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試第一,複試106分,直接被上交大刷掉,三戰失利,讓人心疼

作者:蘇南流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高分被刷以後,一些人想當然的認為“有黑幕”,認定有人搗鬼,被有門路的人給取代了。

之前有位考生,初試成績非常好,前十名,複試被名校刷掉,他發表了長篇文章“讨伐”,認定有人搗鬼,後來校方給出回應,其實當這位考生自己寫出面試經曆以後,不用校方給出回應,圍觀者就已經明白了一大半。

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圍觀者是清醒的。

事實上,如果初試成績很好,複試被刷,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這種原因不需要專業人員,圍觀者就能看清楚。

初試第一,複試106分,直接被上交大刷掉,三戰失利,讓人心疼

三戰失利的考生,讓人心疼

随着研究所學生招錄公示,除了虐貓同學被關注以外,還有三戰失利,初試第一,複試被上交大刷掉的考生。

據說這位考生已經是三戰考研,他報考的是上海交大的應用統計學專業,初試以437分位居專業第一。

能夠想象的到,這位同學在查到自己的成績以後,是一種多麼狂喜的心态,三年啊,人生可沒有那麼多三年經得起耽擱。

初試第一,複試106分,直接被上交大刷掉,三戰失利,讓人心疼

可是複試成績隻有106分,複試成績低于120分直接被刷掉,不管初試成績有多好。

對于這位考生的失利,校方沒有給出回應,這位考生自己也沒有回應,隻有一些網友為他惋惜、鳴不平。

網上關于他的說法有一些,跨專業考試的機率大一些,跨考的考生複試不沾光,基礎知識不夠紮實,很容易當場被問住。

除此之外,複試跟心理素質也有關系,不排除擅長考試,但是面對面溝通的時候,就亂了陣腳。

這位默默備考的考生,也實在是讓人心疼,也正是因為心疼,是以才有那麼人為他感到惋惜。

初試第一,複試106分,直接被上交大刷掉,三戰失利,讓人心疼

為什麼盡量不要跨專業考研

之前收到一個網友的留言是:導師不是應該更喜歡跨專業考研的學生嗎?大學大學沒有學習相關專業,靠自學都能考高分,這樣的人才難得啊。

恰恰相反,很多導師不喜歡招收跨專業的學生,就是因為四年的缺失,會讓他們底子薄弱一些,一些基礎知識反而不紮實。

其實對于這些考生而言,拿出半年的時間備考某專業,考出高分并不難,但是能考出高分,隻能說明是考試型選手,考試圈定重點,反複打磨題目,反複刷題,就能通過考試,面試考核的是綜合素養,探的是虛實和基本功的紮實程度。

如果初試定乾坤,那還要複試做什麼呢?

研究所學生階段和大學生的階段不一樣,大學擇校看成績,研究所學生看綜合素養。

跨專業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還是看個人的準備程度和綜合素養吧。

不過還是勸誡大學生,考研最好不要跨專業。

初試第一,複試106分,直接被上交大刷掉,三戰失利,讓人心疼

對準目标,理性考研

三戰考研,這種魄力讓人感到佩服,但是是否支援,要看情況。

我身邊也有二戰、三戰考研的情況,不過都是考本專業的研究所學生方向。

大學讀的專業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内考研上岸率超過30%,考研率超過50%,也就是大三下半年開始,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準備考研。

最後有中途放棄的,有考試放棄的,有考試失利的,不過超過30%的上岸率已經很不錯了。

大家的目标院校就那幾個:華北電力、東北電力、東大等等。

有同學一戰上岸,有同學二戰上岸,隻有一個同學三戰上岸,全部都是大學專業,沒有跨專業考研。

初試第一,複試106分,直接被上交大刷掉,三戰失利,讓人心疼

這些考研上岸成功的同學,有人是踏入大學校門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考研,有人是中途知道了“考研”的存在,然後開始着手規劃,沒有人是心血來潮考研的。

考研是需要對準目标,悉心準備,而不是心血來潮或者是大學畢業沒找到工作,前途迷茫,跨個專業考研。

尤其是理工類專業,對跨專業還是非常忌諱的。

人生沒有幾年是經得起擱淺的,聯考複讀如此,考研亦是如此。

初試第一,複試106分,直接被上交大刷掉,三戰失利,讓人心疼

結語:

希望這個被刷下來的考生,調劑成功,也算順利上岸吧。

還是那句話,沒有人敢頂風作案,全國人民都關注的聯考、研究所學生考試,就是憑借着個人能力。

有門路、有關系、有背景的人,走的是出國的途徑,國内考試行不通,就繞道而行,再回來超車,這種是很常見的。

到了研究所學生階段,已經不是隻看分數了,綜合素養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