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老人拿龍袍去鑒定,專家稱是赝品要銷毀,老者:你知道我是誰嗎

作者:貓眼觀史

作為一個有着兩千多年封建時期曆史的國度,“龍袍”可能是中國人關于“衣物”的最高幻想。

不過龍袍都是皇帝的服飾,即使到現代,我們普通人最多也隻能在博物館看一眼,對其細節難以了解,自然有很多人認為,龍袍也就是在繡上了代表皇權的龍。

事實上,雖然曆朝曆代都有龍袍,但其細節卻是不斷變化地,除了“龍”這個核心外,從色彩、數量、形态乃至衣服的材料、繡工等等,都極為講究,用一句話來講就是:一切都是細節。

一老人拿龍袍去鑒定,專家稱是赝品要銷毀,老者:你知道我是誰嗎

而作為皇權的象征,龍袍在封建時期自然有着極為嚴格地管控,稍有牽連,就會被扣上“造反”的帽子,是以,能流傳下來的龍袍極少,現在大家在博物館中見到的龍袍,也基本以離我們最近的清朝龍袍為主。

于是,在2010年,當一位老人,拿着一件龍袍參加某檔鑒寶節目時,一時間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一、價值五億的龍袍

不知道從何時起,鑒寶節目以其專業性、知識性和懸念性,在央視及各大地方台中紅極一時。從《天下收藏》到《一槌定音》再到《了不起的鑒寶官》,不僅收視率很高,還引得無數民間藏寶人,帶着自己的收藏到節目中進行現場鑒定。

2010年,某鑒寶節目就迎來了這麼一位老人,為了節目效果,在他攜寶上台前,不僅現場專家,就連主持人都不知道他帶來的是什麼。

現場觀衆們隻看到老人親手搬上台一個被紅布蓋住的大框,而且有一定厚度,很顯然不是最常見的瓷器、玉器或書畫。

一老人拿龍袍去鑒定,專家稱是赝品要銷毀,老者:你知道我是誰嗎

主持人先介紹了老人的身份,原來他是一位旅英華僑,和父輩在英國生活多年,如今年邁,希望落葉歸根,決定舉家搬回中國。

而他的資産中,就有一部分是大量的文物收藏品,其中有部分意義特殊,他計劃捐獻給國家博物館,不過在此之前,希望能在鑒寶節目上做一次鑒定。

之是以選擇這檔節目,是因為它的特色——鑒定出赝品,會要求當場銷毀。從開播以來,在節目現場,已經銷毀了不少仿品、僞品,是以熱度很高,權威性也很強。

主持人最後介紹道:據說這件藏品,是老先生祖輩流傳下來,一直視如珍寶,從不輕易示人,今天老先生将其帶來,就是希望能讓各位專家做一個權威的鑒定,然後再捐獻給國家。現在,就連我也不知道這件藏品究竟是什麼,下面就請老先生親自為大家揭曉。

主持人的介紹早就引得現場觀衆們極為好奇,議論紛紛,就連鑒寶專家也在猜測大框子裡放的究竟是什麼。

而老先生也不含糊,直接一把扯下了遮住大框的紅布,隻見被玻璃保護着的框内,挂着一件黑色的袍子,其上繡着幾條五爪金龍,還點綴着祥雲、牡丹等各種寶紋,看起來華貴無比。

一老人拿龍袍去鑒定,專家稱是赝品要銷毀,老者:你知道我是誰嗎

緊接着就聽到老人介紹道:這是我祖上三輩傳下來的,到我這是第四輩,據我父親說,他在國外找人鑒定過,可以賣到五億人民币,但他沒有賣。

老人的話在現場引起一片嘩然,即震驚于這個節目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藏品——龍袍,也震驚于它的價值——五億人民币。

主持人很快從驚訝中反應過來,也興緻勃勃地引導道:老人家帶來了這麼珍貴的一件藏品,如果是真的,也是我們節目的榮幸,下面就請各位專家對這件龍袍進行鑒定。

說完,就有專業的從業人員上台,将龍袍擡到了專家們前面,由他們依次檢視、鑒定。

二、赝品

對于專家的鑒定,老人顯得很有信心,在台上一直非常放松地配合主持人的互動,而此時,幾位專家也确實是在仔細地檢視着那件龍袍。

前面說過,龍袍的演變導緻大陸曆朝曆代都有着明顯的差別,單從顔色來看,就從秦朝的黑色調,發展到了後來的黃色調,其間還有紅、白等主色系。

即使是同一個朝代,也有細節上的變化,有的是9條龍,有的是12條龍,有的龍隻有四爪,這種被稱為“蟒袍”,是達官貴人所穿,與繡着五爪金龍的“龍袍”有着本質差別。

而且即使同一時期的龍袍款式也不止一種,皇帝在不同場合,進行不同活動時,穿着龍袍也不一樣,主要從龍的形态以及龍袍的色調進行差別。

一老人拿龍袍去鑒定,專家稱是赝品要銷毀,老者:你知道我是誰嗎

而專家們要鑒定一件古董的真僞,首先就要确定一個大緻的年代,再結合年代的特色以及史籍記載,來檢視有無漏洞。

其實,鑒定古董,最忌諱的就是“看真”,因為如果是僞造的古董,肯定會照着真品的特點來進行加工,如果鑒定是沖着“真”去,總能找到支撐點,但這就會導緻“假”的地方被忽視。

