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綦國瑞‖雪中品“龍谕”

綦國瑞‖雪中品“龍谕”

雪中品“龍谕”

綦國瑞

2023年12月20日中午時分,大雪像發了瘋一樣撲向膠東大地,那雪已不是一片片地飄落,而是一團團、一坨坨地擲向人間,如急雨傾盆,如海嘯撲岸。這場幾十年不見的大雪,像一床厚厚的被子,把每一寸土地都捂了個嚴嚴實實。路邊和停車場上密密實實的小汽車在雪的覆寫下,像是一排排剛出鍋的白饅頭。幾天前還神氣活現的松竹都被蓋在大雪裡,土地、房屋、道路、樹林、草木、山體、溝壑、高樓……一切的一切都被潔白如玉的大雪連接配接到了一起,隻是白茫茫一片無邊無際,正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豪邁、壯觀景象。

原本約好了下午要去張裕總部尋訪名酒奧秘,可這樣的大雪還能去嗎?我猶豫着,想要推掉采訪之事,但忽又想到,自古以來雪與酒就是好朋友,白雪也許會為美酒增添别樣的豪情吧。白居易不是有詩雲:“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那境界令人向往。

綦國瑞‖雪中品“龍谕”

而且,我對張裕人懷有深深的敬意。我曾多次參觀張裕的酒窖。每當踩着長不盈米的花崗石樓梯下到地下大酒窖時,我總像走進曆史的隧道,走進張裕初創時那些動人心魄的場景。那一排排整齊的橡木桶,讓人想起那些在中國葡萄酒産業勇開先河、開疆拓土的鬥士。那三個高五六米的世界橡木桶王,是他們親手建造的可在葡萄酒的大海裡劈波斬浪的航空母艦。從這些屹立了一百多年的橡木桶上,仿佛能看到張弼士頭戴高帽、身着西裝、手握拐杖的身影,能聽到他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意氣風發、壯懷激烈的聲音:“唐人是了不起的,隻要發憤圖強,後來居上,祖家的産品都要成為世界名牌。”這聲音真是氣壯山河、動人心魄。這是張公超人的氣概和膽魄,讓葡萄酒産業在煙台、在中國劄下根,也讓它有了不同凡響的靈魂。

這次冒雪踏訪,大概正是感動和敬意的驅使吧。

綦國瑞‖雪中品“龍谕”

近鄰大海的張裕總部,此時也是銀裝素裹。院内潔靜的白雪像是厚厚的地毯,踩上去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每走一步都會留下一個深深的腳窩。公司負責宣傳的吳小霞部長陪我走向院内南端的“1892藝術中心”,這是張裕的第一任總經理張弼士的夫人朱潤芝女士辦公的地方,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企業家。現在這裡被辟為對外開放的藝術中心。這是一座青磚砌就的二層小樓,大雪掩蓋不住它俊拔的面容,端莊的中式輪廓,雅緻的西式門窗,盡顯了主人中西相容的氣度和胸懷。

張裕的總釀酒師李記明博士已經等在二樓的會客廳裡了。張裕的首席釀酒師代代都是出類拔萃的神秘人物,是耀眼的明星。站在我面前的這位名聞遐迩的當任總釀酒師個頭不高,卻顯得異常精明幹練,兩隻明亮的眼睛放射着智慧的光芒。正是他和他的釀酒師團隊,念念不忘創始人“發憤圖強,後來居上”的初心,耐住寂寞,忘我投入,不斷創新,對标世界,帶領着釀酒師團隊,抓住不斷提高品質這個核心,每年都能斬獲 200多個大金獎、金獎獎項,站上了世界葡萄酒的高峰。

綦國瑞‖雪中品“龍谕”

剛落座,我就看到了桌子中央放着的一瓶葡萄酒:高約尺許,全身呈黑色,瓶子下部為圓柱形,逐漸向上收束為細細的瓶頸,為典型的中國傳統造型。瓶子中部是商标,黑色的底色上是燙金的兩個字“龍谕”,下部是一條飛動的金龍,看上去大氣、莊重,像是一位頗具風度的大将。

