逐漸成為供奉皇帝先祖及曆代皇帝的神聖場所。起初,太廟僅用于供奉皇帝的直系先祖,這一殊榮專屬于皇帝家族,其他皇親貴族并不具備同等資格。隻有那些與皇帝關系極為親近或對國家有着重大貢獻的皇親,才得以在此享受祭祀。随着時代的推移,太廟的供奉範圍得到了擴充。在皇帝的特許下,皇後、宗室成員以及功勳卓著的臣子們的神位也被允許供奉于太廟之中,也就是 “配享太廟”。

“配享太廟”?古代榮譽界天花闆的門檻有多高?

故宮圖書館太廟分館。來源/《紫禁城2015.12》,故宮博物院

先秦時期的《周禮》曾有過關于功臣配祀的記載:

“凡有功者,銘書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司勳诏之。”

但商王武丁時期之後的甲骨文尚未發現有關功臣配享的内容,這表明在當時,功臣配祀的制度尚未成熟和穩固。然而,随着曆史的發展,特别是在三國時期的曹魏,“功臣配享于帝王廟堂”逐漸穩定。

從曹魏到清朝的曆史長河中(隋朝、元朝太廟未設有配享功臣),能夠配享太廟的功臣數量相當有限,總數不足兩百人。可見入選太廟标準之嚴格,選拔條件之嚴苛。以宋朝為例,宋代初期配享功臣的選擇有嚴格的程式要求,首先“候選人”必須是立有大功、名望崇高、甚至“完美無缺”的朝廷元勳,然後選擇過程連皇帝本人也不能乾綱獨斷,必須經過“都省集議”确定後才可入廟。

“配享太廟”?古代榮譽界天花闆的門檻有多高?

狄仁傑像。來源/中國曆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曆代名人畫像譜》,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功臣配享是古代朝廷給予大臣的最高禮遇,對大臣而言是無上恩榮。能夠得此殊榮者皆是朝廷股肱之臣。他們中,有十年磨一劍,一劍奪天下的司馬懿;有挽救李唐社稷,桃李滿門的狄仁傑;有創造出中國最早的地圖制圖理論,開創大陸古代地圖繪制學先河的裴秀……在影視劇《知否》中,王大娘子“配享太廟的爹”的曆史原型是王曾。他年輕時連中三元,做過宰相,位列三公之首。《知否》中的王老夫人還說過:“老太師去世的時候,光萬民傘就收到了好幾把。”可見電視劇中這位“配享太廟”的王老太師不僅受到朝廷重用,還深受百姓愛戴,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官。是以王大娘子才會在每每犯錯後,都搬出其坐享太廟的父親來震懾對方。

怎樣才能配享太廟?

配享太廟并非容易之事,那麼曆史上配享太廟之人都是什麼樣的人呢?

「配享太廟者少文多武」

不難發現的是,配享太廟者中有較多開國功臣,是以入廟武臣比例較高。其中很多人也被後人熟知,如幫助趙匡胤黃袍加身,位列昭勳閣第一的宋初名将——趙普;率先跟随朱元璋起義,戎馬一生的明朝名将——徐達等。

“配享太廟”?古代榮譽界天花闆的門檻有多高?

趙普的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大宋宮詞》截圖

明代更是出現了“太廟專以武臣配享”的制度。在明清兩代中,能夠配享太廟的文臣數量極為稀少,明代僅有一位文臣獲此殊榮,清代也僅有三位文臣(包括一位親王)得以配享。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唯一配享太廟的文臣姚廣孝,其身份和貢獻頗具特殊性。盡管他的身份是文臣,但他在朱棣奪取帝位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軍事政策作用,其貢獻與武臣無異。這表明,明仁宗在決定配享功臣時,雖然稍有變通,卻還是基本恪守了“太廟專以武臣配享”的祖制。

「配享太廟者頗得聖心」

通過上文知道,配享太廟的人選通常都在戰争、建設改革或其他關鍵時刻為王朝作出過顯著貢獻。然而,也有一些特殊因素,那就是皇帝的特别恩寵。

以唐朝為例,淮安郡王李神通,這位平平無奇的唐高祖李淵的堂弟,在打仗上幾乎沒赢過,但在封賞卻也幾乎沒斷過,最終還配享了唐高祖廟庭。由于他在軍事上“屢戰屢敗”,基本是靠躺在起兵之初的功勞簿上和祖上血脈編織的關系網上才一路高升,是以被後人戲稱為“雙面戰神”:一面是戰場上的失利者,一面卻是朝廷中的備受恩寵的臣子。

