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竹溪綠柳四五鴨,纖陌草徑闆橋斜。
夕陽牽牛自識路,清波送影回人家。
這首題為《暮春》的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恬靜秀美的鄉村暮春景象,展現了田園生活的和諧與自然之美。以下是對其詩句的逐句解讀:
1. **竹溪綠柳四五家,**
“竹溪”二字勾勒出一條流淌在翠竹叢中的清澈小溪,給人以清新甯靜之感。“綠柳四五鴨”則描繪了沿溪而居的四五戶人家的鴨子在水裡自由活動,周圍綠柳環繞,呈現出一幅甯靜的田園居住圖景。這一句通過數量詞“四五家”的運用,既表現了村落的規模不大、人煙稀疏,也營造出一種遠離塵嚣、與世無争的氛圍,凸顯暮春時節鄉村的甯靜祥和。
2. **纖陌草徑闆橋斜。**
“纖陌”指田間交錯的小路,“草徑”則是長滿青草的小道,兩者共同描繪了田野間縱橫交錯、被青草覆寫的小徑,富有田園詩意。而“闆橋斜”則特寫了一座橫跨溪流的木闆橋,其傾斜的姿态既符合實際的建築結構,也增添了畫面的動态美感。這一句通過描繪鄉村道路與橋梁,進一步豐富了場景的層次感,展現了暮春鄉村的自然風貌與樸素生活設施。
3. **夕陽牽牛自識路,**
“夕陽”象征黃昏時分,給整個畫面染上一層溫暖而柔和的金色光晖。詩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賦予“牽牛”(可能是耕牛,也可能指牽牛星)以“自識路”的能力,它在夕陽下悠然自得地行走在熟悉的田間小路上,展現出人與自然、動物與環境的和諧共處。這句詩通過夕陽下的田園景象,傳達出暮春傍晚的甯靜與祥和,以及鄉村生活的節奏與秩序。
4. **清波送影到人家。**
“清波”描繪了溪水清澈、波光粼粼的景象,與“竹溪”相呼應,強調了水體的潔淨與明亮。“送影”則生動地表現出溪水映照出兩群鴨子遊動的身影,它們在水中嬉戲、覓食,給甯靜的畫面增添了生機與活力。"牽牛″、“兩群鴨”既是對鄉村常見家禽的寫實描繪,也象征着田園生活的富饒與安甯。這一句以鴨子在水中的活動為焦點,展現了暮春時節水邊生态的和諧景象。
總結而言,《暮春》一詩通過對竹溪、綠柳、纖陌草徑、闆橋、夕陽、牽牛、清波及兩群鴨等意象的精心描繪,建構了一幅甯靜、和諧且充滿生機的鄉村暮春畫卷。詩人以細膩的觀察力捕捉到暮春時節鄉村的典型特征,寓情于景,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贊美與向往,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景。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富有濃厚的田園詩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