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時期的兩本禁書,傳入了歐洲和日本,卻被外國人當成了瑰寶

作者:曦言說

前言

公元一八四零年,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相隔數萬裡的兩個國家,進行了一場較量,曾經橫掃天下的大清鐵騎終究還是抵擋不住洋人的洋槍洋炮,最後落了個割地賠款的局面。

從此,中華民族就陷入了沉重的苦難之中,進入了最屈辱的曆史。

不久之後,開始“睜眼看世界”的魏源完成了他的著作《海國圖志》,比較詳細的介紹了西方的科學技術,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

此時,距離明代的宋應星完成他的巨著《天工開物》已經整整過去了200多年。

但是值得人們深思的是,《天工開物》和《海國圖志》這兩本書都被清朝的統治者列為禁書,而這兩本巨著傳入歐洲和日本之後,竟然被這些外國人當成了瑰寶。

清朝時期的兩本禁書,傳入了歐洲和日本,卻被外國人當成了瑰寶

一、明末“理工男”宋應星

公元1587年,奉新縣北鄉雅溪牌坊村的一戶人家,伴随着一聲嬰兒的啼哭聲,誕生了一名男嬰,這個男嬰就是宋應星。

幼年時的宋應星,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諸子百家,無所不通,連家塾裡的老先生也經常誇贊他。

跟當時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公元1615年,他鄉試考中了舉人,之後多次應考,但都未能考中,于是對功名的追求逐漸冷淡了下來。

科場的失意使他開始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遊曆考察上,并注意總結各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産經驗,為後面編纂巨著《天工開物》積累了大量的資料。

崇祯十年,《天工開物》這一巨著問世,但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并沒有得到當時士大夫階層的過多關注。

清朝時期的兩本禁書,傳入了歐洲和日本,卻被外國人當成了瑰寶

宋應星甚至自嘲如果是追求功名的文士,可以将此書丢棄在桌子上,因為這本書與求取功名沒有一點關系。

天工開物這四個字,由古語“巧奪天工”和“開物成務”合并而成,整書分為前後兩卷,取五谷為貴而金玉為輕的意思。

内容比較注重實際,與日常的實踐相聯系。

《天工開物》系統的總結了大陸古代一百三十多種各項技術,并且較早的提出了傳播聲音的媒體是空氣,在今天我們看來,滿滿的都是“黑科技”。

整本書不僅有文字介紹,而且還有123幅插圖,圖文并茂的展現了明末工農業的生産過程。

17世紀末,《天工開物》傳入鄰國日本後,引起了日本社會的巨大反響,日本各界興起了“開物之學”。

清朝時期的兩本禁書,傳入了歐洲和日本,卻被外國人當成了瑰寶

後來《天工開物》傳到了北韓,傳到了南洋,都被他們視為瑰寶。

19世紀30年代,《天工開物》傳入歐洲之後,被翻譯成了各種版本,一時間洛陽紙貴,轟動了整個歐洲,被稱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二、晚清“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

作為“睜眼看世界”的先進知識分子代表魏源在鴉片戰争之後,就立足于中國,開眼看世界。

他較早的認識到了大清與西方國家的差距,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的思想在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至今讀來仍使人震耳發聩。

這些思想主張都在展現在他的著作《海國圖志》裡,這本書是當時介紹西方曆史地理最為詳實的一本。

清朝時期的兩本禁書,傳入了歐洲和日本,卻被外國人當成了瑰寶

針對鴉片戰争中大清戰敗的情況,書中強調了要學習西方,設廠造船,練兵造炮,加強東南海防,抵禦外來侵略的主張,是以,魏源有時候也被稱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可惜,自從《海國圖志》從1852年問世之後,當時的清朝統治者還在醉心于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這本巨著并沒有引起他們過多的注意,反而由于裡面的内容,為清朝的統治者所不容,被列為當時的禁書。

與此相反,不久之後,《海國圖志》傳入日本,被日本人驚為天書,他們如獲至寶,大量印刷,通過這本書,了解西方的優點,學習西方的技術,成為了後來日本明治維新的重要推動力。

短短四十年之後,中日兩國在黃海進行了大戰,這一戰,打破了清朝統治者的美夢,中國四千年大夢初醒。

清朝時期的兩本禁書,傳入了歐洲和日本,卻被外國人當成了瑰寶

清朝統治者為自己的愚昧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割地賠款,沉重的負擔壓在了中國人民的身上。清王朝腐朽統治最後終究被時代的潮流所抛棄。

1911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席卷了整個南中國,終結了清政府的統治,清王朝從此就退出了中國曆史的舞台。

後記

不管是明末的宋應星還是晚清的魏源,他們都講求實用,注重聯系實際,主張經世緻用之學,反對那些封建士大夫輕視生産的态度。

他們同情勞動人民,對官府壓榨人民深為不滿,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倆人都曾考過科舉,都曾做過官,都曾棄官歸隐,可能都有一種郁郁不得志的惆怅吧。

清朝時期的兩本禁書,傳入了歐洲和日本,卻被外國人當成了瑰寶

《天工開物》和《海國圖志》兩部巨著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被外國人當成了瑰寶,卻被清朝列為禁書的原因我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由于這兩本書的内容都屬于經世緻用之學,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正統思想格格不入,畢竟這個是當時清朝的主流思想,那些封建頑固派把這些工藝技術看作是奇淫技巧,不屑一顧。

第二個原因是由于《天工開物》裡的内容有一些反清的字樣,比如“北虜”等,為清朝統治者所不容,是以,被列為禁書。

第三個原因可能是魏源的《海國圖志》介紹西方的曆史政治,風土人情,清朝統治者無法接受書中對蠻夷的“贊美”之詞,為清朝統治者所厭惡,是以要列為禁書。

清朝時期的兩本禁書,傳入了歐洲和日本,卻被外國人當成了瑰寶

無論是明末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還是晚清魏源的《海國圖志》,它們都屬于中華民族貢獻給世界的優秀遺産,它們不僅影響了中國,也深刻影響到了世界,是中華民族的一筆寶貴财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