我把它拿在手中仔細端詳,敬意與愛意不覺生于心間。李記明看我愛不釋手的樣子,禁不住站起來,激動地對我說:“這就是國家上司人誇過的那款酒。”他還滿懷深情地還原了當時的情景:2020年,國家上司人到甯夏視察工作,在賀蘭山麓的葡萄酒産業園區品嘗了張裕生産的酒後,國家上司人高興地說:“我曾用張裕的酒招待外國賓客,沒想到張裕在甯夏生産出這麼好的酒。”李記明興奮地講述了這個難忘的時刻後,又接着說:“這是我們酒莊酒中的旗艦産品,斬獲150多項大獎,行銷50多個國家。世界三大酒評家之一的傑西斯.羅賓遜,在一場彙集全球各國酒王級葡萄酒的盲評中,為“龍谕”評出全球第二高的分數。我們的葡萄酒已經站在了可以與世界平視的位置上。新時期以來,我們生産的葡萄酒已經53次在國宴亮相,為衆多的國家元首和國際友人飲用和贊賞。”

他的一席話讓我回想起張裕近些年的創新之舉。張裕是中國第一家葡萄酒企業,也是中國酒莊酒生産模式的開創者。2002年,中國的第一家專業化葡萄酒莊——張裕卡斯特酒莊開業了。酒莊建在世界公認的最适合生産釀酒葡萄的北緯37度黃金線上,這裡地勢平坦,面朝大海。夏末的一天,我陪鄰國的一個通路團前來參觀。藍天之下,渤海之濱,坦蕩無垠的沙土地裡,一排排生長茂盛的葡萄,漫展出一片綠色的海洋。在碧波蕩漾的綠海中是一座歐式的建築,白色的牆體,高高的歐式的屋頂,與藍天、碧海、海灘一起構成一幅西洋畫卷。客人們在參觀了嶄新的地下酒窖一排排橡木桶的盛大場面後,在二樓落座,主人把直接從橡木桶裡取出的幹紅葡萄酒酌滿一個個酒杯。客人們從來沒有喝過這種從酒桶中直接取出的葡萄酒,酒中濃郁的果香、橡木香、陳釀醇香,讓他們陶醉了。在酒杯相碰的悅耳聲中,他們忘情地唱歌、跳舞,久久不停,最後主人隻好留餐。種葡萄、釀葡萄酒、品美酒、賞美景、吃美食,這該是酒莊的一大特色和魅力吧。

之後,張裕陸續在國内外建設了14座酒莊,這些風格各異的酒莊像閃閃發亮的明珠鑲嵌在南北半球上。在張裕的引領下,煙台的葡萄酒莊如雨後春筍般地生發,呼呼地建起60多座。世界最著名的法國拉菲集團也在蓬萊的丘山谷建起了瓏岱酒莊。這些風景秀麗、頗具異國情調的酒莊,還成為熱門的旅遊打卡地。從海岸到山谷,從芝罘到蓬萊,二十萬畝葡萄基地,綠了田園,綠了煙台,也醉了煙台,讓煙台葡萄酒城的名号有了更充沛的内涵。這些酒莊生産的閃耀着寶石光澤、散發着撲鼻醇香的葡萄酒微醺了神州,也微醺了世界。眼前的這款“龍谕”啊,正是張裕酒莊文化的産物,是他們生産的酒莊酒的熠熠生輝的皇冠。

綦國瑞‖雪中品“龍谕”

“來,讓我們一起品嘗一下這款酒吧。“釀酒師的一句話把我從回憶中喚回。

說話間,吳部長已經把酒輕輕地倒進了高腳大肚的葡萄酒專飲杯中,隻見杯中的酒呈紫紅的顔色,放射着紫紅的光華,像是亮晶晶的紫紅寶石。按照李總釀酒師的示範,我捏住杯柄輕輕地順時針搖晃,杯中酒起了漣漪,像一朵花兒緩緩開放。初聞是黑莓、黑櫻桃等黑色水果的香氣,繼而又是幽幽的橡木桶的香氣。在輕輕的晃動下,漸漸醒來的葡萄酒又散發出紫羅蘭和香料等複合的香味。酒未入口,香味就讓人有幾分醉了。禁不住啜入口中,先有些許的澀感,旋即是醇厚甘潤之感,接着是細膩、緊緻的單甯感。最難得的是那留在口中悠長的餘味持續綿延,入心入腦,讓我不禁想起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這的确是我迄今為止品嘗過的最美佳釀。

看我陶醉的樣子,吳部長動情地說:“‘讓祖上的産品成為世界名牌’是張裕人代代相傳的信念。要生産出高品質的葡萄酒,必須有好葡萄。咱的種植師整天在葡萄園裡摸爬滾打,修剪、施肥、防病,像伺候自家孩子一樣伺弄苗木。經過反複實踐,這款“龍谕”酒的葡萄園經過17 年風土探索,才篩選出25 個 A 級小園,專門用于釀造龍谕葡萄酒。釀酒師們為了保持敏銳的聞覺,長年不吃刺激性食物,每年要品嘗上千種酒,要優中選優,找出最佳配比,不容易啊!”

