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朱丹溪治痰 思想的認識

作者:愛上Sandy

對朱丹溪治痰 思想的認識

羅賢通, 張菊花

朱丹溪為臨床治痰大家, 其論痰治痰的思想獨具特色, 對後世中醫痰病學說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針對痰性質的不同, 辨證求因, 審因論治, 綜合運用了中醫學各種基本治療法則, 用藥各異, 獨具匠心。

1辯證施治

1. 1濕痰燥之治療

濕痰, 朱丹溪贊成用燥濕化痰法。善用蒼術、 白術、 半夏、 膽南星、 茯苓等, 認為油炒半夏能大治濕痰。 并提出專門燥濕痰方: 膽南星、 半夏、 蛤殼粉。 另一方治濕痰方: 蒼術、 白術、 香附、 酒白芍。 治肥人濕痰: 苦參、 半夏、 白術、 陳皮、 竹瀝。 兼氣熱者予中和丸: 蒼術、 黃芩、 半夏、 香附。 兼食積者予青礞石丸: 黃芩、 茯苓、 膽南星、 半夏、 枳實、 礞石、 玄明粉。

1. 2熱痰清之治療

熱痰, 朱丹溪提出用清熱化痰法。火熱之邪内犯, 緻髒腑功能失其常, 津液不能正常運化而成痰。 是以, 治痰的目的隻是治标, 清熱瀉火乃為治其本。代表方有清膈化痰丸, 由黃連、 黃芩、 黃柏、 栀子、 香附、 蒼術組成, 主治痰熱壅遏胸膈之證。 以芩連栀柏清瀉上、 中、下三焦火熱, 配以香附、 蒼術理氣燥濕, 不化痰而痰自除。以及另一清熱化痰方清痰丸: 烏梅、 枯礬、 黃芩、 蒼術、 陳皮、 滑石、 青皮、 枳實、 膽南星、 半夏、 神曲、 山楂、 幹姜、 香附。 以及黃連化痰丸: 半夏、 黃連、 吳茱萸、 桃仁、 陳皮。 具體用藥有青黛、 黃芩、 黃連、 天花粉等, 認為: 黃芩治熱痰,假其下火也, 天花粉能大治隔上熱痰。

1. 3寒痰溫之治療

寒痰, 朱丹溪主張用溫補的方法。方用二陳湯: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或小青龍湯: 麻黃、 芍藥、 細辛、 幹姜、 桂枝、 半夏、 五味子、 甘草。

1. 4風痰

多見奇證, 治宜散之常用膽南星、 白附子。 并且提出: 凡治風痰, 必用白附子、 天麻、 雄黃、 僵蠶、 豬牙皂角之類, 洗滌髒腑。 治上焦風痰, 予: 瓜蒌子、 黃連、 半夏、豬牙皂。 祛風痰, 行濁氣, 予: 防風、 川芎、 豬牙皂角、 自礬、郁金、 蜈蚣。 搜風化痰丸: 人參、 僵蠶、 槐角、 白礬、 天麻、 陳皮、 荊芥、 半夏、 朱砂。

1. 5老痰軟之善用浮海石、 瓜萎、 半夏、 香附、 五倍子。認為: 五倍子佐他藥, 能大治頑痰。

1. 6郁痰開之丹溪治療郁痰善用僵蠶、 杏仁、 瓜蒌、 貝母、 诃子、 五倍子。

1. 7食積痰消之常用神曲、 麥芽、 山楂。 認為: 瓜蒌、 滑石亦能大治食積痰, 洗滌髒腑。 有黃瓜蒌丸: 瓜蒌子、 半夏、 山楂、 神曲。

1. 8治療灑痰常用青黛、 瓜蒌。

2審位施治

丹溪根據痰停留部位的不同, 綜合運用引經藥物而獲效。 認為: 痰在脅下, 非自芥子不能達。 痰在皮裡膜外, 非姜汁、 竹瀝不可導達。 痰在四肢, 非竹瀝不開。 如果痰結核在咽喉中, 燥不能出, 則用化痰藥加鹹味軟堅藥物, 如瓜萎子、 杏仁、 海浮石、 桔梗、 連翹, 少佐芒硝、 生姜。 痰在隔間, 使人颠狂、 健忘, 宜用竹瀝。 血滞不行, 中焦有痰飲者,予韭汁冷飲三、 四酒盞。 痰飲成窠囊, 則用蒼術行痰極有效。

3标本緩急

急則治其标, 緩則治其本, 标本俱急則标本兼治, 這是中醫的基本治則, 朱丹溪在論治痰證時也充分應用這一治療原則, 認為: 痰因火盛逆上者, 以治火為先, 白術、 黃芩、軟石膏之類, 達到清其熱而痰白化的目的。 治痰氣, 常用益氣化痰法, 适于氣虛痰郁諸證。 丹溪認為: 内傷夾痰, 必用參、 芪、 白術之屬, 多用姜汁傳送或加半夏, 虛甚加竹瀝。

