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陷入“中産貧困”的英國人,帶火了廉價超市

作者:水木社

一個不提供網購,很少打折,且從不促銷的德國廉價超市Aldi,成了英國第四大超市。

收銀台旁邊的焦慮

生活成本危機讓英國的中産階級陷入“中産貧困”(Middle-class Poverty):住着漂亮的房子,開着新款好車,請得起保姆,家裡有一個或兩個孩子上着私立學校,廚房裡有台SMEG冰箱,但就是沒有多餘的錢買衣服、打車或去餐館吃飯。還有,度假也是萬萬不能省的,那就隻能在别的地方省錢了。

陷入“中産貧困”的英國人,帶火了廉價超市

在今天的消費者看來,去Aldi購物是正确的事(TPG/alamy 供圖)

其中一個省錢的路子,是去廉價超市Aldi(在中國名為“奧樂齊”)買食品日雜。不能下館子?Aldi出售餐館式的預制菜、半成品菜,味道不錯。根據英國最大的消費者測評網站“Which?”在今年1月釋出的報告,Aldi是2023年度最便宜的超市。它連年戴着這頂桂冠。“Which?”挑選了72種銷路最好的食品雜貨,計算購買它們的價格,發現在Aldi隻需129.24英鎊,比樂購(Tesco)少20英鎊,與最貴的超市維特羅斯(Waitrose)相比節省了40多英鎊。

Aldi目前在英國有1000家門店,多數位于富裕城鎮,2023年顧客量增長了100萬,它雄心勃勃今年再開500家新店,讓“每個英國人在最近的距離内都能找到一家Aldi”。去年Aldi全年銷售額達到175億英鎊,比2022年增長了近20億英鎊,重新整理了Aldi在英國33年的紀錄。Aldi英國和愛爾蘭首席執行官賈爾斯·赫利(Giles Hurley)認為,生活成本增加帶來的壓力,讓消費者背叛了他們家幾代人買東西的英國老牌超市,轉向德國血統的Aldi。

從各方面看,Aldi都和“高尚時髦”不沾邊。門店的規模不大,采用熒光燈照明,有種生硬粗糙的亮堂堂感;沒有背景音樂,大多數商品放在紙闆箱或塑膠盒裡,堆在貨架上。收銀員有業績考核,每分鐘要掃35~40件商品的條形碼,他們的平均速度記錄在收銀電腦上,經理每晚檢查。是以,收銀台盡頭沒有給顧客留下足夠的裝袋區,收銀員把結了賬的商品一股腦地推過來,立即開始服務下一位顧客。顧客激起“Aldi焦慮”,擔心自己打包不夠快,于是手忙腳亂地付款,把東西放到推車裡,推出去再說。英國零售業大佬、時裝品牌Topshop的前老闆菲利普·格林爵士很強調“購物體驗”,可Aldi的成本預算中壓根兒沒有虛無的“審美”這項支出,全場價格優惠、低廉才是核心競争力。

陷入“中産貧困”的英國人,帶火了廉價超市

《新鮮》劇照

店裡的商品種類也少,約2000種,90%以上是自有品牌,每一類商品隻有一個選擇:一種羊角面包,一種煙熏三文魚,一種培根,一種蘑菇肉醬。通常大型超市的架上商品有4萬種以上,樂購甚至高達9萬種,每一種有數個品牌的同類産品,消費者一次就可以買夠家裡所需的食品雜貨。Aldi讓習慣了貨比三家的顧客頗為困惑,東西都去哪兒了?還有别的選擇嗎?比較和選擇的痛苦何在?

是以,盡管Aldi早在1990年就進入了英國,但到2009年,Aldi的市場佔有率僅為2%,客群基本上是學生或者手頭拮據的人。中産階級顧客視它為“補充”購物的目的地,首選仍是超市四巨頭——樂購、阿斯達(Asda)、塞恩斯伯裡(Sainsbury’s)和莫裡森(Morrisons)。

英國人對廉價商店帶有明顯的勢利眼光。1991年,《泰晤士報》的一名記者報道Aldi時,描述它的店鋪面積不到200平方米,隻有600種基本商品,是一張典型的“上世紀90年代東歐雜貨店的面孔,毫無特色,略帶恐慌,想在店裡找到牛油果或猕猴桃簡直是徒勞”。

陷入“中産貧困”的英國人,帶火了廉價超市

《摩登家庭》劇照

2007年,有生活方式專欄作家撰文寫她在Aldi的購物體驗,說相比常去的塞恩斯伯裡超市,Aldi的同類産品确實便宜不少,但廉價劣質的肉罐頭、貨架上破破爛爛的紙闆箱、不耐煩的店員、嫌惡的氣氛,讓人心生郁悶,心下懷疑這筆錢值不值得省。零售業企業家、BBC商業投資真人秀《龍穴》的評委西奧·帕菲提斯(Theo Paphitis)也曾說過這樣的話,“我甯願拿針刺瞎眼睛,也不想去Aldi購物”。

