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引領賦動能,“以工代赈”惠民生。冊亨縣者樓街道堅持把“以工代赈”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項重要抓手,按照“項目跟着産業走”的思路,加快推進以工代赈項目實施,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帶動群衆就地就近就業增收,有效激活鄉村振興“源動力”。
施工現場一角。陳玉鳳 攝
在2024年者樓街道高峰村優質産業配套基礎設施以工代赈項目建設現場,挖掘機在河道裡來回穿梭,村民們各司其職,抽水、搬運石塊和砂子、砌牆……大家搶抓晴好天氣,加快推進農田防護堤、灌溉溝渠等建設。
“我們高峰村今年實施河堤修複,還有修水渠,目前勞工有100多人,現在施工進度已經完成40%,這段時間我們加班加點,預計在四月底,大季種植之前完工。”高峰村優質米種植加工專業合作社法人陸永發介紹道。
施工現場一角。楊德舉 攝
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832.8萬元,建立農田防護堤5142米,機耕道4671米,灌溉溝渠3621米,橡膠取水壩1座。項目建成後,将有效補上高峰村“三農”領域基礎設施短闆,夯實農業生産能力建設。
“老百姓都很高興,支援力度很大。以前沒有路,種莊稼都要人扛到大路邊來,很費力,現在改了之後,老百姓節省勞力,車子直接開到田頭很友善。”陸永發說道。
自今年1月4日項目開工建設以來,高峰村優質米種植加工專業合作社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則,優先吸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緻貧戶、其他農村低收入群體參與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已吸納縣域内百餘名群衆務工,發放勞務報酬36.86萬元,計劃再次發放勞務報酬約24萬元。
“以前我是馱方條的,現在寨子頭修水溝,我就馱砂子,一天得200多塊錢,感覺可以嘞!”高峰村村民梁興國說。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我們街道積極對該項目施工進度、‘以工代赈’資金使用以及工程品質、安全等重點環節嚴格進行監督,實作真正地建好管好用好,便利村民生産生活。”者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春桃表示,“以工代赈”政策促進群衆的收入增長,有助于農村經濟的高品質發展,将為壯大高峰村結合稻香農場、兒童之家、稻香研學基地等農旅産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更好助推鄉村振興。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匡奇燃
編輯 段源興
二審 宋潔
三審 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