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很期待再次來到中國”,美國師生盼中美增進開放交流

作者:濰坊高新融媒

“今年美國大選,誰更支援開放的外交政策,我就投票給誰。”談及對中美青年交流的感受時,美國老橋中學副校長理查德·傑拉爾德·馬薩裡克對記者十分笃定地說,“開放對中美關系來說至關重要,我支援兩國建立更加開放的合作夥伴關系。”

“很期待再次來到中國”,美國師生盼中美增進開放交流

3月31日,吉林外國語大學新地球村-“中國村”,美國老橋中學代表團成員與中國學生拍下第一張合影。李悅/攝

“很期待再次來到中國”,美國師生盼中美增進開放交流

4月1日,吉林外國語大學“中國村”,美國老橋中學代表團成員體驗風筝制作。圖為成員們根據自己的喜好給風筝上色。李悅/攝

3月31日至4月3日,來自美國紐澤西州老橋中學的12名師生在長春參加為期4天的中國(吉林)-美國青年文化交流營活動。本次交流營是2024年“未來之橋”中美青年交流計劃夥伴活動項目。2023年11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宣布,中方未來5年願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為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倡議,全國青聯和全國對外友協将于未來5年共同組織實施“未來之橋”中美青年交流計劃。

“我的學生們能在如此年輕的年紀就得到來中國的機會,擁抱中國文化,我為他們感到高興。”馬薩裡克對記者表示,他成長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中美關系雖然開始複蘇,但還處于相對閉塞的階段,缺少跨文化交流活動,“沒有來中國學習的機會”,令他至今仍感遺憾。“得益于習近平主席2023年對美國的通路,更多的美國青少年有機會來到中國,拓展自己的視野。”他相信,這次活動将使孩子們“對中美兩國關系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

“很期待再次來到中國”,美國師生盼中美增進開放交流

4月1日,吉林省青年之家,美國老橋中學代表團成員在專業書法教師指導下學習寫毛筆字。李悅/攝

“很期待再次來到中國”,美國師生盼中美增進開放交流

4月1日,吉林省青年之家,美國老橋中學代表團成員與中國學生身着不同朝代的華服合影留念。李悅/攝

老橋中學随團中文教師廖山漫告訴記者,近年來,美國社交媒體上确實存在不少醜化中國的言論。作為公立學校的中文教師,她的目标是讓美國的學生家長“眼見為實”,親身感受當代中國的發展和變化,“以更加包容開放的姿态接受中國,而不是聽(網上的)一面之詞”。

此次訪華之行結束後,這群來自美國的小客人将成為中美民間友好交往的使者。“很遺憾活動這麼快就結束了,我很想在中國再待幾天。”老橋中學學生卡羅琳娜·雅尼娜·揚楚克不舍地說,“回國後,我會把這段美好的經曆告訴我身邊的美國朋友。”

“很期待再次來到中國。”14歲的美國學生布蘭登·納撒尼爾·羅伯遜對記者透露,他打算将來到中國留學。此次訪華之旅不僅是為了參加交流營活動,還是為了熟悉中國的生活方式,加深對中國的了解,為留學中國提前準備。

“很期待再次來到中國”,美國師生盼中美增進開放交流

4月1日,吉林省青年之家,美國老橋中學代表團成員瑪雅·德林(右)與中國學生一起體驗手工編織。李悅/攝

“很期待再次來到中國”,美國師生盼中美增進開放交流

4月2日,吉林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中心,美國老橋中學代表團成員體驗面塑制作。圖為揚維·桑傑·帕特爾(左)和瑪雅·德林(右)在中國學生的幫助下制作“孫悟空”。李悅/攝

“很期待再次來到中國”,美國師生盼中美增進開放交流

4月2日,長春動植物公園,美國老橋中學代表團成員觀看西遊主題夜場演出。李悅/攝

“很期待再次來到中國”,美國師生盼中美增進開放交流

4月3日,吉林外國語大學學生餐廳,美國老橋中學代表團成員學習包餃子。圖為布蘭登·納撒尼爾·羅伯遜(左)在中國學生的幫助下嘗試擀面皮。李悅/攝

“中美青年之間的開放交流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馬薩裡克說,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期待未來中美兩國青年能有更多機會互相了解、加強溝通,搭建起“兩國青年之間友誼與文化交流的橋梁”。

  來源:共青團中央

繼續閱讀