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息肉會不會癌變?醫生:這3種“息肉”,建議早切除,别不當回事

作者:莉雅醫生

腸息肉代表着腸道黏膜上皮組織出現了異常突起,這些突起的形态和特性各異,有的微小如針尖,有的卻大如葡萄。

數量上更是千差萬别,有的患者可能僅有幾個,而有的卻可能整個腸道内壁都布滿了息肉。腸息肉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其中包含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息肉。

根據它們的病理性質,我們可以将其大緻分為惡性良性腫瘤性息肉和非惡性良性腫瘤性息肉兩大類。惡性良性腫瘤性息肉,與惡性良性腫瘤的發生有着密切的關系,這其中又包括了息肉病和腺瘤性息肉等。

非惡性良性腫瘤性息肉則包括了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等,這些息肉雖然并不直接轉化為惡性良性腫瘤,但也同樣需要我們的關注和警惕。

息肉會不會癌變?醫生:這3種“息肉”,建議早切除,别不當回事

腸息肉的存在,無疑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了不小的隐患。它可能導緻腸道功能異常,影響營養吸收,甚至有可能演變成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威脅患者的生命。

01

腸道裡為啥會長出“息肉”?

息肉的出現并非偶然,它背後隐藏着多種因素。其中,年齡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随着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個器官都在經曆着歲月的洗禮,息肉的出現幾率也随之增加。尤其是步入中老年的人們,體檢時查出息肉的幾率會更大一些。

遺傳,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家族中有息肉病史,那麼你出現息肉的幾率也會比普通人高出不少。

飲食習慣與息肉的發生也密切相關。長期保持低纖維、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再加上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都會顯著增加罹患息肉的風險。

息肉會不會癌變?醫生:這3種“息肉”,建議早切除,别不當回事

便秘患者也是息肉的高發人群。便秘會導緻糞便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内,糞便中的毒素會刺激腸粘膜出現慢性發炎,進而增加息肉的發生風險。

此外,炎性刺激也是息肉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腸道發炎疾病,會導緻腸道黏膜發生病理學變化,進而增加息肉的發生率。

02

息肉會不會癌變?

醫學界經過深入研究和大量病例統計,已經明确得出結論:大約80~95%的腸癌病例都是由大腸腺瘤性息肉逐漸發展而來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腸道内的息肉生長初期并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這使得許多患者錯過了早期發現和治療的機會。

息肉會不會癌變?醫生:這3種“息肉”,建議早切除,别不當回事

然而,當息肉持續發展或是生長在特殊位置時,可能會出現腹部不适、排便習慣改變以及腹痛等症狀。這些症狀雖然不顯眼,但卻是身體發出的警示信号,提醒我們及時進行檢查和治療。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消化内科的費保㼆主任強調,大部分結腸息肉在生長過程中都是悄無聲息的,它們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惡化,最終演變為腸癌。

是以,一旦發現腸道内有息肉,我們應該盡早進行切除手術,以阻斷其癌變的通道,将其扼殺在搖籃裡。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腸癌的發生風險,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質。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消化内鏡專業質控中心主任李兆申教授也指出,年齡超過45歲的人群應該盡早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息肉會不會癌變?醫生:這3種“息肉”,建議早切除,别不當回事

這是因為随着年齡的增長,腸道内的細胞更容易發生異常增生和癌變。通過腸鏡檢查,我們可以及時發現并處理腸道内的息肉和其他異常情況,進而有效預防腸癌的發生。

如果腸鏡檢查結果顯示正常,那麼在未來5年、10年内患癌的風險将會大大降低,這無疑是對我們身體健康的有力保障。

03

醫生:這3種“息肉”,建議早切除,别不當回事

腺瘤性息肉

當發現自己的體記憶體在腺瘤性息肉時,務必引起高度重視。腺瘤性息肉的惡性轉化風險與其大小、組織類型和細胞增生程度息息相關。尤其是當腺瘤直徑超過2厘米時,癌變的可能性高達50%。

不同類型的腺瘤性息肉也有不同的癌變率,如管狀腺瘤為4.8%,混合型腺瘤為22.5%,而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更是高達40.7%。

息肉會不會癌變?醫生:這3種“息肉”,建議早切除,别不當回事

大于2厘米的息肉

對于那些直徑超過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那些緊貼腸壁、多發性且直徑超過2厘米的息肉,其惡性轉化的風險尤為顯著。是以,及早進行手術切除是降低癌變風險的關鍵。

家族性息肉

這是一種遺傳性多發性息肉,也被稱為家族性腺瘤病。它與遺傳基因密切相關,雖然較為罕見,但攜帶這種基因的人在發病時,大腸内可能會廣泛出現數十至數百個息肉。這些息肉在發病初期通常不會引發明顯症狀,但如果不進行積極治療,後期會有極高的癌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