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陽修父子在蔡州的往事

作者:駐馬店廣視網

全媒體記者 趙新春 楊曉倫

宋代的蔡州(治今汝南縣城)臨近京師汴梁,歐陽修在《知蔡州謝表》稱其“古豫之名邦,控長淮之右壤,土風深厚,物産豐饒。”在宋代“京官乃至宰輔有微過者,往往貶為蔡州知州,以省其愆;反之,有些朝廷欲擢拔的後進俊髦之士,也往往在蔡州暫為州守,而後入朝。”(李之亮《北宋蔡州郡守考》語)北宋宰相呂端、富弼、韓绛、呂公著、曾布、章惇等以及《宋史》有傳的夏竦、歐陽修、劉攽等北宋名臣都曾知蔡州。這裡面有呂公著、呂公孺兄弟知州,陸佃、陸偕堂兄弟知州,也有趙賀、趙宗道,歐陽修、歐陽棐這樣的父子知州。

歐陽修父子在蔡州的往事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他出任蔡州知州是在王安石變法的第二年——熙甯三年(1070年)七月。這年他已經六十四歲因政敵诋毀和與改革派政見不和,他拒絕了朝廷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和河東路經略安撫監牧使兼并、代、澤、潞、麟、府、岚、石路兵馬都總管等職的任命,自請出知蔡州。九月二十七日到達蔡州,取“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一老翁樂其間”六一之意,改号醉翁為“六一居士”。正如他在《知蔡州謝表》所說,此時的歐陽修已是“桑榆之晚景”,自認為對于職守隻是“宣化班條,慚無異術”,隻想“守官循法,足以偷安。”由于“久苦于病衰”,加上“冬春以來,舊苦愈增……行履拜跪艱難”,“眼目昏暗,視物睛痛,有妨簽書看讀公家文字”,在到任蔡州的第二年,即熙甯四年(1071年)的四月、五月,歐陽修三次上表,兩次寫劄,希望朝廷“哀憐舊物,隐恻至仁”,放自己還鄉養老,頤養天年。六月十七日,得到朝廷恩準,允許他以太子少師、觀文殿學士緻仕,卸任蔡州知州。七月,歐陽修回到颍州與妻兒團聚。隔年閏七月去世,享年六十六歲。

歐陽修父子在蔡州的往事
歐陽修父子在蔡州的往事

歐陽棐(1047—1113),字叔弼,是歐陽修的第三個兒子,九歲時他以父蔭授将侍郎,守秘書省正字。十七歲,宋英宗登基,轉太常寺太祝,累階至朝奉郎。

歐陽棐深受父親影響,喜文學,能文辭。十三歲見歐陽修寫《鳴蟬賦》,侍側不去。歐陽修很驚訝,說:“他日你也能作此賦嗎?”就把寫好的《鳴蟬賦》抄了一遍送給他。熙甯五年(1072年)歐陽修去世,他代替父親草拟遺表,宋神宗一度認為是歐陽修提前寫好的。

歐陽修父子在蔡州的往事

歐陽棐在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考中進士,因為歐陽修的反對和孝養父母,他并未繼續做官。直到歐陽修去世服除,才再次出仕,曆任大理寺丞、審官東院主簿,累遷職方、禮部員外郎。紹聖元年(1094年)四月知襄州。因制止當朝宰相曾布的婦兄魏泰侵占公私田園,強市民貨被谮,于紹聖二年(1095年)八月改知潞州,不久落職。直到元符三年(1101年)六月才再次出仕,任右司郎中。十月,他“以便私乞郡”,以直秘閣知蔡州。這時的蔡州“地薄賦重”,加上轉運使私下加稅,“民不堪命。”歐陽棐到任時,正趕上朝廷下旨禁止“多取于民”,但蔡州吏佐因為害怕轉運使怪罪,不敢執行。歐陽棐教育屬下官員,作為州郡官長知道朝廷的诏令對老百姓不利,還要向上面反映。現在知道有人私下加重老百姓負擔,并且朝廷已經下令禁止,更不該因害怕得罪上級而不去執行。于是,下指令立即執行,減輕了百姓負擔。

歐陽棐知蔡州時,北宋黨争已到白熱化程度。還沒施展才能,歐陽棐就在崇甯元年(1102年)六月被列入元祐黨籍,離開蔡州,前後不到八個月,歐陽棐從此離開官場,直到政和三年(1113年)去世,享年六十七歲。著有《堯曆》《合朔圖》《曆代年表》《三十國年紀》《九朝史略》《集古總目》及文集等。1985年,新鄭縣辛店鄉歐陽村發現有他的兒子歐陽願為他撰寫的墓志《宋朝請大夫管句南京鴻慶宮歐陽公墓》志。(編輯 李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