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大資料 讓生态環境治理更有“數”

作者:佳華科技

随着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管理需求的不斷攀升,生态環境資訊化工作在探索實踐中不斷發展進步。而大資料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征的資料集合,正快速發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資料進行采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資訊技術和服務業态。全面推進大資料發展和應用,加快建設資料強國,已經成為大陸的國家戰略。環保大資料的應用将大力提升生态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是有力保障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基礎,對 “十四五” 時期建構智慧高效的生态環境資訊化體系,助力生态環境高水準保護具有統籌引領作用。

佳華科技是國家生态環境部工業污染源監控工程技術中心,作為生态環境資訊化領域的領先者,公司基于生态文明建設和數字化轉型政策要求,深度挖掘使用者需求,不斷研發和更新生态環境資訊化數字化産品,同時橫向拓展政務、園區、安全、應急類等産品研發,基于全國範圍内的營運服務體系,通過政府引導,面向企業服務,打造資料營運和平台經營的雙擎驅動場景,為政府、企業、公衆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大資料服務,探索資料資産入表新模式,持續提煉和沉澱資料的通用處理能力,發掘和釋放資料價值。

公司持續進行智慧環保資訊化、大氣、水、污染源、減污降碳等生态環境資訊化細分領域的創新與探索,在政府環保監管需求側完善并加大研發大氣聯防聯控管理平台、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系統、污染源智能監管系統、噪聲監控系統、減污降碳大資料分析平台等産品,圍繞企業環保管理需求側打造企業超低排放管控平台、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管控一體化平台等産品。圍繞生态環境綜合管理與決策需要,持續推進系統整合內建和資料共享交換,實作業務全覆寫、資料全聯通、系統全內建,提升生态環境大資料綜合分析與利用能力,支撐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助力提升生态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

物聯網大資料 讓生态環境治理更有“數”
物聯網大資料 讓生态環境治理更有“數”
物聯網大資料 讓生态環境治理更有“數”
物聯網大資料 讓生态環境治理更有“數”
物聯網大資料 讓生态環境治理更有“數”
物聯網大資料 讓生态環境治理更有“數”

公司目前已積累百餘個政府客戶,并建立全國生态環境大資料營運服務體系,已形成多個本地化服務基地,不斷積累标準化營運服務模式,建構區域間知識、案例、經驗共享協作機制,為客戶持續提供優質營運服務,助力服務城市完成以資料驅動的科學排程指揮體系和環境品質的顯著改善。在大氣環境方面,呼和浩特市六項因子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标準;威海市持續保持山東省各項名額第一;太原市環境空氣綜合指數在168城市中排名達到近3年最好水準;呂梁市PM2.5和SO2濃度在全省11個地市排名第一,其中PM2.5連續三年在全省和汾渭平原排名第一,呂梁市及13區縣均完成省廳指定的目标考核;天津市中新生态城PM2.5濃度持續保持全市前三名;萍鄉市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4.5%,創曆史最好成績,較2022年提高7.9個百分點,改善幅度全省第一,PM2.5平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首次連續兩年穩定達到空氣品質二級标準,實作了曆史性突破,下轄的安源區、經開區、蘆溪縣空氣品質同樣明顯改善,其中經開區實作PM2.5和優良率“雙改善”,為全省111個縣區為數不多的“雙改善”縣區。在水環境方面,重慶市合川區5個國控斷面考核站水質等級均在Ⅲ類及以上,順利完成考核任務。通州區2021—2023年考核斷面均達到Ⅳ類及以上水質,順利完成“十四五”考核要求。

物聯網大資料 讓生态環境治理更有“數”

未來,佳華科技将繼續秉承“高科技要深入基層、面向應用”的理念,深耕生态環境領域,利用佳華科技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态環境大資料技術和産品,為環境治理事業做出“佳華”貢獻。

24620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