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内大宗商品“冰火兩重天”:鋼鐵、煤炭主動控産能 有色供需緊平衡

作者:王琦 785

編者按:

大宗商品上下遊博弈

盡管3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突破50%,重返擴張區間,但從大宗商品的走勢來看,這次工業回暖仍然呈現冷熱不均的現象。其中有色金屬表現強勢,鋼鐵、煤炭卻不得不在弱市下主動控産能。進入第二季度之後,以大宗商品為代表的工業上下遊博弈或許将更為激烈。

今年2月中旬以來,經濟回暖、企業開工帶動大宗商品市場整體上漲,但受下遊回暖速度的不同,上遊各種商品價格也是冷暖不均,有色與黑色行業的表現更是“冰火兩重天”。

4月5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最新資料顯示,3月份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BPI)為112,環比小幅上升0.6%,同比下跌4.9%。随着各項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下遊消費逐漸回暖,市場運作呈現恢複向好态勢。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旭對此表示,各個分項指數基本處在底部向上的階段,表明随着各項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市場信心有所恢複、下遊生産加工企業需求上漲,也預示着一季度之後的宏觀經濟有望走出平穩回升的勢頭。

不過,不同行業仍出現分化情況。其中,有色、化工價格指數環比上漲,其它價格指數下跌。在重點監測的50種大宗商品中,3月份有23種大宗商品價格環比上漲。行業漲跌面基本持平,這或将影響着下遊不同行業後續的複蘇進度。

國内大宗商品“冰火兩重天”:鋼鐵、煤炭主動控産能 有色供需緊平衡

新興行業拉動有色市場

2023年,大陸十種常用有色金屬産量7469.8萬噸,比上年增長7.1%(按可比口徑計算,下同)。其中,精煉銅(電解銅)産量1299萬噸,同比增長13.5%;電解鋁産量4159萬噸,同比增長3.7%;六種精礦金屬量641.5萬噸,同比下降0.5%;氧化鋁産量8244萬噸,同比增長1.4%。固定資産投資較上年同期明顯增長,且增幅高于全國工業投資增幅。

而進入到今年之後,在諸多原材料價格開年下跌的情況中,有色金屬仍保持着不錯的增勢。1—2月份十種有色金屬産量為1277萬噸,同比增長5.7%。雖然總體增速有所下降,但精煉銅産量為194.5萬噸,同比增長10.6%,增勢進一步加快。

随着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新能源、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進步,銅作為關鍵工業金屬之一,其市場需求一直保持着穩定的增長。然而,2024年銅産品的供需緊張格局仍然重新整理了市場預期。尤其是英偉達在其年度GTC盛會上釋出了名為Blackwell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晶片平台,最關鍵的一個變化在于:與之前的晶片連接配接使用光子產品+光纜不同,Blackwell改用了短距離功耗最低,速度更快的銅纜高速連接配接。

3月份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中的電解銅價格也保持着3.3%的環比增長。據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統,3月初以來銅價一路高歌猛進,價格飙漲破7萬,3月下旬沖高回落。月初銅價為68803.33元/噸,月末銅價上漲至71925元/噸,整體漲幅為4.54%,同比上漲4.59%。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冶煉生産國和銅消費國,但銅精礦對外依存度常年居高不下,使得中國對銅的定價能力較小。而近期在全球範圍内出現了不少大型銅礦減産的消息:作為全球最大的銅礦之一,Escondida銅礦的産量受到礦山品位下降以及智利中部幹旱等問題影響,導緻其開始減産;英美集團的銅礦也宣布大幅下調銅産量預期等。

這些大型銅礦的減産措施,直接影響了對銅廠的供應,也導緻大陸銅精礦冶煉環節加工費大幅下降。據國信期貨研報,截至2023年底,海外銅精礦現貨加工費約在80美元/噸以上,而僅僅在兩個月的時間後,加工費便急跌至20美元/噸。