而一件古董,往往隻需要一個地方“假”,就足以推翻它存在的基石,撥開迷糊看到真相。

而節目組請來的專家鑒寶經驗都非常豐富,專業知識更是紮實,他們看這件龍袍,就是通過繡工、形制、制作工藝、裝飾圖案等細節進行判斷。

眼看專家們檢視的時間越來越長,觀衆們都有些躁動,不過台上的那位老人卻愈發鎮定,因為他也清楚,之是以專家們鑒定時間這麼長,一個是因為民間鑒定龍袍确實少見,而另一個原因就是,專家們還沒有找到這件龍袍“假”的地方。

終于,就在不少觀衆開始不耐煩時,專家們在一番交流後,各自坐了回去,也讓從業人員将龍袍送回了台上,再一次展示給大家。

此時主持人也非常及時地開口:看來現場的專家們已經有了結果,下面就有請專家組揭曉這件龍袍藏品的真僞!

說完這句話,主持人看了一眼老人,繼續道:不過在揭曉前,我們有一個例行步驟,就是請老先生确認,參加了我們節目的鑒定,如果是赝品,就會在現場被銷毀!

一老人拿龍袍去鑒定,專家稱是赝品要銷毀,老者:你知道我是誰嗎

确實,現場銷毀赝品,正是這檔鑒寶節目最大的噱頭,也為其建立了很大的權威。而老人對自己祖傳的龍袍極有信心,毫不猶豫地表示沒問題。

而此時,台下的一位張姓專家終于開始了講解:這件龍袍做工精細,整個形制确實如清朝的龍袍相似,而其祥紋以牡丹花為主,可以推斷大概的年代,是道光年間。

這件龍袍的顔色比較特殊,不是黃色,很深,但也不是黑色,而是一種專門的色彩,叫做石青色。

雖然大家在電視劇上所看到的龍袍基本以黃色為主,但實際上,隻有在重大的正式場合,皇帝才會穿黃色龍袍,以示莊重,而在日常時,各類顔色的龍袍都有,主要看皇帝偏好。

聽到專家的一通介紹,主持人也非常恰當地捧哏了一句:那張老師您的意思是,老先生家祖傳的這件龍袍是真品?

就在所有觀衆也這麼認為時,那位專家卻搖了搖頭,讓人驚訝地說道:很可惜,我的判斷是,這件龍袍是赝品,恐怕要進行銷毀。此言一出,觀衆席上頓時議論紛紛,而那位老人也十分激動,連聲道不可能。

不過張專家接下來又進行了解釋:從外觀來看,這件龍袍确實非常大氣,也符合道光時期的特點,但有幾個方面卻讓人存疑。

一老人拿龍袍去鑒定,專家稱是赝品要銷毀,老者:你知道我是誰嗎

首先就是清朝龍袍正中間的那條龍,都是龍身盤踞,頭面朝外,張牙舞爪,不過,老人所帶來的龍袍正中,卻是一條頭上尾下,呈升龍之勢的龍。

按道理,皇帝已經是真龍天子,不會還需要升龍之相,是以這種龍的形态,之前沒有出現過。

還有另一個有疑問的地方則在袖口,采用的是窄口設計,也就是包袖。這種設計在古代,主要是為了友善人們幹活,别說是皇帝穿的龍袍,就連貴族們的日常服飾中也很少見到。一般隻會出現在演武或者狩獵等活動的服飾中。

而按照這件龍袍的顔色,明顯定位是皇帝休閑時所穿,理應不會出現窄口這種束縛性比較強的設計。

說到這裡,觀衆們也聽出來了,雖然專家口中說的是“有疑問”,實際上就是專家所認為“假”的地方,是以張專家鑒定,這件曾被認為價值五億的龍袍,是一件赝品。

三、老人的身世

随着專家的判斷出爐,現場觀衆們議論紛紛,不過很快大家的關注點都轉回了台上,畢竟按照約定,老人需要當場銷毀這件赝品。

一老人拿龍袍去鑒定,專家稱是赝品要銷毀,老者:你知道我是誰嗎

不過還沒有等主持人開口,老先生主動說話了:張老師您好,從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您對清朝的文化非常了解,不過最後您的判斷卻是錯的,我能夠肯定,這件龍袍是真的!

