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上遊新聞

2024-04-08 19:11釋出于重慶上遊新聞官方賬号

當下最火的汽車品牌是什麼,很多人一定會說是小米SU7汽車。從3月28日釋出上市到如今,它一直處于輿論的高熱漩渦之中,面臨着“不能退定金”“座椅鼓包”“未傳遞掉漆”“充電線束‘銅改鋁’”“保費過高”等等一系列質疑,其中很多登上了熱搜榜。面對這些質疑,小米方面一口氣在社交平台推出了十期“小米SU7答網友問”對相關問題進行解釋,小米創始人、董事長雷軍甚至發出了“大家現在都是拿着放大鏡來看小米SU7”的感歎。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從3月28日到現在的12天裡,小米汽車遭遇了多少起較大的質疑。

質疑:不能退定金

回應:鎖單就不能再退

3月28日才釋出上市,不足24小時,小米SU7就遭遇了上百名消費者投訴維權。3月29日上午,多位小米汽車預訂使用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此前支付的5000元定金無法退款,與小米汽車宣布的“定金7天内無理由退款”不符。截至3月29日媒體發稿,黑貓投訴平台上關于小米汽車“無法退定”的投訴已達到150條,而部分小米SU7維權群人數已超過150人。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小米汽車上市吸引大量消費者圍觀。  網絡圖

針對投訴,小米方面回應稱,定金7日内支援無理由退款,超過7日後,車輛配置會自動鎖定,消費者也可以提前主動鎖定配置的。一旦訂單鎖定,車輛将進入生産階段,配置無法再修改,定金不退。此外創始版現車配置已經鎖定,消費者在支付2萬元定金後,即鎖單。截至3月29日中午12點,小米汽車的客服體系接到關于退單及改配需求,總計469例。

“定金作為法定擔保方式,具有較強法律限制力。”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小米公司在最終鎖單前通過多種形式提醒消費者“鎖單不退定金”的規則,已盡到提醒告知義務,要求退還定金沒有依據。

“定金和訂金一字之差,極易被混淆,但二者存在本質的差別。”付建表示,“定金是一個規範的法律概念,是合同當事人為確定合同的訂立、生效或履行等而自願約定的一種擔保形式,是違約責任承擔的方式之一。”付建提醒,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要注意分辨“定金”與“訂金”二者的差別,避免因混淆而引起糾紛。

質疑:座椅鼓包

回應:短時間試坐人數太多

4月5日,有網民稱,在北京小米汽車SU7門店的展車,在不到一周時間座椅就出現了鼓包破損現象。對此,小米汽車的官方回應是試駕人數過多,單日超過了5000人。

當日,小米釋出了“小米SU7答網友問第八集”,其中有一部分專門回答了這個問題。小米方面解釋,小米SU7的展車座椅采用Nappa真皮材質,真皮屬于天然材料,此類材質都有一個通性,如果長時間擠壓會導緻真皮内部的纖維組織被拉伸,這時候皮質需要“休息一下”,也就是在壓力消失後,纖維組織才會慢慢恢複到緊緻的狀态。

而小米SU7上市初期,門店人氣火爆,座椅面料長時間高強度擠壓變形,沒有有效的恢複時間,導緻座椅表面輕微變形。其實,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座椅表面會自然恢複緊緻狀态。且小米SU7量産車,在Nappa真皮下方還采用了高密度複合海綿,更能有效加強真皮的回彈性能。

小米方面表示,小米SU7的座椅總成經過了嚴苛的測試,比如導入導出耐久測試就做了25000次,遠高于行業标準的15000次(QCT 740),并且座椅随整車質保(具體質保内容詳見使用者手冊品質擔保服務章節),請放心使用。

質疑:線束“銅改鋁”

回應:這已是行業主流趨勢

小米汽車上市後,各項技術名額開始對外公布,其中,小米SU7使用鋁制線束而非傳統銅制線束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熱議。這一改變讓公衆質疑小米是否在偷工減料。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小米SU7使用鋁制線束而非銅制線束引發了熱議。    網絡圖

作為汽車電氣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線束材質的選擇直接關系到車輛的性能和安全。傳統上,線束主要采用銅材料,因為銅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和穩定性,這一點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然而,在小米SU7的設計中,鋁材質被用于線束的制造。