上海有色網3月29日的資料顯示,銅精礦現貨加工費指數跌至6.38美元/噸,創下近年新低。

在這一背景下,國内銅精礦冶煉廠的利潤也在下降。3月28日,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小組(CSPT)召開2024年第一季度總經理辦公會議,會議決定暫不設定二季度現貨銅精礦采購指導加工費,并再次倡議聯合減産,建議減産幅度5%—10%。這也使得市場對供應轉緊的預期得到加強。

據中泰期貨有色金屬分析師彭定桂分析,3月電線電纜樣本企業開工率為71.88%,同比低15.18個百分點,創2017年以來新低,目前市場需求表現并不理想,部分企業計劃通過檢修來應對高銅價局面。

房地産拖累建材大宗

不同于新興産業帶動的有色金屬,受房地産行業拖累的黑色金屬以及水泥、玻璃等大宗商品則是仍處在低迷狀态。

盡管不少地區氣溫逐漸上升,施工條件相對适宜,但受房地産新開工萎靡以及基建項目到位資金壓力等影響,建材類大宗商品的下遊需求恢複不及預期。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2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11842億元,同比下降9.0%。與之相應地,3月份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中的礦産價格指數也降至83.1,月環比下跌2.2%,年同比下跌13.4%,再創曆史新低。水泥價格下降1.5%,玻璃價格下降6.7%。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黑色金屬中,3月份黑色價格指數跌幅擴大,報85.4,月環比下跌6.7%,年同比下跌15.2%。同時,鋼鐵企業生産釋放力度呈現波動小幅下降的态勢。據蘭格鋼鐵網調研資料顯示,3月份全國百家中小鋼企高爐開工率的均值為74.1%,較上月下降1.6個百分點;全國201家生産企業鐵水日均産量為216.3萬噸,較上月同期減少2.2萬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從3月7日雲南鋼協釋出雲南鋼廠控産、減産、減虧保生存的措施資訊提示後,廣東省、山東省鋼協也在3月内相繼釋出了相關停産控産資訊。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3月份以來,鋼鐵生産企業面臨着較為明顯的結構化供需沖突,鋼價大幅下行、虧損壓力加大、廠庫累積難降,鋼廠不得不做出“減産保價”的政策。目前來看,鋼廠減産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3月上中旬,重點鋼企生鐵日均産量184.0萬噸,環比下降2.0%,同比下降5.3%;重點鋼企粗鋼日均産量205.3萬噸,環比下降1.6%,同比下降6.8%。

另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生态環境部等部門近期也會同有關方面明确2024年将繼續開展全國粗鋼産量調控工作,堅持以節能降碳為重點,區分情況、有保有壓、分類指導、扶優汰劣,推動鋼鐵産業結構調整優化。為配合做好産能産量調控工作,相關部門将聯合開展全國鋼鐵冶煉企業裝備基礎資訊摸底工作。

工業和資訊化部原材料工業司鋼鐵處處長文剛在近日召開的2024鋼鐵高品質發展大會上表示,目前,大陸鋼鐵消費需求已進入峰值平台區,未來将長期進入減量調整、結構優化、更新發展軌道。大陸鋼鐵行業要堅持優化供給和擴大需求相結合,實作有品質、有效益的增長;以新技術應用為牽引,以老舊裝置更新、節能降碳提标、數字化技術應用、超低排放等為重點,推進落實裝置更新和技改更新。

王國清表示,目前制造業景氣度有所回升,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均回升至擴張區間,預計制造業用鋼需求将在汽車、家電、船舶等工業帶動下将保持韌性釋放。但建築用鋼方面,由于項目資金到位情況不佳,重大項目的施工進度一般,進而限制終端需求的釋放力度,國内鋼鐵生産企業産能釋放意願受到需求釋放力度不足和品種虧損壓力加大的影響,預計3月份國内鋼鐵産量将承壓下降。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估算,3月份全國粗鋼日産量或将維持在270萬噸左右的水準。4月份随着鋼廠複産規模增加,鋼鐵産量環比或有回升。