謝菲爾德大學人文地理學教授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談到,英國消費者選擇超市也反映了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社會階級和地位,英國人似乎想要一個“周圍都是和自己相似的人的環境”,這樣在一起感到舒服。

同樣的觀點,英國前首相戴維·卡梅倫也曾經表達過。卡梅倫一向以精英中産的面貌示人,他是高端超市維特羅斯的常客,他說這家超市的顧客“非常健談,非常容易交往”,遠比其他超市的顧客“好打交道”。這番話引發了争議,觀察家認為,卡梅倫的意思是說維特羅斯的顧客更有中産階級的味道。

陷入“中産貧困”的英國人,帶火了廉價超市

Aldi沒有網購,不支援送貨到家,顧客必須親自去店内購物(TPG/alamy 供圖)

消除了階級特征的Aldi超市

轉機發生在2008年。這一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率升至5%以上。英國北岩銀行爆雷被國有化,雷曼兄弟倒閉,公司裁員,人們的錢包縮水。大型超市根據通貨膨脹率擡高了價格,希望維持7%的高利潤率。在多重經濟壓力之下,想省錢的消費者被迫轉向廉價超市。

去Aldi就像去教堂,可能不好玩,但那是正确的事兒。消費者發現自己看待便宜商品的心理發生了變化,更願意看産品好的部分,以此證明不買貴價同類産品之合理性。既然品質沒有差别,為什麼要花更多的錢購買産品的品牌故事,為公司的市場營銷買單呢?消費者同時消除了購買便宜貨時的尴尬,并且享受找到便宜貨的快樂,轉身走進廉價超市,進門沒有回頭路,樂購和瑪莎反倒成了偶爾才去的補充店。為了留住消費者,樂購、瑪莎等超市會在某些商品的價簽上标注“與Aldi價格相同”,樂購也推出了自己的折扣連鎖店Jack’s。

Aldi崛起了。據市場調查和咨詢公司凱度(Kantar)的報告,随着這兩年英國的食品價格以45年來最快的速度上漲,Aldi成為英國銷售額增長最快的超市,去年超越莫裡森,成為英國第四大超市。

據Aldi透露,現在他們的顧客有一半屬于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群體。顧客群轉變的原因,部分在于最喜歡談論階級問題的英國人,對于食物卻沒有階級性,郵差和金融家的基本飲食幾乎是一樣的,都吃麥片、面包、奶酪、啤酒、番茄醬,這讓Aldi在消費者中消除了階級特征。

Aldi本身也發生了變化。

陷入“中産貧困”的英國人,帶火了廉價超市

《超級超市》劇照

今天,在Aldi找不到絕望的“東歐體驗”,但能找到牛油果和猕猴桃,甚至可以找到法式酸面包、麥盧卡蜂蜜、意大利普羅塞克起泡酒和36天熟成的安格斯西冷牛排。研發部門追随潮流推出魚子醬護膚霜、蛋白棒和奇亞籽産品,Aldi紙尿褲是英國第二大最受歡迎的品牌,僅次于幫寶适。面包和雞蛋被放在最後一條購物通道上,靠近收銀台的地方。這樣面包和雞蛋放在購物車所有商品的最上面,不會被壓壞,這是Aldi的經理們細緻觀察人們的購物行為後總結出來的,别的大超市很少有這樣的安排。這些讓看不起廉價超市的人也刮目相看。

服務有了改變。早先顧客要麼用1英鎊硬币做押金租一輛手推車,要麼隻能抱着店裡的紙闆箱購物,開不了支票也不能刷卡。2014年之後,Aldi開始提供購物籃,并接受信用卡付款。收銀員會笑眯眯地跟你聊天,“我馬上就下班了,是以我一直在笑”。當然,收銀台邊的“Aldi恐慌”還在。不過Aldi的條形碼與衆不同。如果是立方體包裝,會有4個條形碼,2個在側面,2個在較大的平面上。黃油盒上有3個條形碼,1袋蔬菜有2個,罐頭食品的條形碼則包嚴了罐子的半身。于是,收銀員不管以哪種手勢握住商品,都能快速掃碼,不用專門找條形碼耽誤時間。收銀台後面的包裝區仍然很小,顧客可以把結了賬的商品放回空手推車中,收銀台外就是一整面玻璃牆,那裡有長長的整理台,你可以曬着陽光把商品轉移到手提袋裡。這是Aldi頗為得意的“陽光打包處”。

