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GTT 1 h≥11.6 mmol/L即可診斷2型糖尿病 | 國際糖尿病聯盟聲明

作者:壹生

前沿速遞

日前,國際糖尿病聯盟(IDF)釋出了一份立場聲明,提出OGTT後1小時血糖(以下簡稱為“1-h PG”)可用于中度高血糖(IH)和2型糖尿病(T2D)的篩查和診斷。

IH診斷切點:1-h PG≥8.6 mmol/L

許多IH患者,包括目前定義的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受損(IGT),最終會發展成T2D。

1-h PG≥8.6 mmol/L(155 mg/dl)者,應被視為IH患者,需要進行生活方式幹預并被轉診至糖尿病預防計劃。

T2D診斷切點:1-h PG≥11.6 mmol/L

1-h PG≥11.6 mmol/L(209 mg/dl )者,應被診斷為T2D,需要進行複查以确認診斷,并轉診至相關部門進行進一步評估和治療。

OGTT 1 h≥11.6 mmol/L即可診斷2型糖尿病 | 國際糖尿病聯盟聲明

(文末可下載下傳研究原文)

目前診斷标準存在哪些不足?

  • 診斷标準不統一

IFG和IGT都屬于IH,但是WHO和ADA推薦診斷IFG的标準并不統一。此外,ADA還建議評估患者的HbA1c水準,以診斷是否存在IH;而WHO考慮到相關證據缺乏并未給出類似推薦。

👉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

空腹血糖為6.1~6.9 mmol/L時,應診斷為IFG;

OGTT 2-h PG為7.8~11.0 mmol/L時,應診斷IGT。

👉

2024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推薦

空腹血糖為5.6~6.9 mmol/L時,應診斷為IFG;

OGTT 2-h PG為7.8~11.0 mmol/L時,應診斷為IGT;

HbA1c為5.7%~6.4 %時,應診斷為IH。

  • 無法及時識别處于糖尿病發展早期階段的患者

目前所采用的診斷标準,如空腹血糖、HbA1c以及OGTT 2-h PG,在識别糖尿病發展早期階段的個體時可能存在局限性,無法及時捕捉到那些血糖水準已經升高,但尚未達到既定診斷門檻值的人群,進而導緻部分病例的漏診。

  • 有診斷延遲風險,錯過“黃金”幹預期

胰島素鉗夾試驗證明,即使血糖水準低于糖尿病前期的既定門檻值,胰島β細胞的功能也會逐漸喪失。有研究顯示,盡管年輕男性(26~45歲)的空腹血糖低于5.6 mmol/L,但是6年後其仍可能進展為T2D。是以,采用空腹血糖或OGTT 2-h PG可能會導緻IH和T2D的診斷延遲,錯過“黃金”幹預期。

  • 血糖與HbA1c檢測結果可能不一緻

血糖與HbA1c水準在檢測血糖異常方面的結果可能不符,隻有小部分人群才會顯示出一緻的結果。許多臨床因素(如貧血、遺傳、人種/種族差異、慢性腎病、血紅蛋白病等)均會影響HbA1c水準,導緻對糖尿病患病率的估算出現誤差。

OGTT 1 h≥11.6 mmol/L即可診斷2型糖尿病 | 國際糖尿病聯盟聲明

采用1-h PG診斷有哪些優勢?

👉

過去40年的流行病學資料已經證明,不論種族、性别和年齡,1-h PG在預測糖尿病及相關并發症(包括死亡)方面的價值超過FPG、HbA1c和2-h PG。

正常糖耐量(NGT)患者若1-h PG≥8.6 mmol/L,對T2D進展、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囊性纖維化相關糖尿病、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變性肝病以及高風險個體的死亡率具有高度預測性。

👈👉

與推薦的2-h PG門檻值相比,用于診斷IH和T2D的1-h PG切點可以更早地被檢測到,進而避免了血糖狀态的誤判。

1-h PG有助于盡早發現高危人群,以及時進行幹預,防止其進展為T2D,這對日益龐大的T2D高風險人群具有重大意義。

👈

為什麼2-h PG正常還要評估1-h PG?

血糖異常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而目前的診斷标準是通過設定一個絕對的門檻值來評估是否存在血糖異常,不足以全面反映個體的血糖變化特點。

也就是說,即使空腹血糖和2-h PG仍處于既定診斷标準的正常範圍内,但1-h PG的升高也可能預示個體胰島β細胞功能已經受損,處于糖尿病發展的早期階段。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相較于2-h PG,1-h PG更早出現升高,可以更早地揭示胰島素分泌和(或)胰島素抵抗的問題。

是以,即使2-h PG在正常範圍内,評估1-h PG也很有必要,可以更準确地識别出處于糖尿病高風險但尚未被傳統方法診斷出的個體,有助于更早地采取針對性的幹預措施,以延緩或阻止糖尿病的發生。

OGTT 1 h≥11.6 mmol/L即可診斷2型糖尿病 | 國際糖尿病聯盟聲明

THE END

OGTT 1 h≥11.6 mmol/L即可診斷2型糖尿病 | 國際糖尿病聯盟聲明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内分泌編譯

OGTT 1 h≥11.6 mmol/L即可診斷2型糖尿病 | 國際糖尿病聯盟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