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村又出現一個“怪現象”,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

作者:萬子婳
農村又出現一個“怪現象”,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

老齡化疊加少子化問題加劇,成了目前人口專家們最頭疼的問題。然而農村又出現的另一個“怪現象”,更需要人們去關注。

越來越多鄉村老年在患大病之後,都不願意去醫院治療,而是坦然地面對與接受死亡。這一現象的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農村又出現一個“怪現象”,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

01.

老年農民看淡生死的原因

在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人們對生死這個問題,有着自己獨特的了解和明确的态度。再加上各種資源有限,讓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的現象在農村社會中變得越來越普遍。

網友@王姐表示:老鄰居李叔叔不久前被診斷出患有晚期癌症。按理說,這樣的病情應該立即住院做緊急治療,讓病情得到控制和穩定。然而沒想到的是,李叔叔卻心平氣和的選擇回家,保守治療。他說,自己已經70歲的人了,不管還能活多久,都不想一直在病床上度過,那是人生最大的煎熬,不想花錢遭罪,更不想拖累子女,不值得。

其實這種現象在農村地區不是個例,似乎這幾年也變得越來越多。背後的原因是啥?

農村又出現一個“怪現象”,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

農民在操勞了一生之後,進入老年将逐漸失去勞動力,這時也就完全沒有了經濟來源。

雖然現在大陸已經建設了完善的養老金制度,但農民最終能拿到手的金額十分有限,當下大部分的農民每個月也隻能拿到100元左右,還不夠覆寫很多老年人每月的用藥費用。

而一旦生病,尤其是大病,就意味着需要高昂的醫療費用,這對于太多農村家庭來說,是一筆難以承受的負擔。

在他們看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應該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去糾結,更不要過度治療,為了多活兩個月,掏空所有人腰包,讓活着的人,生不如死。

是以,很多老年人在患大病之後都不願意去醫院治療,而是坦然地面對與接受死亡。

農村又出現一個“怪現象”,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

有人會說,即使在農村,也應該有積蓄啊,再怎麼樣一輩子也總能攢下十幾萬。

這話說的沒錯,在農村,農民一年到頭靠着幾畝薄田去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支出,很多農民操勞一生,才好不容易攢下十幾萬。

然而多年來,醫療成本卻一直在提高,原來的小手術,即便是在大城市也就一兩千,如今有的地方甚至動辄上萬元。

如果生一場大病,農民一輩子的積蓄可能都不夠用。在老年人看來,與其花這麼多的費用去治療一個不一定能100%治好的疾病,還不如将這筆錢留給子孫後代。

農村又出現一個“怪現象”,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

還有人說,如今農民也有醫療保險,比如新農合,隻要參保了,一旦生病住院就可以享受醫藥報帳。

這話确實沒錯,但是多年來,大陸新農合醫保年年上漲,如今已經從最初的每人每年十元上漲到了每人每年380元,同樣是一家六口,原來一年隻需要交60元,但是如今卻要交到2280元。

農民本就收入不高,看着年年不斷上漲的費用,一部分農民為了節省生活開支,就會選擇放棄繳納,等到真正患病之後,新農合也就無法使用了。

再說了,即使繳納了新農合,一旦生病住院,很多藥品、治療費用都不在報帳範圍,最終報帳的比例不是特别高,有很大一部分醫療資金都需要自己去承擔。是以,金錢成為了農村老年人生大病不願意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很多老年人生病以後不願意上醫院,也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在他們看來,得了重大疾病就是命,就應該順其自然,不要過多的去治療,不僅能夠省錢,而且還能順應自然規。

農村又出現一個“怪現象”,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

02.

如何解決

其實,随着大陸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疾病其實都是可以治愈的,但透過上述各大原因導緻的農村老年人患病不願意接受治療,也反映出農村醫療條件落後,還有醫保以及醫療知識普及不夠全面。

比如,在一些鄉村及偏遠地區,醫療設施依舊有限,很多疾病在這些地區醫院得不到較好的治療,有些甚至是由于誤診拖延了治療時間。

但好一點的醫療機構又離家比較遠,老年人又因為各種原因不願意出遠門,導緻越來越多農村老人在生病之後不願意接受治療。

農村又出現一個“怪現象”,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

面對這一問題,我們需要通過幾個方面着手解決:

1.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農村地區的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相對較弱,導緻了小病大醫問題的出現。是以,政府應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提高其裝置和技術水準,增加醫務人員數量,并加強教育訓練,提高他們的診療水準。這樣可以有效解決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需求,減輕農民就醫負擔。

農村又出現一個“怪現象”,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

2.推動農村醫保制度改革

目前的新農合制度存在一些問題,如報帳比例低、報帳範圍窄等,導緻了農民對其不滿意。是以,需要推動農村醫保制度的改革,提高報帳比例,擴大報帳範圍,確定農民能夠享受到更好的醫療保障。

同時,還可以探索建立差異化醫保政策,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和醫療資源情況,制定相應的醫保政策,更好地滿足農民的醫療需求。

農村又出現一個“怪現象”,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

3.加強健康教育和預防工作

預防勝于治療,加強健康教育和預防工作對于解決小病大醫問題至關重要。

政府可以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健康教育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比如可以定期在鄉村開設一些健康的講座,讓老年人對一些基礎的疾病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同時,加強對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工作,減少農民就醫需求,降低他們在醫療方面的費用負擔。

農村又出現一個“怪現象”,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

總之,農村老人查出大病,不住院、不治療,這一現象不僅折射出農村醫療條件的落後,又暴露出農村老齡化,帶來的種種挑戰。

但畢竟解決農民醫療保障難題是一個複雜而長期的過程,更需要政府、醫療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隻有這樣,才能為農民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解決小病大醫問題,讓農民敢看病、看的起病。你說呢?

萬子婳說:文章的每個字,都是我用心敲出來的,點個「在看」,讓我知道,你們也在為人生「拼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