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死後,劉禅下令查抄諸葛亮的财産,卻為何讓劉禅勃然大怒?

作者:卓越

“此間樂,不思蜀”讓劉禅被永久地釘在了恥辱柱上,窩囊是窩囊了點,但總比後來寫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李煜要顯得智慧的多。

因為劉禅這句話,讓自己得以壽終正寝,這要比同樣是俘虜的李煜,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很多人都诟病這種做法,即便是有意而為之,也難稱之為大丈夫。但是,大丈夫在頂天立地的同時,還需要能屈能伸。

因為,人隻要是活着,就會擁有無限可能,而當人一旦死了,那就真的是一了百了,再也沒有了翻盤的機會。

諸葛亮死後,劉禅下令查抄諸葛亮的财産,卻為何讓劉禅勃然大怒?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劉禅能夠演得像,能夠演得真,這和他的家教以及這麼多年的人生經曆有很大的關系。

要知道,白帝城托孤之後,面對着聰明的諸葛亮,幼主劉禅能夠順利地活下來,并且還能最後保住一城百姓的性命,足以可以說明,劉禅這個人,非常不簡單。

諸葛亮在世之時,蜀國的國家大事,諸葛亮事無巨細。劉禅這個皇帝當得實在是省心,除了拜祖祭祀他說得算之外,一切的軍國大事,都不需要他來過手,劉禅隻需要安心的學習即可。

但是,這對于一個皇帝來說,未免有些讓人難以忍受,畢竟,不管是大皇帝還是小皇帝,本身就對權力有一種源于内心深處的渴望,進而會導緻他們與權臣産生沖突。

可是,劉禅忍住了。諸葛亮活着的時候,劉禅是什麼都不管,唯唯諾諾的當一個清閑皇帝,讓心細如發的諸葛亮都不得不相信,阿鬥是不是真的被劉備摔壞了?

諸葛亮死後,劉禅下令查抄諸葛亮的财産,卻為何讓劉禅勃然大怒?

但是,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禅便開始展現出一副不一樣的嘴臉,他立刻派人去查抄了諸葛亮的家産,打算以此來推倒諸葛亮在蜀國的光輝形象,進而樹立自己的權威。

但沒想到,結果讓劉禅大怒不已,那麼,劉禅到底在諸葛亮的府邸搜出了什麼“高端貨”,能夠讓劉禅暴跳如雷?

諸葛亮對于劉備來說是一個能臣,對于劉備的創業團隊來說,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是以,劉備在白帝城托孤之時,才會表示得相當“暧昧”,甚至預設諸葛亮取而代之的行為的出現。

諸葛亮當然心裡也是一驚,他和劉備相處了半輩子,劉備到底心裡想的是啥,他想必早已了然于胸。

按照蜀國當時的情況來看,正處于危急存亡的時刻,顯然不是改朝換代的最好時機。是以,諸葛亮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選擇取劉禅而代之。

劉禅雖然被劉備當年摔了一下子,背上了一個“扶不起”的壞名聲,但是劉禅的情商,絕對得到了劉備的真傳。

諸葛亮動不了劉禅,而劉禅也無法動諸葛亮,兩者便維持了一個平衡,但是劉禅絲毫不擔心這個狀态,他隻需要盯緊了諸葛亮,確定自己的安全即可。

諸葛亮死後,劉禅下令查抄諸葛亮的财産,卻為何讓劉禅勃然大怒?

諸葛亮是個權臣不假,但是他卻不如劉禅年輕,而且劉禅為了能夠穩住諸葛亮的心态,便表現出一副“無知”的樣子,這對于他來說,反而是最好的保護色。

自古以來,皇帝與權臣之間,就看誰的忍耐力最強,從諸葛亮死後,劉禅的一系列操作來看,劉禅治國理政的能力,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弱。

諸葛亮在後劉備時代,将國家的事當成了自己的事幹,一手将蜀國的大權抓到了自己的手中。

諸葛亮窮盡蜀國國力,前後六次北伐,為的就是用進攻來彌補防守端的劣勢。因為蜀國的地域面積小,綜合國力差,等到魏發展壯大起來,蜀國最終的結局就是滅亡。

而且諸葛亮也想憑借此事,将蜀國所有的大權收到自己的手裡,如果順利地完成了這件事,那麼是不是取劉禅而代之,又有什麼關系。

就跟曹操一樣,他一死,曹丕直接就搶了劉家的江山,而諸葛亮如果想的話,也完全可以這麼幹。

諸葛亮死後,劉禅下令查抄諸葛亮的财産,卻為何讓劉禅勃然大怒?

對比來看,劉禅就顯得聰明得多,那些叫嚷着不想當傀儡的皇帝,基本上都避免不了被取而代之的下場,但是劉禅每天美滋滋的當傀儡皇帝,反而熬到了諸葛亮閉了眼。

諸葛亮一閉眼,劉禅的精神頭就提起來了,那就要重新将自己多年來形象重新重新整理一下,改變下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劉禅就想着能挑諸葛亮點事兒,借以襯托自己的英明強悍。于是,諸葛亮在去世之前寫的那封信便派到了用場。

諸葛亮自然也怕劉禅報複,在去世前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僅僅有800桑樹,十五頃薄田,除此之外并無他财,為蜀國兢兢業業,是個清官。

而有人則看出了劉禅的真實想法,便趁機告發諸葛亮A錢,劉禅打着為諸葛亮正名的幌子,派兵去搜查諸葛亮的家,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像他說的那樣。

搜查的結果讓劉禅大為震怒,諸葛亮果真向他說的那樣清貧,而劉禅大怒的背後,看起來是因為不懷好意之人對諸葛亮惡意中傷,實則是對這個結果有些失望。

諸葛亮死後,劉禅下令查抄諸葛亮的财産,卻為何讓劉禅勃然大怒?

劉禅和手下的臣子,一唱一和之下,便将劉禅的本意掩蓋了起來。雖然諸葛亮沒有被劉禅趁機扳倒,但是劉禅也完美地化解了這一尴尬,讓君臣之間的僅有的這層紙得以繼續存續,由此可見,劉禅的情商不是一般的高。

掙紮了半天,蜀國也沒有避免被魏滅亡的尴尬局面,但是不同的是,劉禅保留了百姓的性命,沒有讓蜀國人生靈塗炭。

而他自己,被抓到了魏國之後,又憑借着一句“此間樂,不思蜀”,換得了一世清福,成為為數不多得以壽終正寝的亡國之君。

由此可以看出,劉禅的情商與智慧,非一般人可以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