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破材質教條 一款“敢越級”的金表

作者:腕表之家

[腕表之家腕表品鑒]2023年時逢卡萊拉問世60周年,品牌以經典作品為靈感,推出了數款周年紀念之作,其中就包括這枚18K金表(型号:CBS2240.FC8319)。本作表殼、指針時标、盤面均以18K金呈現,如此高的“含金率”引發玩家關注。其實該作更值得關注的原因在于,這是首批搭載TH20-00型計時機芯的作品。這枚機芯改進了Heuer02的部分短闆,有望成為今後豪雅計時表的主力。(型号:CBS2240.FC8319)

腕表實拍:

打破材質教條 一款“敢越級”的金表

卡萊拉系列主要産品售價集中在人民币3至5萬元價位段。考慮到定位,系列多采用精鋼表殼,或僅加入部分間金元素。而這枚複古風格的卡萊拉金表,從盤面内的指針時标、到表殼表扣、甚至表冠(包括計時按鈕)均以18K黃金打造,如此奢華的配置,在卡萊拉系列裡不多見。本作打破了等級分明的“材質教條”,極大提升了産品定位。

打破材質教條 一款“敢越級”的金表

拱形藍寶石表鏡,品牌将其命名為“Glassbox”。從側面看圓潤的表鏡包裹着腕表,讓腕表的整體輪廓更順滑。在多個角度下,測速圈資訊都清晰可見。

打破材質教條 一款“敢越級”的金表

黑色小盤使用唱片紋潤飾,與垂直拉絲表盤形成了鮮明對比。

打破材質教條 一款“敢越級”的金表

作為一枚複古碼表,本作采用39毫米表徑——既延續了上世紀70年代表款的精髓,又符合近年“逆大表徑化”的流行趨勢。由于不具備測速外圈,盤面的實際顯示面積其實與同系列44毫米帶圈型号大緻相當,未對資訊的讀取效率造成影響。首次亮相的TH20-00型計時機芯,解決了Heuer 02部分痛點,亦是這枚作品“越級”的展現。

打破材質教條 一款“敢越級”的金表

Cal.1887 機芯

曆史上泰格豪雅曾憑借Cal.11機芯,在自動計時表領域樹立了地位。不過進入現代,泰格豪雅計時表多搭載基于ETA/Valjoux 7750的外購機芯,直至2009年Cal.1887機芯的問世,才打破了這一局面。該機芯名稱緻敬創始人在1887注冊的一項專利技術,其采用導柱輪與水準離合,直徑29.3mm,振頻28800VPH、動儲50小時。Cal.1887機芯功能小盤分布于12-9-6點位,視覺重心偏向左側。從結構上看,它與精工的Cal.6S37機芯有着一定的血緣關系,如都使用“魔術杠”自動上鍊系統(泰格豪雅稱為“雙鎖杆”),雙向上鍊擺陀擁有較高的效率。此後2015年推出的Heuer 01型機芯,被認為是Cal.1887機芯的最終形态。

打破材質教條 一款“敢越級”的金表

Cal.1969 機芯

泰格豪雅的第二款自産計時機芯為2013年推出的Cal.1969,其名稱向1969年問世的Cal.11緻敬。Cal.1969機芯采用導柱輪垂直離合、振頻28800VPH、動儲70小時。各功能小盤分布于3-6-9點位,更契合主流審美。相較Cal.1887(Heuer 01),該機芯直徑增加至32mm,但厚度縮減至了6.5mm,這有利于裝配進更纖薄的表殼内。或許是受到了此前Cal.1887機芯“自主化程度”不足質疑的影響,Cal.1969未沿用此前源自精工的“魔術杠”上鍊系統,意味着它的自動陀僅支援單向上鍊。

打破材質教條 一款“敢越級”的金表

CH-80 機芯

2014年,接替Cal.1969機芯衣缽的CH-80機芯問世。兩枚機芯的結構可謂如出一轍,CH-80機芯主要提升點為動儲略微增加至80小時,這也是名稱“80”的由來。其他方面,CH-80機芯依舊采用導柱輪加垂直離合,擺陀僅支援單向上鍊。

打破材質教條 一款“敢越級”的金表

TH20-00 機芯

不過Cal.1969與CH-80機芯均為概念型号,未出現在量産表中。曆經幾番修改,此機芯最終将量産版定名為Heuer 02——這也是目前泰格豪雅計時表的主力機芯型号。此系列機芯的優勢在于,支援加裝各類“子產品化”功能:如Heuer 02T陀飛輪、Heuer 02 Flyback飛返、Heuer 02 GMT兩地時以此為基礎。2023年問世的TH20-00機芯,又在Heuer 02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進,如變更部分齒輪造型、以及擺陀支援雙向上鍊。

打破材質教條 一款“敢越級”的金表

外觀打破“材質教條”、以及率先裝配TH20-00型機芯,是這枚腕表“敢越級”的展現。即使與更高階品牌對比,它也不遑多讓。(圖/文 腕表之家 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