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華第二站,耶倫向中方交了底;美方想要的東西,中方當場給出答案。事關中美經貿合作走向,耶倫向中方作出了怎樣的表态呢?面對美方提出的“請求”,中方又是如何回應的?
綜合多家媒體報道,4月7日,美國财政部長耶倫,抵達了此次中國之行的第二站——北京并同中方高層舉行了會談。據悉,會議一開場,耶倫就表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都有責任“負責任地管理我們複雜的關系”,并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發揮上司作用。
作為2024年,首位來華通路的拜登政府進階官員,耶倫這番表态,明顯給人一種美方有意深化對華合作的感覺。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中美兩國已經将雙邊關系,置于更加穩定的基礎上,隻有彼此直接和公開的溝通,兩國關系才能取得進展。但随着會談程序的深入,不難發現,耶倫此行不隻是來談合作那麼簡單。
《紐約時報》5日引述美專家的話來說,耶倫試圖向中方“兜售”的核心論點是,“照我說的做,而不是照着我做”:即拜登政府可以積極補貼,可以扶持美國新能源産業,但“産能過剩”的中國,不能在出口“物美價廉”的新能源産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因為美國雖然沒有“對華脫鈎”的打算,但是他們不許中國企業的快速發展,不許對美國本土企業乃至美國市場造成沖擊。
綜合拜登政府近段時間以來,出台的種種“遏華”政策,耶倫這番表态,也算是對華“交了底”。要知道,早在此次中國之行的第一站廣州,耶倫就在中美商會主辦的活動上,多次提及“反脫鈎”和“産能過剩”問題。幾乎同一時間,華盛頓方面也在歐洲盟友面前,炒作起了中國高速發展,可能帶來的種種“危害”。這種一邊釋放合作信号,一邊尋求打壓中國的做法,本就是美國的慣用伎倆。
好在中方對此并非沒有準備,面對美方的“施壓”,中方第一時間作出了回應。廣州會談期間,中方高層就當着耶倫的面給出了答案。通稿内容顯示,中方就美方對華經貿限制措施表達嚴重關切,并就産能問題作出充分回應。
雖然官方報道中,并未詳述中方是如何駁斥這些無理指責的,但中國駐美大使謝鋒的一席話,還是向外界透露了一個重要信号。謝鋒大使表示,中國“産能過剩”,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僞命題;因為縱觀全球,優質産能依舊處于緊缺,而非過剩狀态,美國經濟面臨的挑戰與中國發展無關。
值得一提的是,耶倫口中的中國“産能過剩”問題,其實隻針對幾個特殊行業,那就是新能源汽車、光伏産品和锂電池。有鑒于美國政府,隻針對中國出口“新三樣”産業,針對中國最具優勢地位的出口行業,不禁讓人懷疑起美方的“擔憂”情緒,究竟是來源于中國“産能過剩”,還是來源于對中國企業高速發展的擔憂。
如今,中方正面否認了“産能過剩”這個說法,還對美方的無理制裁表達關切,顯然也是在“提醒”美方,真正破壞貿易規則,阻礙中美經貿關系回歸正軌的,一直是美國而非中國。如果美方還想穩住中美關系,還想深化同中方之間的合作,就該停止污蔑挑釁,營造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