對此,在“小米SU7答網友問第八集”中,小米方面對此進行了回應。

小米方面認為,目前絕大部分主機廠的充電線束等都采用鋁導體方案,小米SU7也是。鋁導體在導體性能、安全性能上和銅導體是一樣的,隻是導電率不同,但可通過截面積的不同實作相同載流能力。但鋁導體還有着銅導體不具備的優勢,比如輕量化,鋁線比銅線可以輕30%。是以對于電車來說,因為對續航和快充的額外關注,“銅改鋁”已經是行業主流發展趨勢,偷工減料絕對是無稽之談。

質疑:訂單異常攔截

回應:開啟第二輪追加開售

在3月28日上市後,随着小米SU7的熱銷,部分消費者在嘗試下單時卻發現自己的訂單被異常攔截。這引起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和疑慮。對此,雷軍在微網誌上做出了回應,表示将對這部分異常訂單進行全面排查和處理,確定每一位消費者的權益不受侵害。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雷軍表示,對部分異常訂單進行了全面排查和處理。   微網誌截圖

為什麼會出現異常攔截?據業内分析,可能是系統故障或網絡問題導緻,也可能是供應鍊問題導緻部分産品供應不足。無論哪種情況,對于消費者而言都是一種困擾。3月31日晚間,雷軍在微網誌發文稱,在小米汽車SU7創始版的定購過程中,識别、攔截了部分異常訂單和黃牛訂單,是以将開啟第二輪追加開售。

雷軍稱,這次繳付定金20000元,下定即鎖單;已下定非創始版的使用者,也可參加本輪開售,下定成功後,可将原有定單轉為創始版。另外,本輪定購,同樣享受3月28日當晚一樣的至高31000元豪華購車權益。

質疑:不能使用特斯拉充電樁

回應:社群電網電壓不平衡

小米汽車開始陸續傳遞後,有使用者回報,使用特斯拉充電樁出現了無法拔出充電槍的情況。

小米方面随後在“小米SU7答網友問”中對此進行了解釋。小米汽車稱,通過客服聯系到使用者,已經核查清楚問題:車輛在啟動充電後,因使用者所在社群電網的三相電壓嚴重不平衡,導緻車輛充電機系統(OBC)連續報錯3次,同時進入充電保護機制,是以無法響應使用者解鎖指令。

小米汽車提醒,因每個使用者的社群電網電壓平衡性不一緻,後續将通過OTA(遠端下載下傳)的方式,優化因報錯而導緻進入充電保護模式的運作機制。此外,如果使用者充電槍出現解鎖故障,可以使用應急解鎖拉線進行解鎖。操作如下:首先在車機内點選“停止充電”後,開啟後備箱,使用合适的工具拆卸後備箱維修蓋闆,并找到解鎖拉線開關,向車頭方向拉動充電槍應急解鎖拉線,即可解鎖充電槍,并正常取出。

質疑:未傳遞已掉漆

回應:運輸中磕碰賠償積分

4月4日,廣東深圳的莫女士上網發文稱,自己購買小米SU7創始版汽車,被告知運輸過程中發生磕碰,車前蓋掉了一塊漆,隻能補好漆賠償5000積分(在小米商城購買力等于500元)後正常傳遞。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莫女士将車還沒有傳遞就掉漆的事情發上網。  網絡截圖 

莫女士表示拒絕後,對方提出賠最高20000積分的解決方案,不支援更換新車,退車定金也沒法退。這個提議再次被莫女士拒絕,莫女士堅持要求更換新車。

對于此事,小米汽車客服對媒體表示,不能更換新車,重新訂購也需要等很長時間,可以和傳遞中心協商,後續會出台相關政策解決此類問題。

質疑:試駕車連續出事

回應:司機經驗不足

3月30日,湖北武漢一輛小米“海灣藍”色的SU7在一高架橋下路口右轉後,車輛突然失控撞上路沿,萬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4月1日,武漢小米汽車傳遞中心從業人員向記者表示,系因試駕使用者的駕駛經驗不足,雨天轉彎時未減速造成。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小米試駕車出車禍。      網絡圖