另一個例子是配享唐睿宗太廟的安金藏,他原本是太常寺的低級樂工,卻在一次意外的事件中,以驚人的勇氣和智慧,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當時,太子被誣陷謀反,整個朝廷都為之震動。關鍵時刻,安金藏挺身而出。他當衆拔出佩刀,剖開自己的胸膛,并言“願剖心以明皇嗣不反”,用鮮血證明了太子的清白,這一舉動使得武則天大為震驚,不再徹查太子謀反之事。而在禦醫的救治下,安金藏也得以儲存性命。後來安金藏去世後,唐玄宗就下旨将其牌位迎入太廟。這再次證明了,能否得以享太廟,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皇帝的“個人意願”。

“配享太廟”?古代榮譽界天花闆的門檻有多高?

三彩釉陶載樂駱駝,唐,駱駝上一個胡人在跳舞,其餘四人圍坐演奏。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配享太廟”的殊榮既然可以通過讨皇上歡心而獲得,當然也可能因為觸犯到龍威而被取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就是一個例子。朋黨之争作為古代集權政治發展的副産品,在宋代表現得尤為突出。士大夫階層的分化使得功臣配享的榮譽也受到了牽連,宋哲宗時期,新黨掌權後,為了彰顯對王安石的尊崇,将其增補進了太廟配享的行列。然而,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靖康之亂爆發,北宋王朝覆滅,南宋王朝建立。宋高宗君臣将北宋滅亡的原因歸結到變法派王安石、蔡京等人身上。建炎三年(1129)六月,趙鼎上書:

“自紹聖以來,學術政事敗壞殘酷,緻禍社稷,其源實出于安石。今安石之患未除,不足以言政。”

言辭激烈地批評了王安石的改革政策,并主張清除其思想和改革措施以正政治。高宗皇帝聽取了趙鼎的意見,最終決定罷黜王安石的配享資格。

“配享太廟”?古代榮譽界天花闆的門檻有多高?

王安石像。來源/中國曆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曆代名人畫像譜》,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除此之外,張廷玉也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這位在清朝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名臣,曾輔佐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功勳卓著。然而,這位資深的“前朝元老”未能完全赢得新帝乾隆的信任。而君臣之間的隔閡也讓年老的張廷玉十分不安,于是在乾隆十四年的一個平靜日子裡,張廷玉做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他向乾隆皇帝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皇帝頒布一道诏書,確定他将來能夠配享太廟。乾隆皇帝雖然心中不悅,但考慮到張廷玉過往的貢獻,還是答應了他的請求。然而第二天,張廷玉并未親自入宮謝恩,而是派了自己的兒子代為表達感激之情。這讓乾隆皇帝感到十分惱火,他下令軍機處拟旨,要求張廷玉明白回奏。但在旨意尚未發出之前,張廷玉竟已經匆忙來到宮中謝恩,這又讓乾隆更加确信軍機處中有人向張廷玉洩露消息。

“配享太廟”?古代榮譽界天花闆的門檻有多高?

清代太廟東庑配享宗室功臣時享、裕祭陳設圖。來源/《院刊2017.3》,故宮博物院

憤怒之下,乾隆剝奪了張廷玉的伯爵頭銜,取消了他的太廟配享資格,并收回了自康熙以來三朝皇帝賜予的所有賞賜。但在随後的抄家過程中,張廷玉家中的清貧狀況讓乾隆皇帝感到震驚,這位曾經的權臣,竟然如此清廉。這也讓乾隆對張廷玉産生了一些改觀。

抄家之後,張廷玉閉門謝客,郁郁而終,心中充滿了未竟的遺憾。然而,命運似乎總喜歡在最後關頭給予補償。張廷玉去世後,乾隆皇帝雖然心中仍有些許芥蒂,但最終還是遵循了雍正皇帝的遺诏,讓張廷玉得以配享太廟。

“配享太廟”不僅是古代對功臣卓越貢獻的官方認定,亦是皇權意志與曆史背景交織的結果,深刻展現了封建社會對于忠誠勇敢精神和卓越功勳的敬仰與推崇。而如今,“太廟”作為一種贊譽形式經由電視劇的影響在網絡文化中成為一個熱梗,淡化了原有的曆史内涵,變成了一些網友表達對他人卓越表現的另類說法。

參考文章:

【1】古代大臣的至尊榮耀:談談配享太廟|太宗|宗廟

【2】張廷玉得以“配享太廟”的原因.中央電視台 [百家講壇]

【3】古代大臣的至高榮耀:談談配享太廟《中國國家曆史》

【4】明史 志二十六 功臣廟

【5】金史 志第十二 功臣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