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香煙盒制成的“煙牌”在國小流行 會不會帶來不良影響?如何正确認識“煙牌”遊戲?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8日消息(總台中國之聲記者任夢岩 傅蕾 朱永)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孩子們的遊戲總是充滿了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然而,最近一種名為“煙卡”“煙牌”的遊戲在多地國小生之間流行起來。“煙卡”遊戲的道具源自香煙盒,孩子們通過折疊香煙盒蓋子,制作成長方形卡片,放在地上輪流拍,誰能将對方的煙卡拍翻面,就能赢得對方的煙卡。

這樣的遊戲雖然讓孩子們走出房間、遠離電子螢幕,但也讓一些家長很擔憂,孩子過早地接觸香煙盒,會不會帶來不良影響?面對這一現象,不少地區的教育部門和學校已經開始采取行動,通過釋出提示、開展德育課程等方式,引導孩子們正确認識“煙卡”遊戲。

當香煙盒制成的“煙牌”在國小流行 會不會帶來不良影響?如何正确認識“煙牌”遊戲?

孩子們玩的“煙卡”(來源:關口教育發展中心)

“煙卡”風靡多地國小,不少家長擔心,用香煙盒當玩具,會不會誤導孩子?一位父親在視訊裡陳述了他的擔憂,孩子為了玩煙卡,到處撿煙盒。“這就是我家小孩最近沉迷煙卡遊戲中的煙卡,作為家長的我很揪心。你(小孩)現在走到馬路上到處都在找煙盒是吧?你是去撿垃圾的嗎?”孩子說:“到處嗎?那不是到處。”

家長不抽煙,也撿不到煙盒,孩子們還會選擇去小賣鋪購買專門做好的“煙卡”。

家長:賣1元、2元。

孩子:還有1.5元的。

家長:就這個東西還能賣1元?

孩子:2元還有稀有版呢!就是很難撿到的那種。

對于這種遊戲,家長們态度不一。有人認為,可以讓孩子們走出家門和小夥伴一起遊玩,這樣就很好;也有人擔心,過早接觸香煙盒,會不會對孩子産生不利影響?

家長甲:我們那時候都是比較接地氣的玩,現在他們玩的遊戲可能會失去那種天真。

家長乙:好像是玩具吧,我覺得(他們)不會去聯想到香煙對身體有什麼(危害),他現在還小,還不懂這些。

家長丙:那時候小孩找我要,我盡可能不給他玩。不能給煙盒吧,盡量用别的東西玩吧。

家長丁:(小孩)就是可能會喜歡去地上撿(煙盒),這個可能要注意一下,還有的(小孩)讓家長去買貴的煙抽,這個有點不好。

針對這一問題,多地的教育部門已經開始采取措施。例如,4月7日,海南省三亞市教育局釋出《防止學生沉迷“煙卡”遊戲重要提示》,明确“煙卡”來自廢棄煙盒,四處搜集、随身收藏可能會危害學生身心健康。而且,學生在遊戲中可能會啟蒙賭博意識,并對吸煙産生興趣和好奇心。請家長配合學校禁止“煙卡”進校園,校方一旦發現學生帶“煙卡”進校或發現學生在校内進行“拍煙卡”遊戲,可立即制止并當場沒收“煙卡”,同時進行口頭教育,并向家長回報。

當香煙盒制成的“煙牌”在國小流行 會不會帶來不良影響?如何正确認識“煙牌”遊戲?

正在玩“煙卡”的孩子們(來源:關口教育發展中心)

而在湖南省浏陽市道吾國小則開展了一場德育課,學校發放問卷給家長和學生,希望他們作出自己的回答。1000多名國小生絕大多數都希望可以玩煙卡,但有近半數的家長認為,至少不能在學校玩。道吾國小校長陳利莎告訴記者,與其單純禁止一種遊戲,不如借此機會,搭建孩子與家長們溝通的橋梁。“禁掉它,因為上一級有要求,而且在學校裡頭打,家長也有擔憂,但是我就想讓雙方都能夠被看到、被了解,是以就會有這樣一個互動。因為本身打‘煙牌’這個事情從家長來看是玩,他們可能覺得我隻是不讓你玩這個,你們還會有更多的玩的東西,但是對于孩子來講,這是一個巨大的喪失,這是他們熱愛的東西。我看中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和家長之間有一個互動,不管是哪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他能夠借着跟家長一起讀這封信的時候,能夠表達一下自己的态度,而家長也在讀信的時候能夠跟孩子做一個探讨,是以有互動就很珍貴。”

陳利莎認為,要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待這一問題,煙卡不讓玩了,那麼課間10分鐘玩什麼?“其實我也很擔憂,我把煙卡禁止了之後,他們有了新的遊戲,新的遊戲它肯定也會有一些負面的東西,我不可能下一次當家長們提出質疑的時候,我又來一次禁止,那學校教育就變成了一個像打地鼠一樣。我們還是要用兒童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們喜愛的這些東西。”

針對這場讨論,學校還展開了一場辯論賽,從打煙卡,擴充到課間還能玩什麼?今年六一兒童節,還會舉辦遊戲跳蚤市場,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

陳利莎表示:“我跟所有的孩子承諾,我說校園裡頭禁止打煙牌,但是陳校長鼓勵所有的人都去做遊戲的創新。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我們會做一個遊戲的跳蚤市場,就是大家可以申報你們自己創新的遊戲,哪個遊戲玩的人多,吸引的人多,點贊的人多,我們就來評出獎勵來。是以,現在我們校園裡的孩子們就會去創新,做各種探索。”

心理醫生史宇認為,對于“煙卡”遊戲來說,有一點的确值得家長警惕,那就是“熟識效應”。當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對香煙盒習以為常時,的确會增加未來對香煙的好奇和認知,這需要家長及時引導。“熟識效應,也就是經常讓孩子會看見某些東西的時候,哪怕他看的是包裝紙廣告,或者說大家經常來談論這些東西,或者影視作品裡有這些東西,他面對這些事物的時候就更有購買的欲望。打煙牌的話,的确會存在他們可能會對香煙更好奇,或者說我更想得到香煙的願望和沖動。除此之外,孩子們獲得香煙殼的途徑,像有的孩子甚至翻垃圾桶,是以我認為這種形式雖然很好,但是确實存在一定隐患。”

史宇告訴記者,孩子在年齡較小的時候,很多知識的擷取都是通過遊戲得來的,不僅僅是課堂教育,遊戲中同伴之間的互動,也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沒有絕對安全的事情,是以家長要教育我們的孩子,在遊戲當中都能學到什麼?比如說得遵守規則,其次我們認為有競争和合作的關系,因為對手之間要想赢了對方去競争,有人際交往的一些促進的功能。”史宇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央廣網”用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将追究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