煤炭産能後續釋放有限

3月份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中的能源價格指數繼續降低至112.1,月環比下跌3.6%,年同比下跌9.5%;能源絕對價格環比下降2.3%,其中,焦煤、焦炭領跌,商品價格分别環比下降17.4%和11.1%。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釋出的《2024年2、3月份煤炭市場分析及後期走勢預測》分析,2月份,國内煤炭價格小幅波動。2月末,環渤海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報價930元/噸左右,比1月末上漲15元/噸,同比下跌250元/噸;山西焦肥精煤綜合價格2370元/噸,比1月末下跌50元/噸,同比下跌30元/噸。3月份以來,國内煤炭價格明顯下跌。3月22日,環渤海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報價850元/噸左右,比2月末下跌80元/噸,同比下跌260元/噸;山西焦肥精煤綜合價格1910元/噸,比2月末下跌460元/噸,同比下跌495元/噸。

價格的下行也傳導到生産端,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4年1—2月,中國原煤産量為70526.7萬噸,同比下降4.2%,日均産量1175萬噸。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這也是2021年以來首次出現的月度産量同比下降。“晉蒙陝新”四大主産區中,山西原煤産量下降較為明顯,同比下降18.1%,總産量退居第二,其餘三大産區産量則相對平穩。

這與地方主動減産關聯較多。今年2月份,山西省應急管理廳、國家礦山安監局山西局、山西省能源局印發《關于開展煤礦“三超”和隐蔽工作面專項整治的通知》,山西部分集團煤礦開始下發減産要求,潞安集團及山煤國際等重點企業均有對應的減産計劃。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口煤的近期增長有助于支援國内煤炭安全穩定供應,約占大陸原煤産量的10%。不過,進口煤量大增并非國内煤炭産量不足,國内煤炭價格持續下跌的空間不大。

而根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的最新資料,3月上中旬重點監測煤炭企業煤炭日均産量比上月增長15.9%、同比下降6.6%,預計3月份全國原煤産量同比下降,一季度煤炭産量同比或将延續下降态勢。

對于目前的産能下降态勢,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指出,近幾年,大陸加快推動煤礦産能釋放,主要産煤省區具備增産條件和潛力的煤礦基本全部納入保供煤礦名單,後續産能核增和接續産能潛力不足。預計2024年大陸煤炭産能将保持增長,産能将進一步向西部煤炭資源富集地區集中,煤炭産能釋放幅度将比去年有所收縮,預計2024年大陸可能釋放煤炭産能1億噸/年左右,其中新疆、貴州、内蒙古、陝西、甘肅等省區将是煤炭增産的重點地區。另外,2024年各地煤礦安全監管将從嚴從緊,預計山西等地部分煤炭産能釋放将會受到一定制約。

與此同時,随着各地3月份氣溫逐漸回升,北方地區取暖期陸續結束,企業供熱負荷快速下降。中國煤炭運銷協會資料顯示,3月份上旬火電發電量同比快速增長、環比快速下降,中旬同比增長、環比下降。3月上中旬全國火電廠日均耗煤量環比下降。

林伯強表示,今後一段時間,宏觀經濟回升向好有利于拉動能源需求,水電出力情況有所恢複但依然處于低位,火電充分發揮兜底保障作用,電煤消費仍是拉動煤炭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推進優質煤炭釋放的工作仍不能松懈。

此外,3月份的柴油、汽油、燃料油均呈小幅增長态勢,這也反映在了近期的油價調漲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在4月1日釋出消息,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4年4月1日24時起,國内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别提高200元、190元。

“本輪成品油調價周期内國際油價上漲。”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預計,短期内國際油價可能震蕩偏強運作,但持續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受地緣政治因素和“歐佩克+”減産影響,原油供應短期内偏緊;需求端因天氣轉暖帶動開工出行消費增長。另一方面,持續上漲的國際油價對遏制通脹産生不利影響,一旦通脹名額明顯回升,可能遲滞發達經濟體貨币政策調整時機及節奏,進而抑制經濟複蘇和需求回暖。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