聽了老人的話,張專家也笑了,說道:我能夠了解你的心情,畢竟是家族收藏多年的物品,不過鑒定是客觀的,根據我的知識判斷,它就是赝品。

老人并不着急,緩緩說道:您之是以有這個判斷,是因為您還不知道我的身份。

這下輪到台下的專家們和觀衆疑惑了,這位老人究竟是誰?他的身份又和龍袍的真假有什麼關系?而主持人及時地為大家問出了這個疑問:請問老先生您的身份是?

老人非常莊重地回答道:我是滿洲正黃旗之後,愛新覺羅家族,全名叫愛新覺羅克力。在主持人以及觀衆們的一陣驚呼中,老人緩緩講述了這件龍袍的來曆。

原來,愛新覺羅克力的太爺爺是一名“皇商”,不過這時好聽的說法,實際上就是生活在北京城的八旗之後,走通宮中采買太監的關系後,可以給紫禁城内供貨。

别看是出身正黃旗,又是愛新覺羅家族,實際上在清朝末年,八旗子弟基本十分落魄,像愛新覺羅克力的太爺爺這樣,能夠通過倒賣謀生的,雖然面子上不好看,但活得卻比别人滋潤。

一老人拿龍袍去鑒定,專家稱是赝品要銷毀,老者:你知道我是誰嗎

後來中華大地掀起革命浪潮, 清宮内部一片混亂,幾乎人人都知道,皇帝在位的日子已經不長了,而他的太爺爺也隻能另謀出路。

那段時間,很多宮中的太監、宮女們會偷盜一些物品賣出來,為自己攢點錢,留條後路,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老人的太爺爺,從一個太監手中,買來了這件龍袍。

随後,他就帶着家人隐姓埋名,到外地做生意,後來又漸漸移居國外。根據老人父親告訴他的資訊,當年祖上買下這件龍袍,一是為了六個念想,畢竟自己是皇族之後,更重要的是,萬一哪天家裡實在困難,還可以賣掉,作為後代東山再起的本錢。

不過也許他的太爺爺真有點做生意的頭腦,子孫也很争氣,他們家族的生意越做越大,資産也越來越多,是以即使知道這件龍袍價值連城,也沒有想着将它賣掉。

而這次回國,正如老人自己所說,他既然落葉歸根了,也希望能将這件龍袍物歸原主,捐贈給國家博物館,成為國人共同的财富。

這段故事被老人娓娓道來,讓現場的人感受到仿佛有一段曆史在面前鋪開,讓人動容,而在座的專家們,也不禁交頭議論。

一老人拿龍袍去鑒定,專家稱是赝品要銷毀,老者:你知道我是誰嗎

四、兩級反轉

老人将自己和龍袍的過往講完後,靜靜地看着台下,而此時,又有一位專家拿起了話筒,再度開口驚人。

他說:其實我比較傾向于這件龍袍是真品。當然,這并不是因為這位愛新覺羅先生的故事,而是我在第五部《欽定大清會典圖》中,看到過相似的龍袍。

《欽定大清會典圖》可以說是清朝的一本百科圖冊,前後經過多次修訂,而第五部是修訂于光緒年間,基本囊括了清朝所有事物,其中第七函和第八函,就是關于冠服的。

而根據專家的判斷,之前有疑問的升龍圖案,确實少見,但并不是完全沒有,不能作為否認龍袍真實的證據。

至于窄口包袖,則完全與皇帝的習慣有關,畢竟龍袍是給皇帝穿的,特别是這種休閑時穿的龍袍,并沒有嚴格的禮儀要求,是可以根據皇帝的要求進行改變的。

而這時,其他專家也發言了,表示經過集體讨論,最終認定這件龍袍是真品,應該是皇帝平時不常用的龍袍,因為并沒有太多史料記載。

一老人拿龍袍去鑒定,專家稱是赝品要銷毀,老者:你知道我是誰嗎

這下現場觀衆的情緒徹底被點燃了,他們有的參加過很多次節目錄制,從來沒有見過在一次鑒定中,先後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結論,實在讓人大開眼界。

不過面對專家的肯定,老人依然十分淡定,先是開口表達了感謝,随後再次鄭重表态,自己早已決定将龍袍捐獻,隻要國家博物館願意接受,他回去可以立刻安排。

現場包括專家在内的所有人,都被老人的情懷所感動,紛紛為他鼓起了掌,也有專家當場表示,可以幫助老人聯系博物館,盡快促成這一段佳話。這件代表了大陸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龍袍,在外漂泊多年後,終于和遊子一起,落葉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