是啊,張裕的每一滴、每一瓶葡萄酒,都是張裕人信念的宣示、心血的結晶。它們承接了百多年曆史的滄桑,吸納了天地山海的精華,融彙了張裕人嘔心瀝血的努力,才獲得國家上司人的嘉許,才讓煙台戴穩了“葡萄酒城”的桂冠,引領煙台成為世界七大葡萄酒産區之一;也是張裕的酒,與港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讓煙台人生活得滋潤有味,它走上豪華的宴會,它走上普通人家的餐桌,它詩化了人們的心靈,甜蜜了港城人的生活;還是張裕的酒,如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讓煙台享譽全國;如一位風姿綽約的文化使者,讓煙台走向世界。

這樣想着,我隻覺得口中的酒多了幾分醇厚和芳香,多了幾分暢想與惬意。

綦國瑞‖雪中品“龍谕”

望窗外,大雪還在一刻不停地飄落着,我們碰杯的聲音清脆悅耳,餘音袅袅如天上而來,仿佛在和着雪的節拍,要将白居易“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詩意貫徹到底,讓我喜悅又興奮。這雪中品“龍谕”啊,品的詩意盎然,品得情意滿滿,品出了民族精神、時代風骨,也品出了厚重的曆史、豐饒的文化、品出了曆史的啟示與況味,品出了自豪和驕傲。

這款酒啊,它承接了百多年曆史的滄桑,吸納了天地山海的精華,激蕩着仙之魄道之魂,它是酒卻又勝酒了。

但是,不能再喝了,我還去見一下張裕現在的掌舵人、董事長周洪江。

十幾年前,他擔任總經理的時候我曾經采訪過他,他的精明幹練、他的雄心壯志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說張裕有責任扛起中國葡萄酒業的大旗。

在這個大雪飄飄,冰凝雪積,玉樹瓊枝的時刻,我又見到了他。依然英姿勃勃,依然神采奕奕,挺拔的身材透着堅定,明亮的雙眼顯示出無畏的光華,他是有目标、有遠見、有胸懷、有擔當的掌舵人,正信心百倍地駕駛着張裕這艘巨輪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但他總是低調的,言談樸實無華,從不誇誇其談,當我問到未來的設想時,他輕聲地回答說:“我們的目标永遠是張裕初創時的初心,’發憤圖強,後來居上,祖家的産品都要成為世界名牌’,雖然我們現在是世界名牌了,但我們還要在名牌中争名次,永居前列,不負先輩、不負祖國、不負煙台。“

綦國瑞‖雪中品“龍谕”

我極力地贊揚“龍谕”的品質,他說,這不過是這個階段的高标,我們要與時俱進,根據時代和消費者的需求,創造出更多的世界一流産品。

這膠東的大雪啊,還在急匆匆地落下,紛紛揚揚,無休無止,這話語卻像是隆隆作響的春雷穿越飛雪,響徹大地。我也終于明白,張裕的葡萄美酒曆經130餘年而終于站上世界之巅,而受到領袖的贊揚,是因為他們始終堅守的初心和行動。

2024年 1月10日

綦國瑞‖雪中品“龍谕”

綦國瑞,編審、進階記者。原中國散文學會理事。現為煙台市散文學會名譽會長、膠東曆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理事、中國作協會員、《煙台散文》及其微刊主編。長期從事業餘文學創作和曆史研究。著有散文集《家住海邊的日子》《萊州史話》等8部著作。編《煙台曆史文化叢書》和《萊州曆史文化叢書》等。近年來,有諸多散文在《人民日報》《海燕都市美文》《散文百家》《散文選刊》《中國文化報》等著名報刊發表。其中散文集《家住海邊的日子》2006年獲第九屆煙台市文藝創作一等獎、《萊州曆史文化叢書》獲煙台市2009年“煙台文藝工程精英獎”、《失落的古城》獲2006-2008年“魯藝杯”山東省優秀散文榮譽獎、2010年散文《女省長的目光》獲首屆“星光杯”感動中華全國優秀文學作品征文一等獎。2010年《心靈霁光》獲全國當代散文獎。《鳳凰閣記》獲得冰心散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