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藥材市場:走勢趨平 短闆待補

中藥材市場:走勢趨平 短闆待補

低價的染色扁豆,冒充800多元一公斤的酸棗仁;無效的藥渣,通過烘幹或二次加工被包裝成正品藥材銷售……前不久,有媒體曝光,在中藥材市場裡,部分進貨商以次充好,甚至摻雜摻僞。

中國城市報記者了解到,中藥材市場此前經曆了一場價格“狂飙”的風暴,可觀的利潤引發了市場亂象,給整個行業帶來不小沖擊。

中藥材市場價格現狀如何?各地在規範中藥材發展方面有哪些有效實踐?如何讓入口中成藥吃得安心?中國城市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現狀:漲價潮已退

去年9月,中國城市報記者在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下轄鄉鎮調研時,發現昔日無人問津的野生酸棗突然成了村民争相采摘的“金豆子”。

之是以被稱為“金豆子”,是因為收棗的價格創曆史新高,是往年的一倍多。有的夫妻倆采一天棗就能掙1000多元。

記者了解發現,部分中藥材的售價普遍上漲甚至“狂飙”,而酸棗仁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可以用作中藥材。終端産品價格上漲,自然拉動了原材料的價格漲勢。

中藥材産業資訊門戶網釋出的消息顯示,去年8月,旨在反映大陸中藥材市場整體價格情況與變動幅度的中藥材綜合200指數達到了3604高點,而這一數值也創造了該指數2007年以來的新高。

持續上漲的價格,增加了患者的用藥成本,更有人趁機囤積居奇,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在此背景下,穩定中藥材價格的呼聲越來越高。

為規範行業發展,山東、山西、廣東、雲南等多地紛紛加強中藥材的流通和監管。以安徽省亳州市為例,該市市場監管部門對以儲存中藥材為主的冷庫進行調查走訪,并對哄擡物價情況處以頂格罰款。

近日,中國城市報記者再次走訪北京多家藥店發現,純酸棗仁價格為3元/克,與去年9月基本持平。

中藥材天地網資訊顯示,截至4月1日,來自山東的酸棗仁機選統貨,在中藥材集散地安國藥市、荷花池藥市、玉林藥市、亳州藥市的價格分别是820元/公斤、760元/公斤、780元/公斤、700元/公斤。除亳州藥市月跌6.67%外,其餘藥市月跌無變化。年跌分别為4.65%、12.64%、13.33%、19.54%。

某大型中藥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随着人們對中醫藥認可度的提高及健康意識的增強,中草藥材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這導緻了一些中藥材的市場供應緊張,進而推動了價格攀升。與此同時,以酸棗仁為例,這類中藥材的生長環境和産地差異較大,不同地區的價格可能存在較大的差别。此外,由于中草藥材的生長周期和采摘季節等因素,酸棗仁等中藥材的價格也可能會因季節變化而有所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中藥材價格已大幅回落。湖北省襄陽市某鄉鎮一位麥冬種植戶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今年麥冬收購價格呈下跌趨勢,但他的種植面積增加了,從原來的10畝增加到今年20畝。“今年幹麥冬66元/公斤,濕麥冬16元/公斤,價格比去年降低了。去年幹麥冬100元/公斤,濕麥冬26—28元/公斤。”該種植戶說。

收購端價格下跌延伸到流通端。截至4月1日,在中藥材天地網,産地來自湖北的麥冬統貨,安國藥市的價格是100元/公斤,月漲5.26%,年跌9.09%;玉林藥市的價格是110元/公斤,月跌8.33%,年跌15.38%;亳州藥市的價格是90元/公斤,月跌38.46%,年跌21.74%。

相關媒體釋出的《2024年中藥材市場價格監測資料報告(3月)》顯示,1445個品規2024年3月31日價同比2023年3月31日,升價品規262個,占總量18.1%;降價品規230個,占總量15.9%;平價品規953個,占本期品規總量約66%。由此可以看出,中藥材市場整體走勢趨平。