這并非近期小米SU7試駕車首次出現事故,3月29日,在廈門,消費者在試駕小米汽車時,不慎碰到了馬路牙子,右側前後輪胎全部爆胎,後懸挂塌陷疑似空氣懸挂出現問題。現場從業人員稱,因為新車試駕人數衆多,接待量大路況複雜,具體情況還需回報給總部再做公告。

3月31日晚,雷軍在其個人微網誌稱,SU7在正側面碰撞、追尾後碰撞等方面均有超标準性能。

質疑:保費太貴

回應:根據多種因素綜合計算

小米SU7傳遞後,陸續有部分車主表示保費有點貴。記者從一些車主曬出的保單中發現,各地SU7的保費價格有所差異,Max版本尊享保險的價格可高達近9500元,标準版SU7保費在六千元左右。有說法稱,小米SU7的保險費用和40多萬元、50多萬元的油車相近。

小米汽車展廳的銷售人員介紹,小米汽車車險首年價格一般在6000元至8000元之間。同時,和傳統燃油車一樣,如果不出險續保價格會逐漸下降。小米SU7車主曬出的保險方案印證了上述說法。據悉,基礎版保費約6638元,包含交強險、商業險以及駕乘意外險;尊享版約7036元,差别主要展現在第三者責任險等項目的保額上。

對“保費偏貴”的說法,小米汽車回應稱,新能源車和燃油車商業險條款不同,新能源車專屬條款既為“三電”系統提供保障,又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且還會根據品牌、車型、上戶類型、險種、保額等多種因素綜合計算,保費價格也不盡相同。

質疑:三年就能造車

回應:有靠譜的研發團隊

最近,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在微網誌上有7次針對小米汽車的發言,劉濤稱,小米在2-3年時間中從原生平台到産品研發完成,過于倉促,疑惑是怎麼做到如此高效和高速的。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雷軍專門發視訊解釋為什麼造車這麼快。    視訊截圖 

為此,雷軍專門在微網誌上轉發了一套關于造車速度的微網誌,并點評說“我們對汽車工業一直充滿敬畏之心,我們會尊重客觀規律,竭盡全力把車做好!新勢力造車之是以快,其實還和新勢力在組織效率、決策流程等息息相關”。

雷軍還曾經釋出視訊,解釋相關問題。在視訊中,雷軍表示,小米已經有創業14年的經驗和積累,而且組建了一支非常靠譜的研發團隊,現在大概有三四千名工程師。其中,至少有一千人是專家,這些專家幫助小米少走很多彎路。“而且中國的産業鍊的基礎很好,做智能電動汽車的話非常的完善,是以三年時間如果不走彎路,把第一輛車弄出來了,是有機會的。”雷軍說。

專家提醒

小米汽車要經得起挑剔與審視

小米汽車可謂“自帶流量”。以小米品牌的知名度,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的影響力,小米SU7上市想要低調都不能。雖有潑天的流量,但這也讓小米汽車的一舉一動都被網民關注。一旦産品出現一點問題, 将承受比其他情況下更大的壓力。

近日,有網友發現雷軍在北京小米汽車工廠傳遞日乘坐的藍色小米SU7 Max後輪有白色附着物掉落。4月5日,小米集團品牌負責人通過微網誌對此事作出回應,解釋稱白色物質是搭建傳遞儀式時遺留的物料顆粒。雷軍在微網誌回應,稱“大家現在都是拿着放大鏡來看小米SU7”。

有資深汽車行業專家表示,此事映射出消費者對知名品牌産品品質的高度期待與嚴格監督。事實上,小米汽車上市僅僅12天,就面對了大大小小這麼多質疑,足以映射出消費者對知名品牌産品品質的高度期待與嚴格監督。這種情況下,小米汽車更要經得起消費者對其“瑕疵”的挑剔與審視。作為造車“新勢力”,小米汽車上市後要十分注意産品品質。目前,消費者已不再有早期階段對新能源車的包容度,對新進入者的産品品質要求十分嚴格,小米汽車不能出現明顯的品質問題,包括軟體方面。

上遊新聞據澎湃新聞、紅星新聞、北京商報、錦觀新聞、福建日報、極目新聞等綜合

檢視原圖 446K

  •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 小米SU7上市12天遭遇9大質疑,雷軍感慨“大家用放大鏡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