慌亂和匆忙是Aldi設計出的購物體驗。當你平複下來,在“陽光打包處”整理購物收獲,會意識到這一車貨物的成本比你預想的要低;在回家的路上還會發現,這一趟購物花的時間比去别的超市要少。更重要的是,你并非為了省錢而忍受慌亂和匆忙,而是意識到“省錢了”讓購物本身成為一種樂趣,Aldi的管理層稱之為“收銀台上的快感”。

陷入“中産貧困”的英國人,帶火了廉價超市

《超市夜未眠》劇照

我們讨厭任何形式的浪費

去Aldi不用帶購物清單,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會看到什麼讓你眼前一亮。忍不住要買的商品,特别是“中間通道”上的限時發售商品,今天錯過了明天就買不到了。

Aldi門店臨街的是整面玻璃牆,其餘三面牆,靠牆擺的是放生鮮的立式保鮮櫃、冷凍櫃以及酒櫃,幹淨明亮,通道寬敞,讓人心情喜悅。拐到店鋪中間的幾行通道,立刻産生進入甩貨大賣場的錯覺:通道兩旁是三層階梯式貨架,上面堆着一個個紙闆箱,商品毫無章法地扔在闆條箱裡,根本不按門類擺放,意大利面旁邊擺着毛巾和吹風機,兒童玩具、靠墊和瓶裝調料、空氣炸鍋、香槟酒杯放在一塊兒,有的商品包裝盒被顧客撕開,拖鞋、内衣被翻得亂七八糟——“中間通道”(Middle-aisle)恰恰是Aldi發明的銷售政策:買完了家用必需品,省了這麼多錢,可以給自己一些獎賞了,買一件讓我開心的東西吧,走到中間通道就進入了獎勵階段,購物最後變成,本來隻打算進去買一桶牛奶,結果扛了一支槳闆出來。

“中間通道”的商品經常更換,數量有限,售完為止,不可預測性更強化了顧客的沖動消費。比如3月即将上架法式風味的香蒜面包幹薯片,還有一罐重達2.5公斤的香氛蠟燭,僅售25英鎊,比買祖瑪珑的同款蠟燭節省160英鎊。有人在Aldi買到了車庫門的電機。每年聖誕節前夕,Aldi會出售一款限量版的毛絨玩具“胡蘿蔔凱文”,有人買到後放eBay上溢價3倍出售。有的凱文藏家每年都買,清晨5點去店外排隊,然後在社交媒體上釋出她端着冒熱氣的保溫杯等着開門的照片。有一年搶購發生踩踏事件,還有一個成年男人從4歲男孩手裡一把奪走胡蘿蔔,鬧得警察都來了。

引發轟動的“中間通道”商品有保暖内衣,一周内售出了30萬件;還有槳闆、充氣熱水浴缸、指環王毛巾,以及空氣炸鍋。在英國人都不知道空氣炸鍋是什麼的時候,Aldi率先賣起了空氣炸鍋。Aldi引進德國傳統聖誕面包史多倫,向英國人普及了這種甜點。Aldi的生鮮食品幾乎比所有大型連鎖超市都便宜,“中間通道”商品的利潤是食品利潤的兩倍多,收回利潤全靠中間通道。

陷入“中産貧困”的英國人,帶火了廉價超市

《很便宜,千裡馬超市》劇照

“胡蘿蔔凱文”一年賣一次,人們對“中間通道”的熱愛卻是全年的。“中間通道”上挂着、印着智語——“一旦沒有了,那就是沒有了”;“今天不買,明天買不到”。不過是些日用品,卻制造出奢侈品才有的“稀缺性”。如此受歡迎,為什麼不多賣些,賣得久一些呢?Aldi回應,這是為了避免庫存過多,我們讨厭任何形式的浪費。

不浪費甚至讓Aldi成為超市行業的颠覆者。亞馬遜和Uber颠覆圖書行業、計程車行業,憑借的是網際網路、智能手機的力量,Aldi似乎對新技術不以為然。它不建立顧客資料庫,不發積分會員卡,不關心顧客的各種偏好,不在意所謂的忠誠度,更沒有電商服務,不提供送貨上門。據英國有關部門統計,在網上購物方面,英國人和日本人并列第二,僅次于南韓人。Aldi無視網購需求,仍然是基于成本的考慮。每一家發展了電商服務的超市都發現,生鮮日雜的利潤很低,配送成本又很高,從網上銷售中很難賺到錢,不過是為了留住顧客而不得已的成本消耗。阿斯達超市的前老闆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e)曾對《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記者說,如果再給四大超市一次機會,“就不會提供送貨上門的服務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