隐憂:價格趨穩背後亂象仍存

盡管中藥材市場整體價格走勢逐漸趨穩,市場活躍度也維持在一定水準,然而在這背後仍存在不少隐憂。

上海市民張女士由于睡眠障礙,買了酸棗仁膏泡水喝,但喝完一瓶後仍感覺效果不佳。湖北居民李先生也有類似經曆,他向中國城市報記者表示,自己易焦慮,經朋友推薦,買了酸棗仁口服液安神。“喝了幾盒了,但似乎用處不大。”

“在非正規管道買得很便宜的那種酸棗仁多半都是摻假的。純的酸棗仁,價格屬實不低。”一位業内人士向中國城市報記者表示。

3月26日公布的《國家藥品抽檢年報(2023)》顯示,國家藥監局全年共抽檢9個中藥飲片品種2158批次,不符合規定的有63批次;在中藥材品質方面,共監測9個品種251批次樣品,發現理棗仁摻僞酸棗仁、炒酸棗仁檢出胭脂紅、部分批次炒酸棗仁及炒酸棗仁配方顆粒黃曲黴毒素B1超标等問題。

易摻僞和高額的利潤使酸棗仁抽檢不合格數居高不下。據報道,去年10月,安徽鴻坤藥業因為炒酸棗仁被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查出“水分”項不符合規定,被罰款;同年11月,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因為生産不合格中藥飲片炒酸棗仁被安徽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罰款;今年,北京鶴延齡藥業發展有限公司因為生産、銷售不合格酸棗仁,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

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獲悉,正宗的酸棗仁是扁圓形或者扁橢圓形的,長寬均在5—9毫米之間,厚度大約是3毫米。棗仁的顔色多以紫紅色和紫褐色為主,表面看起來發亮有光澤。正宗酸棗仁的種皮較脆,容易破碎。破開種皮後,胚乳是白色的,味道很淡。而僞品的酸棗仁,以滇刺棗仁為主,體積明顯偏小,厚度通常不足3毫米。表面的顔色也明顯不同,多為棕紅色、棕黑色或者綠棕色。而且滇刺棗仁的種皮過于堅硬,胚乳味道微澀。

值得留意的是,除酸棗仁外,生曬參仿冒西洋參、女貞子搶青采收導緻品質下降、地骨皮産地加工泥沙清洗不完全等問題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中藥材市場的健康發展、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整治:全程溯源提升監管有效性

據了解,之前藥品品質監督主要靠企業自查、藥監局抽查、消費者舉報。由于中藥材的生産和流通涉及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可能對中藥材的品質産生影響;加上大陸中藥材生産機關多為農戶,品質管理和風險管控偏弱,導緻在藥監局抽檢中,部分中藥材重複上榜且抽檢不合格批次增加。

欣慰的是,在規範行業發展上,各地已積極探索,不斷加大對市場的巡查和監管力度。

上海率先啟動實施中藥飲片溯源工作,消費者通過掃描藥品二維碼,對産品批号、産地、生産企業等資訊一目了然。全過程的資訊追溯讓患者入口藥吃得更安心。

無獨有偶,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官方網站釋出公告表示,将探索建立中藥飲片全程追溯與品質監管服務平台,納入23家飲片企業,實作130餘個藥材、166個飲片品種的溯源。編制并以團标釋出北京市中藥飲片品質追溯相關标準,面向北京市中藥飲片生産、流通企業和醫療機構,開展中藥飲片追溯的推廣使用和相關教育訓練。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大同大學煤基生态碳彙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趙建國建議,建立中藥材真僞鑒别的新科技、新技術和新标準;同時,建立中藥材生态修複的理論、技術、方法、标準體系,研發與內建不同類型的中藥材真僞鑒别技術,建立工程點示範區,成功完成産業化基地孵育,全面推進大陸中醫藥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企業方面也在加強自律。一位藥企從業人員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保證藥品品質,其企業内部設有質檢部,因為藥分很多種制劑,常見膠囊劑、片劑、口服液等。以膠囊為例,會有鉻檢測報告,就是膠囊殼的報告,其次是膠囊罐裝藥物、包裝、打包發貨等流程,在這之前有多個環節的内部抽查。“除藥監局抽查外,消費者可以在相關部門官網查閱準許文号和名稱,上面有允許生産的藥品及對應廠家,以此來辨識藥品真僞。”該從業人員說。

■中國城市報記者鄭新钰 見習記者曾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