内傷如夾痰者, 則以補中益氣東加半夏、 竹瀝, 仍少入姜汁傳送。 一方由片黃芩、 陳皮、 半夏、 白術、 白芍、 茯苓組成。以及利隔化痰丸: 由貝母、 半夏、 天南星、 瓜萎子、 香附、 蛤殼粉等組成。 内傷挾痰, 必用人參、 黃芪、 白術之屬, 兼用姜汁傳送, 或加半夏. 并不拘泥于補則泥痰之說。 認為虛人中焦有痰, 因胃氣亦賴所養, 故不可盡攻, 若攻之, 則愈虛也。 在衆多化痰藥物中, 丹溪十分推崇海粉(注: 《金匮鈎玄》 中指出海粉即浮海石), 認為“海粉熱痰能降, 濕痰能燥, 結痰能軟, 頑痰能消。

4靈活運用攻邪法

朱丹溪十分推崇張從正“病之一物, 非人身素有之, 或自外而入, 或由内而生, 皆邪氣也” 的觀點, 是以, 其在論治痰證時, 細察痰停留的不同部位, 靈活運用攻邪法, 以達到“痰去而元氣自複” 的目的。 認為: 食積痰必用攻。 但是,朱丹溪在應用攻邪法時, 也不是簡單的加以運用, 而是視具體的變證情況而定, 認為: 中焦有痰與食積, 胃氣賴其所養, 卒不便虛。 若攻之, 則盡虛也; 大凡治痰, 用利藥過多,攻伐太過, 緻脾氣虛, 脾虛無以運化水濕, 則痰易生而多。

4. 1下法

朱丹溪認為凡邪滞蘊結在下可下而治之。 痰在腸胃間者, 可下而愈; 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 多是痰, 問其平日好食何物, 吐下後用藥。

4. 2吐法

朱丹溪善用湧吐法, 指出: 脈浮有痰當吐; 傷寒寸脈浮滑者, 有痰, 宜吐; 雜病寸脈沉者, 屬痰, 宜吐; 認為痰在膈上, 必用吐法、 痰在經絡中“非吐不可” 、 吐中就有發散之義。 暑氣夾痰夾火實者, 可用吐法。 升提之藥如防風、 川芎、 桔梗等可促進嘔吐。 府上之痰, 必用吐之, 瀉亦不能去; 氣實熱痰, 結在上者, 則吐; 膠固者, 必用吐之。 使用二陳東加味作為湧吐劑, 也是丹溪的首創。 “凡人身上、中、 下有塊, 是痰, 問其平日好食何物, 吐下後用相制藥消之。 ’ ’

在具體應用吐法時, 朱丹溪認為: 吐法, 兼用芽茶、 齑水、 姜汁、 醋少許, 瓜蒌散少許, 加防風、 桔梗, 皆升動其氣,便吐也; 吐法, 用附子尖、 桔梗蘆、 人參蘆、 瓜蒂、 砒不甚用、藜蘆、 艾葉、 末茶; 上藥, 此皆自吐, 不用手探, 但藥但湯皆可吐; 吐法, 先以布搭膊勒腰, 于不通風處行此法。 蘿蔔子半斤, 擂, 和以漿水一碗, 濾去桓粗, 人少油與蜜, 旋至半溫服, 後以鵝翎探吐。 凡用鵝翎, 須以桐油浸, 卻以皂角水洗去肥, 曬幹用之; 又法, 用蝦帶殼半斤, 人醬、 蔥、 姜等料物煮汁, 先吃蝦, 後飲汁, 以翎勾引吐, 必須緊勒肚腹。

5針對病情。 單行用藥具體用藥上, 朱丹溪還論述了治痰藥物各自的特點專攻。 主張選用一味針對性較強的藥物進行治療即能獲得療效。 認為: 黃芩能治熱痰, 以易降火也; 枳實瀉痰, 能沖牆壁; 油炒半夏, 治濕痰: 天花粉能治膈上熱痰; 五倍子佐他藥。 大治頑痰; 瓜蒌、 滑石, 大治食積痰。

6善用二陳湯, 随證加減

朱丹溪以二陳湯為治痰要藥, 并随兼證的不同而加減。 認為: 二陳湯, 一身之痰都能管, 如要下行, 加引下藥,在上則加引上藥; 脾虛者, 清中氣以運痰降下, 二陳東加白術之類, 以健脾化痰, 兼用提藥; 眩暈、 嘈雜, 乃火動其痰,用二陳東加桅子、 芩連類, 以清其熱化痰。

7痰證的預後兇險

痰證的病變範圍廣泛, 臨床上根據痰證病位深淺、 病情輕重緩急的不同, 轉歸預後亦有所差别。 是以, 朱丹溪提到: 痰成塊, 或吐咯不出, 兼氣郁者, 難治。 氣濕痰熱者難治。 氣實痰熱結, 吐難得出, 或成塊, 或吐咯不出。 氣滞者難治。 而病情兇險, 預後多不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