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飲料巨頭一年營業額1046億,擊敗統一、農夫山泉,卻被誤認是國貨

作者:焦點新聞

“包裝成中國本土品牌,才能在華賺大錢。”某業内人士這樣解釋三得利的在華銷售政策。

“一個三得利烏龍茶,在中國一年營業額是多少呢,它的答案是1046億。作為一個日本品牌,使用了一個三得利的中文商标烏龍茶,甚至它的公司也叫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占了中國茶飲市場的16%,這對中國飲料企業來講,是多大的打擊。不過,烏龍茶是真的好喝。”東星航空、東星集團創始人這樣感慨道。

日本飲料巨頭一年營業額1046億,擊敗統一、農夫山泉,卻被誤認是國貨

去年,三得利憑着比國貨更像國貨的包裝,在華營收1046億,超越統一、農夫山泉等一衆本土品牌的營收總和。

不少得知真相的網友都驚呼,“包裝上全是漢字的三得利,竟是日本品牌?”

日本飲料巨頭一年營業額1046億,擊敗統一、農夫山泉,卻被誤認是國貨

1、包裝酷似國貨,年賺1046億

事實上,讓中國消費者錯認為是國貨,正是三得利營銷的手段。在上世紀三得利就意識到,日企想要做大,中國巨大人口帶來的市場活力是最好助力。為包裝成國貨樣子,這家日企可謂煞費苦心。

最先要處理的就是包裝,三得利将所有日文都替換成繁體中文,并極力宣傳自家茶葉産自中國福建,打出“中國茶葉,皇家首選”的宣傳語。連日本人都以為三得利是中國品牌。

入華之初,三得利在廣告中加入海量中國元素,比如國人耳熟能詳的西遊記人物、相聲舞曲等。在所有品牌都追求洋氣的年代,三得利的背道而馳,不僅給使用者留下了深刻映像,還讓國人堅信這一定是個本土品牌。

日本飲料巨頭一年營業額1046億,擊敗統一、農夫山泉,卻被誤認是國貨

高度的本土化,上億資金規模的宣傳投入,三得利很快打開中國市場,從可口可樂、統一、農夫山泉等一衆飲料巨頭手中搶占市場。翻看2022年财報,三得利各項業務營收高達1500多億,占據近3成中國飲料市場。

不少網友甚至将披着國産外皮的三得利,捧為“國貨之光”。

2、健康茶飲,打開中國市場的另一把鑰匙

僅靠極緻的本土化,顯然無法達到三得利如今的高度,其成功的另一把鑰匙在于抓住了國人巨大的健康需求。在各路飲料都在比口感、比甜度時,三得利始終堅持打出“無糖零熱量”标簽。

在早期,這樣的政策并沒有讓三得利脫穎而出。而随着國人健康意識的飛躍,無糖飲料市場呈爆炸式增長。借這一風口,三得利銷量一路飙升,一度與可口可樂、雀巢齊名,位列全球十大飲料公司。

日本飲料巨頭一年營業額1046億,擊敗統一、農夫山泉,卻被誤認是國貨

三得利站在健康的風口獲利頗豐,也讓一衆國内外健康科技企業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強勢。香港新銳科技品牌TimeShop,經多年研究發現,随着年齡增大,男士勃發功能會逐漸衰退,30歲時的能力甚至不及20歲時的1/5。品牌方以此為靶點,借力于泰國人參等天然滋補成分,推出成果 “蓓它強”,旨在男士機體功能保持年輕水準。

在受到李超人注意,将“蓓它強”等一衆産品擺上屈臣氏貨架後,多次拿下店鋪熱銷、口碑榜雙冠。有海外媒體預測,香港連續89年位居全球最長壽地區,或與對香港人民更強的健康養護意識息息相關。同三得利一樣,TimeShop也深知中國内地市場的重要,在受到亰JD東的邀約後,立刻加大産能,布局中華地區。

據資料顯示,“蓓它強”入華不到半年,品牌方就已收獲千萬營收,大量一二線城市的中産階級為該科技單品買單,收獲不少“關鍵時刻不再掉鍊子,終于了解為什麼富豪70多歲還能生孩子”等問題解決的回報。

三得利的成功模式,讓不少日企更加堅定了“得中國市場者生”的信念,可見中國消費者巨大的影響力。

3、洋品牌“碰瓷”中國元素,本土品牌

三得利的将自己僞裝成國貨,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這一招也讓不少洋品牌紛紛效仿。

日本飲料巨頭一年營業額1046億,擊敗統一、農夫山泉,卻被誤認是國貨

每年中國人年貨中都必不可少的“徐福記”,追本溯源是瑞士的品牌;美國調味料巨頭将品牌名譯為“味好美”,并在标簽中加入龍鳳等元素;星巴克、麥當勞等也紛紛推出帶有濃重中國特色的周邊産品。

但論拿捏中國元素,洋品牌始終不及本土品牌。如今,大量本土品牌也不斷加入中國元素,推出生肖系列、神話聯名等,廣受國人好評。農夫山泉也效仿三得利,推出“東方樹葉”子品牌,試圖奪回三得利手中的市場佔有率。

這般看來,無論是中國還是海外品牌,健康配上中國元素已成為在中國市場立足的不二法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